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本溢价增持名单

标签:
产业资本溢价增持名单股票 |
分类: 板块、题材、热点、概念 |
随着三季报披露期的结束,上市公司大股东增减持公司股票的窗口再度被打开,虽然从目前的情况看,产业资本仍倾向于减持操作,但溢价增持在近来产业资本增持中所占的比重却越来越大,业内人士对此指出,投资者可在甄别产业资本增持意图的基础上,关注产业资本溢价增持股的机会。(图)
◎周期性个股成增持主力
根据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在财报披露前的10个交易日内不得增持、回购自家股票,这也使得产业资本在10月中上旬放慢了增减持股票的脚步。不过随着三季报披露的结束,产业资本在A股市场再度活跃起来,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目前已有阳光城等91家公司在三季报披露结束后发布了大股东增减持公告,其中涉及减持的有中航地产(000043)、深圳燃气(601139)等60家公司,减持股份合计3.17亿股,涉及金额27.5亿元。
相对于庞大的减持,产业资本近期的增持力度就要小得多,截至昨日,在三季报窗口期打开后得到产业资本增持的公司只有31家,增持总量不过6833万股,涉及金额约4.19亿元,其中:东百集团(600693)获得的增持力度最大,公司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丰旗投资集团总计增持公司股票1727.7万股,合计市值1.45亿元。此外,广州发展(600098)、中国西电(601179)、孚日股份(002083)等公司也均得到公司重要股东5000万元以上的增持。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近来获得大股东增持的上市公司数量不多,但在行业属性上却基本集中于强周期行业,在产业资本增持额超过5000万元的4家上市公司中,除东百集团外,其余3家公司都来自电力、纺织服装等周期性行业,在获得产业资本增持的31家公司中,有22家公司属于周期性行业。
◎溢价增持频现A股市场
虽然产业资本近来增持的力度有限,但溢价增持的消息却频频见诸市场,就在昨日,中国水电(601669)与云内动力(000903)便同时发布了大股东溢价增持的方案。其中中国水电表示:“大股东中国水电集团将在未来6个月内增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的股票,增持价上限为不超过4.5元/股”,这较增持公告发布前中国水电3.51元/股的市场价格溢价约28.21%.而云内动力则宣布:“控股股东云南内燃机厂拟以4.5元/股价格收购公司8074万股”,而在公告披露的本周三当天,云内动力的收盘价为4.36元/股,大股东的增持价较市场价格溢价约3.21%。
实际上,中国水电、云内动力获得大股东溢价增持并非近期A股市场的独立个案。自从9月份以来,打响央企回购第一枪的宝钢股份(600019)在9月21日公布的正式回购报告书中设定的回购价为5元/股,较当天4.61元/股的收盘价溢价8.46%.而有研硅股(600206)9月初公布的大股东增持价更是高达16元/股,但9月份以来有研硅股的最高价不过13.08元/股,昨日的收盘价仅为10.71元/股,大股东增持价的溢价空间高达49.39%。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溢价”增持方案的公布,相关公司大多走出一波不错的行情,比如云内动力昨日直接以涨停价开盘,至收盘时全天涨幅达到6.04%;宝钢股份自宣布溢价回购以来,其股价已累计上涨13.9%;有研硅股近来表现虽然不佳,但在增持方案公布后的6个交易日中也曾录得13.58%的区间涨幅。
◎关注产业资本增持个股
虽然增持消息的公布令多数相关个股逆势走强,但对于三季报披露完成后获得产业资本增持、特别是溢价增持的个股,业内人士认为还需具体分析产业资本增持的意图,以免掉入产业资本增持的幻影之中。
国元证券(000728)投资顾问赖艺棠认为,业绩欠佳是推动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溢价增持的原因之一,有研硅股便是其中的典型,该公司前三季度亏损0.52亿元,业绩同比大降1196.08%,这种溢价增持的意义更多在于体现上市公司大股东护盘的意向,但利好效应比较有限。相反,中国水电在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逐季走好,大股东此时推出溢价增持则更多显示出大股东对公司基本面持续复苏的信心。
海通证券(600837)投资顾问舒菱则表示,从历史上看,大股东溢价增持通常意味着相关个股股价已处于低位,这也是价值型投资者可以参考的一个指标。
