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互动的一般原则和策略有哪些?解决的方法是什么?
(2012-03-06 20:09:40)
标签:
教育 |
分类: 精品论文 |
课堂互动的一般原则和策略有哪些?解决的方法是什么?
课堂互动,实质上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或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并相互影响的过程。从静态的角度看,课堂互动强调的是交往的交互主体性,即交往双方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都把对方的主体性、自主性作为交往进行下去的前提;从动态角度看,课堂互动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交往双方在持续的交互作用中,交换着思想、情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究,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 ?
教师的问题设计很重要,好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形成真正的互动。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互动后产生的观点,不是1+1等于2,而是1+1大于2。
* 课堂互动的首先要做到----读懂学生需要什么?
课堂互动不仅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更是一种教学理念
*我认为:课堂互动的首先要做到----读懂学生需要什么?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对,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老师只是为主人服务的--仆人
*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劳动
课堂不是老师的表演秀。
*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主要意义在于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既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教学目标下,同时发生作用。这种教学行为具有平等民主性、互促互补性、全员参与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是教师为了配合学生的学习,而不断去引发教学活动的过程,而学生又不断地来反馈以调控教学活动,来满足自身学习需求的学习过程。真正发挥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今天上数学教学研讨课时,讲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我们是充分的尊重学生。
*所以说把握好课堂交流的“度”,避免师生交流出现障碍或尴尬的局面,做到师生间真正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注意设问和提问、以及追问的方式
(1 )提问过于频繁。
(2 )问题过于空泛,指向不清晰。
( 3 )提问只针对少量学生,多数学生冷场。
( 4 )提问只求标准答案,对学生的想法一时不好处理。
( 5 )跳转问题很快,不能跟随或有效引领学生的思路。
(6 )提问没有精心设
*课堂是不只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之间的交流
咱们面对的小学生,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应该注重情境化
*课堂互动的首先要做到----读懂学生需要什么?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读懂了学生的需要,老师的其他方面的教学才能有针对性的展开。刘老师所说的“老师就应该顺应学生的思路,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就是地洞学生的最好体现。。
*其次,课堂互动需要教师拥有有关互动的智慧和技巧
*有互动交流的课堂才会有生机和活力
应该有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分位氛围
*现在的课堂老师讲课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对,在课堂上,老师的角色就是引导,而真正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是有效地课堂,
*特别是我们高年级的数学课,只要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会怕学不会吗?
*比如,我们一位老师在讲的三角形内角和时,就通过学生,量一量,再拼一拼,折一折,这些活动,使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
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体验到了动手操作探究的过程。
关注学困生“困”
在何处。
*第三、我个人认为:真正的课堂互动中有一部分学生,更应该受到老师的关注,那就是关注学困生“困”
在何处。
*学困生也是我们教学关注的难点
*比如:在讲分数应用题时,就有个别学生,他怎么也理解不了文字所表示的意思,更不用说找“单位1”和“等量关系式了”,很让人头疼。。
*学困生不被老师过多的关注,是因为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就不是针对学困生而设计的
*所以说,在讲到真正的课堂互动时,就必须把“学困生”纳入到我们的教学设计中,不仅仅这样,还更要关注他们这个“特殊的群体”
*关注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认真思考、敢于质疑,乐于交流的良好品质,这样互动交流的价值才会更大
*赞同,因为在我们的课堂上,好像每次回答问题的都是同样一部分学生,有的学生一学期都会打不了几个问题。。。而且这种现象我觉得还很普遍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有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明确怎么样的交流才是有意义的
*我们班有一个学生从来都不主动回答问题。上学期最后一个月,我上数学课,每节课都叫他回答问题,有时上黑板板演练习。最后到期末结束时有了很大的进步
*就是的,教师首先要有交流的意识,另外学生得敢说
*看那个专家的ppt,教师和医生的区别在于,医生诊断有仪器,教师只能靠观察、思考、分析、推断
*那就得找他好好交流交流,找到他“困”的原因,
*像这样的案例,我们把时间,机会都留给了他一个人,其实也是牺牲了其他学生的利益,
最后他还是回到了原地,让人感觉很是失落。
*大班教学就是这样,要是能做到分层教学会好一些
*呵呵,那只能说明你是一个非常投入、非常认真的教师,正因为投入的很多,才会觉得很失落。。
我们刚才的研讨实际上就是
*也就说,现在的新课标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要要有智慧、要懂心理学、要会讲课、、、、
*郜舒竹教授所讲的:教师要拥有以下几个智慧:
一德 =尊重
二心 =爱心+耐心
三力=煽动力、感知力、解释力
*新课标里对教学的要求已经提高了。
不仅要重视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是的,要求教师要“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读懂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读懂课堂。
真实的师生互动:
*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创造一些表达学生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的机会,充分展示每位学生和智慧和才华,而不应是让学生围绕着自己的教案来进行,不需要的花样绝不在课堂上出现,
*教师为了使课堂教学按照自己的教案进行,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
*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这就是以“教”代“学”或者是按照事先的“脚本”来演戏的“教学表演”。
课堂互动的策略: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十分重要,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
*提问要提到核心上。
*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是师生围绕着数学中的核心内容或学生在某一内容方面的困惑进行的反思,是围绕着数学中的核心内容或学生在某一内容方面的困惑而进行的数学思维活动,往往需要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追问.如,在一次教学多位数比较大小时,老师安排男女生分别随机抽取数字,放在各自的空格中,组成一个多位数,谁组成的数大谁赢.一位男生抽到了9,高兴的手舞足蹈.此时,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时机.可以大做文章.但老师却按原设计一直进行完成组数\比较了大小\定出输赢.老师们可以讨论一下,这个环节你怎么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
*我们的课堂互动,在课堂上的体现也主要集中在:师生间的交流,主要就体现在提问-回答方面。
*我们可以让这位男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高兴。
*提问-回答是形式,主要要看是不是围绕着核心内容或困惑进行反思.以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提升,因此,希望老师的讨论能对学生的思维做一些简单的关注和分析.
*他这样高兴,说明他对多位数大小的比较,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首先,可能知道比较大小是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其次,。他知道了把9放在最高位有很大的胜算.
最后,其他人再次抽到9的可能性很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