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纪律总结
(2011-10-13 22:27: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临漳孙陶镇中学 |
课堂纪律管理是课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难免出现各种课堂问题行为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对于维持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认为,所谓课堂纪律,主要是指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施加的外部控制与规则。良好课堂纪律的形成,不仅需要强制性的规则,更需要学生的自制与自律。因此,教师在提出课堂行为规范,进行外部控制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帮助学生自觉发展纪律。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必须建立有序的课堂纪律。实际上,教学秩序管理就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纪律过程中实现的,没有适宜的课堂纪律管理,就不会有良好的课堂秩序。对于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来说,课堂纪律管理可能是最有困难的挑战了。
通过这么长时间的管理与课堂实践我们逐渐总结出来我们这儿的课堂所呈现的主要特点是课堂属于外向型的,所以对于我们这些新教师很是不好掌握。
外向性课堂主要存在这几方面的问题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以及故意顶撞班干部或教师、破坏课堂规则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等。外向性问题行为容易被觉察,它会直接干扰课堂纪律,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我们也一直探讨着这个让我们很头疼的问题,并且也一直想办法解决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的实践与管理我们也慢慢的摸索经验与教训,我们都觉得教师对这类行为应果断、迅速地加以制止,以防在课堂中蔓延。
也许初中课堂的纪律问题不只是我们这儿所存在的,是我们现在很多的农村中学存在的问题,教育现状让我们感触很深,也让我们这些新一代的年轻教师应该值得思索与警惕的问题,现在短短半年的实习时间不足以让我们做出什么改变,并且我们也根本做不出什么改变,我们只能尽我们的一点微薄之力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东西。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如今的课堂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纪律问题,主要表现在:(1)多了热闹,少了必要的安静;(2)多了个人的“自主”和意愿,少了必要的秩序,一些学生不能按要求去做,“各抒己见”,兴趣所至,率性而为;(3)涣散的现象多了,少了可贵的专心,一些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小动作很多,甚至心不在焉,似听非听,似学非学;(4)一些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做些与集体活动、与学习不相干的事情。因此,新课程改革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严格遵纪,是对新课程的误解。课堂应当在解放与规范、自由与严格中求得平衡,这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课堂新纪律、新秩序上。其实,建立新的课堂纪律,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和重要目标,任何避讳课堂纪律甚至取消纪律的看法和做法是浅薄和有害的。
实际上如果没有有效的课堂纪律和管理,课堂上就很少或几乎不能进行正常而有效的教学。在缺少纪律的课堂上,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都随着教师试图实施管理策略而浪费掉。从长远看,如果课堂纪律缺乏协调,倾向性问题会隐隐呈现。而且成功的课堂管理和纪律能够为最有效的学习创造条件,也能降低教师的压力。
教师必须着力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信任、民主、主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心理体验自由、轻松;使学生进入课堂,即为学习活动或学习内容所吸引,产生强烈的学习意向,获得成功而愉快的学习体验。这样,学生就会因高度的学习积极性而产生正当、积极的学习行为反应,不会或很少发生违反课堂纪律的问题。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包含创设和调控两层意思,通常采取的策略有: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公正评价,合理期望;增加情感投入,缩短心理距离,增强心理合作;信息传递调控;另外还可通过集体舆论和规范的制约、学生的自我管理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第十三期顶岗实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