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语言详细解读“奤夿”二字(1)大面奤

标签:
文化 |
当你看见“奤夿屯”这个地名的时候,是否和我一样绕破头皮?
http://p3.pstatp.com/large/2c33000045c873c72e91
“奤夿”是称蒙古人的译音,读音(hǎbā),据记载,奤夿是指元朝时南方人对蒙古人的称呼。奤夿屯((Hǎ bāTún)村源于元朝,元朝在北京建都时,在此屯兵屯粮,后被人称为奤夿屯。这就是奤夿屯的由来。但我觉得奤夿二字来自译音却有点不妥。因为各地都有使用这两个字,也就并非译音这么简单。
http://p3.pstatp.com/large/2c2200044aeb3dd3194e
“奤”是一个古汉字。方言多用,基本释义是脸庞肥大,系贵州、关中等地区对脸大肉多的人的称呼。当代的一些书籍只记录了三个读音,可见这是一个多音多意字。但据笔者了解,读音并非仅此三个,下面就来了解一下。
http://p3.pstatp.com/large/2c3300008ad812e572ce
先说“奤”字的(hǎ“哈”)音。《汉典》中这个音只说是地名用字。其实不然,听过黄梅戏的人都应该知道,集楚语、吴语、江淮官话为以身的安庆方言,正是黄梅戏对白的高平调特色。安庆方言中,“奤”字就是读(hǎ)音。意思一是指东西质量差,例如:“这东西太奤了,别买”。二是指人品差,坏心眼,例如:“那个人奤得死滴,你莫跟他缠”。
http://p9.pstatp.com/large/2c210004ab7c9a381fb8
“奤”字的(pò“婆”)音。基本字义就是指人的脸庞大。但各地的读音都不同,先说一下粤语中“奤”字的使用。粤语中的东莞方言,见到可爱的小孩会说“呢个大面婆”(奤)好得意“,意思就是这个小孩脸嘟嘟的好可爱。而在国语中,应该还有非常的意思,在一些古籍上看见”秋收奤丰“,也就是非常多的意思。在此我大胆的猜测,我们常说的”颇有面子“中的“颇”,古时会不会是“奤有面子”字呢?以字达意嘛。
http://p9.pstatp.com/large/2c2200044af04fc36623
“奤”字的(meng"猛")音,来自贵州。称呼脸大肉多且雍容可爱的人,常含有喜爱的感情色彩。贵州民间俗作“肉多”,上世纪五十年代贵州省惠水法院首次在文件通告中使用“奤”表示“mang”,后来逐渐认同了这一用法。例如:“小奤子”,“你家幺儿的脸奤嘟嘟的,好可爱哦!"。
http://p1.pstatp.com/large/2c3300008ae4b96055d2
“奤”字的(xīn“新” )音,来自中原官话—关中话。而在关中话中,“奤”字有两个意思,除了专指脸大的意思外,还有“二”的意思,引申义为“二求”“二杆子”,“奤”字和这些相通,骂人或贬低的用。例子:“这人蛮奤的!(这个人好愣啊!)”。但到底是关中话中的东府方言还是西府方言,就只有等读者来回答了。
http://p9.pstatp.com/large/2c2f00020e5af86f358c
“奤”字的(tai
“胎”)音,来自粤语。也就是指人身躯肥大,行动笨拙的意思。《康熙字典》记载:《字彙補》胎上聲。《字汇补》同歹切]犹侉,谓语音不正。多指操北方口音。奤子犹侉子。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二:“南人骂北人为奤子。”赵元任《钟祥方言记》:
“奤,称北方人叫奤子。”〔奤子〕是旧时南方人对北方人的贬称。粤语中说反应迟钝为“钝奤”(钝胎)。部分粤方言为(钝呔)。例如:“你最近肥到成个钝奤甘样”(你最近胖的好迟钝),“日本相扑就系一群钝奤”。
http://p9.pstatp.com/large/2c2c000381b84fb177c7
“奤夿”读音(hǎbā)。据记载,奤夿是指元朝时南方人对蒙古人的称呼。估计在元朝的时候,南方人见蒙古大汗身材魁梧,脸庞硕大,所以就用这个会意字来形容吧。奤夿屯位于北京昌平区马池口镇,1279年蒙古汗国灭宋,建元大都于北平。忽必烈在建元大都通往西北的交通要道上,利用依山傍水的优势,在此屯兵屯粮,人称奤夿屯。因此“奤夿”二字,不一定就南方人才说。
http://p3.pstatp.com/large/2c2200044afd2c2db7e7
其实,没个地方的语言都是其地方文化的特色,乡音难改,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更多的是要把乡音传下去。因为每个地方的文化点滴,汇聚一起就是我们博大中华文化。笔者作为广东人的,我在想我们平时常说的会不会是上面这两个字。
http://p3.pstatp.com/large/2c2200044b018770edd9
“奤夿”二字,本期就只说“奤”字,如果你对这方面的文章感兴趣,就加一下关注吧。下期“夿”字更精彩!
柴好,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