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打车多了点,和出租车司机沟通打车软件,他们多数反应:现在不怎么用了。我问:什么原因?答:都不给我们派大活,大活全派给自己的专车什么。出租车司机懊恼的说:当初是靠着我们做大的,现在都抛弃我们啦。我安慰道:毕竟你们还是拿了补贴的啊。
这就涉及信息世界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体现公平?
至少现在从出租车司机的反馈来说,大多数打车软件的公平性,在算法中,是歧视性的;是通过算法,去照顾自己的生意,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不是以客户的利益为重,而是歧视自身的客户。(这些在自由化分子来说,都不是问题,但自由化不等于为所欲为)
打车软件,形成一个平台后,将本应该在均匀分布在打车路上的需求,集中起来,然后通过“算法”,将这些需求歧视性的分发到各类司机中,而且很多需求的分配是充满歧视性,让很多本应该满足这些需求的出租车,变得难以接到活了,即使你是他们叫车平台的用户。
所以,我呼吁商务部反垄断司,应该深入的彻查uber等打车平台的算法,确保这些垄断性的平台,不通过算法去歧视他们的客户,去扭曲整个市场的供需平衡和匹配。
请大家多多转发!!!多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