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乱胡说-第50期-关于杀死自己的个人意见

(2016-02-25 23:10:23)
标签:

杂谈

       最近一个大学老师和一个历史少年天才的自杀,掀起了各种讨论,而大学老师朋友所写的悼文是我读过最平易且敬人的文章,令人扼腕叹息,既有如此好友,何必先行离去?

      你想过杀死自己么?如果没有,这篇文章就不同读;如果有,那我们就在一起共同建设三观的道路上,而这三观当然是多种多样的。

想杀死自己的理由是什么?

1、这个世界太龌蹉了,不想与之为伍。

2、自己太sb了,照一次镜子就想杀一次。

3、其他。

    我为什么写这个文章,是因为第一个原因,也是史学少年自杀的遗书所引发的讨论,虽然少年并不想让大家讨论,然而身后之事能管得上的人,并不多。虽然我想尊重少年的意愿,也基于根植于我自己少谈逝者的原则,可是又觉得必须要说下个人意见。

    这个世界很龌龊么?生活除了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么?

    那是当然,我们中年之人,还有五六十年好活,但回首活过的那三四十年,多数人会有一种无力之感,恐惧之感,甚至于绝望之感。但我个人虽然觉得这个世界有些地方龌龊,但自己能够活下来,那么这个龌龊的世界会因为我而变得有点好。诗和远方,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没有叙事文,诗也没那么绚丽多姿,而唐诗不少的是叙事诗,但字里行间,让我们看到那些动荡年代的忧愁、挣扎和战斗,终其一生,我们的长大就是每一场战斗的构成。每一个决策,可能都在迷茫和无助的时候,必须做出来。

    我们中年之人,历经30多年的变化,这个世界时刻子啊变迁,我们也随着变动,但随着年纪的增长,生命的可能性在不断的缩少,各种责任纷纷上场,各种生离死别总是忽然到你的面前,恍然间一夜长大到面对各种危险的不确定性,实在令人不知所措,但又必须活下去。

   江的自杀,我们不知道什么原因,但遗书之上是各种责任,更像是一份离职工作交代清单,而不是一份遗书,唯独最后那句:我有点恐惧(是这个词么?),想喝点白酒。那才是留给自己的最后一段话,读来深感可惜。而网上各种鄙视江的收入和地位的人,完全不理解世界观,那些人的世界观 就是穷人就该死,loser就该去死,完全是拜金主义的另外一种形式。所以,那个悼文,说了江对姐姐的照顾、说了江的生活状态一点不窘迫,说了江的学术追求,以此可以告慰亡灵,并b4那些满脑子肥肠的人。

  史学少年天才的遗书,则完全符合一个天才的想法。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的学术能力也就仅限于此,这是我觉得他杀死自己的最大原因。老邓说很多事情看得明白了就无趣了,其实是看明白了自己,才觉得无趣,而不是看明白世界。少年时期的巅峰状态,应该是爱因斯坦最难受吧?他年纪轻轻就达到了顶峰,后面的时间就是不断的给自己的巅峰找证据,或者看着自己的理论被一个一个的证实。

   史学少年天才,看明白了自己,也选择了自己的路,虽然很多人在微博对天才少年的自杀表示理解,但我依旧无法同意这种理解,特别是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达这种理解,这可能会让更多少年觉得自杀式一种很炫的事情,是表达自己对这个社会的控诉和不齿,我觉得这种伤害对社会更大,对青少年自杀有推波助澜的可能性。

少年的遗书,对父母未来的生活还有各种期待,但自己撒手不管,这是我讨厌这份遗书的最大因素,如果你对世界还有期待,如果你对父母还有期待,那就应该努力去共同实现这个期待,而不是用遗书的方式,那很容易会让父母感觉:我的死亡里,你们有很多责任。

而少年遗书中,不想让自己死亡成为谈资的说法,更是幼稚,谁能管得了自己的身后之事?谁能管得了别人的嘴巴?这种哗众取宠、特立独行而又不理解社会运行机制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做法,我很难理解是一位研究历史之人的主张。

所以,少年们,不要杀死自己,活着你才能改变这个世界一点一滴,这个世界无论是龌蹉的,还是你讨厌自己(中年人讨厌自己的概率比少年人大太多,毕竟我们能改变的自己讨厌点的可能性在不断的降低),你都要争取足够多的时间,去改变自己,去改变这个社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