业内人士同时指出,作为上市公司管理者的大股东对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最为了解,所以建议投资者不妨多关注绝对价格较低、业绩预期向好、控股股东为央企国资背景的产业资本增持股,这类个股获得产业资本持续增持的几率较大,未来大盘一旦启稳,这类个股上涨幅度可能超越大盘整体水平。(重庆商报)
公告显示,11月5日,雅戈尔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累计持有公司3271.85万股股票,占总股本的14.59%;11月6日雅戈尔集团通过上交所证券交易系统增持了公司142.81万股,至此,雅戈尔及其全资子公司合计持有工大首创15.22%的股份。
细心的投资者可以发现,雅戈尔三次举牌的间隔时间不断缩短。
2011年10月雅戈尔开始大规模增持工大首创。2011年12月8日,雅戈尔首度举牌工大首创。雅戈尔及下属宁波青春投资已累计持股1137.06万股,占工大首创总股本的5.07%,当时交易价格区间为8.68元~9.50元/股。
随后,雅戈尔投资加入其中。雅戈尔系2012年9月份开始再次增持。截至9月12日,雅戈尔系累计持有工大首创股份(600008)2301.9万股,占总股本的10.26%,交易价格为9.14元~9.46元/股。二次举牌工大首创,雅戈尔系历时不到12天,距离首次举牌相差近9个月。
11月6日,时隔二次举牌不到两个月,雅戈尔即完成对工大首创的三度举牌。从已有数据计算,雅戈尔三次举牌工大首创耗资约2.36亿元。
11月8日,新光控股通过二级市场买入中百集团226万股,在突破10%的二度举牌线的同时,其持股量也一举超过中百集团现大股东武商联,成为公司单一最大股东。不过,武商联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为12.88%,且武汉国资还有“伏兵”,新光控股若想谋求控股权尚有难度。
中百集团今公告,8日下午5时许,公司收到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持股比例变动的函”,截至当日收盘,新光控股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已累计买入中百集团股票696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22%。公告显示,8日当天新光控股增持了中百集团22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3%。
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披露了新光控股买入中百集团的详细过程,自2011年10月10日起第一次买入到今年4月份为第一个阶段,这一期间买入股票数量比较大,持股数量也迅速超过公司总股本的8%,但最近几个月的买入则显得相对随意,如7月份一股未买而10月份仅买入8800股,直到昨日的一个大手笔。
联系新光控股董事长周晓光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所说的“顺势而为”,中百集团的二级市场股价表现应是其积极增持的一个原因。另有业内人士分析,最近几个月的持续小手笔买入,也有试探武汉国资反应的意味,现在则到了摊牌的时候。值得注意的是,整个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中,新光控股未提及未来12个月会否继续增持,联系该报告书的编写惯例和公司第一次举牌时的说法,此处完全“留白”应有深意。
对于增持的目的,新光控股称是看好中百集团的财务基础、行业、团队等综合投资价值,拟进行长期投资,希望能分享未来业绩增长带来的良好回报。回查去年12月公司第一次举牌时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对增持目的的表述完全一样。
此次增持之后,尽管新光控股的持股量6964万股已经超过武商联所持的6919.54万股,成为中百集团单一最大股东,但由于武商联还有两个一致行动人武汉华汉投资和中鑫投资,三者的合计持股量占到公司总股本的12.88%,新光控股暂时并不能夺取控股地位,而今年一季度买入中百集团3.94%股份的武汉地产,本就属于武汉国资,随时可能被武商联“结盟”,新光控股要想夺取控股权难度仍不小。或许正是基于这些原因,二度举牌之后的新光仍相当低调,昨晚对本报的采访要求也未予回应。
新光控股虽然“光做不说”,但给武商联的压力仍不小,中百集团和武汉中商的重组方案自8月20日披露以来已两月有余,目前仍不见任何动静,不少投资者已通过各种方式在催促,但愿新光的举牌能对此有所推动。
