心理學與基督教的關係(下篇)
(2015-09-03 02:29:26)
标签:
教育健康 |
分类: 信仰探討 |
4.
基本信念
「更新觀點」(TV)
a.
b.
c.
d.
e.
五個步驟
從上述的信念,就引申出下列建造更新心理學的五個步驟:
心理學院的責任,是藉屬靈操練和品格塑造,幫助學負一些重要的更新功課,如: 與神溝通, 藉禱告確定自我形象,操練誠實敞開,進行默想與默觀等;
b.
c.
d.
e.
以「靈裏更新」為目標,並使用上述的研究成果,教學經驗及臨床實習心得,在教會、大學、神學院及心理學研究院中,進行有效的人才訓練, 代代相傳.
評論與反思
TV
萬爾斯教授David
Myers在他對這立場的回應中(Eric
Johnson,227-9) 指出,
這立場值得商榷,
因為它否定了非基督教學者的貢獻,也假設了基督教學者在心理學上的看法(只要他忠於信仰)必然正確,
其實上這兩點都是難以成立的;
筆者認為,
基於「自然啟示」的信仰,未信者是有能力在科學、社會學、人類學、經濟學、醫學、心理學等領域中進行研究,並作出貢獻的
,這些都是歷史可以證明的;
還有,基於「普世恩典」的原理,加上在社會中「作光作鹽作見證」的使命,基督徒學者是可以、且應該與非信徒學者合作,一同治理大地,
建立並更新人類的文化與生活,
包括心理學與輔導學
!
5.
「弟 兄 們 ,我 自 己 也 深 信 你 們 是 滿 有 良 善 ,充 足 了 諸 般 的 知 識 ,也 能 彼 此 勸
戒。」
「勸戒」(希臘文 noutheteo )一詞,也可譯作「輔導」, 對亞氏來說,信徒若是滿有良善goodness和知識knowledge, 就能彼此輔導,良善就是有愛心和樂意助人,而知識就是神在聖經中的啟示(參提後3:16-17), 二者配合就足以輔導幫助人,無須世俗的心理治療和精神醫學,因為世俗的治療,不能幫助人面對自己的罪,也不能勸勉人負起責任做人,至於精神醫學,亞氏更認為心理/心靈問題既非疾病,何必去看醫生?除非是大腦長了腫瘤須動手術,或是身體有病,影響心理,才需要去看醫生.
亞氏主張,人心靈的問題絕大部份是因罪而起的,包括不負責任也是罪,而若是被他人得罪,不適當的反應也是罪,因此,人需要輔導者的勸戒,面對自己的罪,也需要悔改,得到主的赦免,並要負起責任,處理這些因罪而起的問題, 而基督是神賜予我們,解決心靈問題的答案(參林前10:1-13) ; 他也相信,在教會群體中,牧師應是最主要的輔導者,而非心理治療師或精神科醫師.
亞當斯的勸戒式輔導,得到一些保守教牧的支持,也幫助了不少信徒解決一些生活上和靈性上的問題,但在基督教輔導界中, 他的立論卻引起激烈的辯論,因為他堅持基督徒不應使用一般的心理學作輔導,否則便是在信仰上妥協! 亞氏於1976年與同工John Bettler成立National Association of Nouthetic Counselors,致力推動以聖經為本的輔導,到1993年, 「聖經輔導」取代「勸戒輔導」,成為這運動的正式名稱,而自90年代起,亞氏的後繼者如D.Powlison, G.M.Schwab,E. Welch等, 開始兼容一些當代心理學的研究資料,並且對亞氏的立論也開始有一些批評。這些都會影響「聖經輔導」這運動的未來方向.
評論與反思
初次接觸「聖經輔導」的人,往往對它有兩個正反不同的觀感, 就是「正統」和「狹窄」, 原因何在? 「正統」的觀感是由於它的名稱,加上它常引用聖經, 給人印象是、這是唯一依據聖經的輔導法, 其實其他四個立場也是福音派、尊重聖經啟示的立場,只是對聖經的功用,和聖經在心理輔導的角色, 各有不同的看法 , 因此「正統」或「忠於聖經」並不是「聖經輔導」的專利,要看看這觀點是否符合整體聖經的真理; 至於「狹窄」,也不一定不好,要看看這狹窄是否有好的理據,和是否有必要。過去四十多年, 「聖經輔導」在基督教界確曾引起了不少的評論,其中較明顯的有以下幾方面:
(a)它主張只用聖經作輔導,並以聖靈勸戒為主: 對一個幫助教外人士的輔導者來說, 這樣的輔導不一定適合非信徒受導者,因為「勸戒」Admonition 主是對信徒 , 再加並未信者也未了解聖經啓示的重要,再加上他也缺乏教會群體的支持;
(b)它排斥一切心理學和精神醫學的資源和研究成果,就像在教會事工中,排斥科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行政學等學問的資源和研究成果一樣,是不智慧和不切實際的,不錯,這些學者的世界觀和前設,都有問題,但這並不能否定他們的研究成果和貢獻,正如今天我們都用電燈,但這些發明和製造電燈的人,他們的世界觀和前設都不一定正確,這就是「普世恩典」的觀點,是福音派信仰傳統的一部份!
(e)按筆者的了解,「聖經輔導」其實是一種「屬靈引導」spiritual direction, 一種藉聖經真理教導和勸戒信徒的工作, 是建立教會、牧養聖徒的重要職事, 若能了解和確定它的角色, 不以之否定和取代心理學、心理輔導、精神醫學等專業知識和工作, 彼此支援配搭, 則能全面幫助有不同需要的人, 若以之為唯一的輔導方法, 又排斥其他方法, 則會自我設限, 可能會引來不必要的傷害!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