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泽熙投资不仅“曝光率”最高,而且是持有ST股数量最多的私募。此外,有部分私募对创业板兴趣浓厚。
随着ST个股“年底保壳大限”的来临,ST个股也各显身手,纷纷欲摆脱戴帽的“痛楚”。而摘帽行情的持续上演,也给私募带来新的关注度。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9月30日,泽熙投资共现身*ST美利、*ST中基、*ST大地、康芝药业、上海新梅、中科合臣、迪马股份、永辉超市、酒鬼酒等9家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东,成为三季度最“勤快”的私募机构。
从三季度持股来看,继续青睐重组股,除连续3个季度持有*ST美利外,三季度更新进*ST中基、*ST大地两家公司十大流通股东。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泽熙投资自2011年来,每个季度末均持有1-3家ST公司不等。
驻扎大消费领域
消费概念一直以来被市场看好,而“喝酒吃药”行情也在持续上演。监管层也多次提醒投资者关注蓝筹股,选择业绩优良个股进行投资。
重阳投资作为私募行业的超级“航母”,崇尚价值投资和长期持股。数据显示,三季度重阳投资现身华润三九、上海机场、美克股份、青岛海尔、王府井等5家公司,合计持股市值近10亿元。覆盖医药、商业百货、家电、木业家具、民航机场,整体偏向大消费领域。从所持有个股来看,市值相对较大,且业绩优良,同时被众多公募基金同时进驻,属于二线蓝筹股。
提前布局长期持有
提前埋伏,长时间持有一个和多个股票股,对于看好的个股和行业周期性加仓,也是私募投资的重要手段。
淡水泉三季度持股8家公司,且偏向周期性行业,包括房地产、机械和汽车行业等,具体包括海大集团、海陆重工、合兴包装、中国武夷、平高电气、光迅科技、大亚科技、豪迈科技等8家公司。其中,海大集团、海陆重工、合兴包装、平高电气、中国武夷等5家公司,在二季度或更早就被淡水泉持有。
此外,武当资产也偏好长期持股和集中持股。其中,三季度重仓持有大华农和劲胜股份分别达585.93万股和455.61万股,占流通股本比8.75%和6.21%.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来两股迎来大幅反弹,其中劲胜股份反弹幅度近25%。
多机构偏好创业板
由于创业板的高成长性和高回报性,一直被私募看做是获利的最佳途径。虽然高风险性同时存在,但仍然不能阻挡私募进军的步伐。
新价值一般选择公募或其他机构关注较低的股票,偏好创业板中小板高成长性股票,且通常是重仓持股,旗下数只产品扎堆进驻一只或几只股票。三季报数据显示,新价值旗下产品有16次现身凯美特气、阳光电源、南国置业、同德化工、广弘控股5家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东,分别有5只、5只和4只产品同时进驻凯美特气、阳光电源、南国置业3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扎堆持股现象明显。
与新价值相同,博颐投资、混沌投资、尚雅等机构也青睐创业板,并且集中持股的现象非常明显。
专家点评
重组概念想象空间大
重庆东金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高级投资顾问兼投资经理关礼表示,纵观私募投资的个股,其中最为抢眼的当属以持有ST股数量最多的泽熙投资。从中国股市历史看,很多牛散以及著名的私募,都是靠ST股起家的,因为该板块的个股,普遍存在股价低、散户关注度低、业绩差的特点,也正因如此,才得到有识之士的青睐。往往当ST股摘帽后,其“华丽”的走势,在一段时期会成为市场热点。
金融界首席分析师赵欢表示,对于ST重组概念,相对出售资产加强主营业务,那些拥有强大背景的重组方案明确且注入资产的公司想象空间可能更大。在新政背景下,ST板块优劣将迅速分化,重组如果成功,则可避免退市厄运,股价将会连续涨停,带来超额收益。
精挑细选创业板股
关礼表示,私募基金里还有一些在三季度同时对创业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众所周知,四季度是创业板解禁的高潮,私募却选择在三季度买入创业板股票,令很多投资者感到疑惑。其实不难解释,创业板普遍被认为是最不具备投资价值的板块,但其中不乏一些业绩较好的个股,而投资者普遍不具备很强的基本面研究,更无法分辨其业绩真伪,一旦业绩变脸,将会产生很大的投资风险,故不建议投资者过多参与创业板股票的操作。蓝筹股的投资价值也需认真分辨,当大盘转好时,蓝筹股将成为更多机构和游资的投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