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人必看!用鱼骨图破案,原来品质岗这么酷!

(2025-10-28 14:58:19)
新人必看!用鱼骨图破案,原来品质岗这么酷!
刚入职品质岗的你,是不是常被 “不良率超标”、“客户投诉” 搞得头大?开会时看着同事们对着一堆数据争论不休,自己却插不上话?别慌,今天给你安利一个 “品质侦探” 的秘密武器 —— 鱼骨图。学会它,从此告别 “瞎猜原因”,轻松找到问题根源,说不定还能在会上惊艳全场!
新人必看!用鱼骨图破案,原来品质岗这么酷!
新人必看!用鱼骨图破案,原来品质岗这么酷!

  
一、鱼骨图?明明是 “问题解剖刀”!
第一次听到 “鱼骨图”,你是不是以为是生物课上的解剖图?其实它长这样:一根主骨带着一堆小刺,像条鱼,却藏着解决问题的大智慧。 新人必看!用鱼骨图破案,原来品质岗这么酷!

标准鱼骨图
这玩意儿还有个正经名字叫 “因果图”或“特性要因图”,是日本质量管理大师石川馨发明的(所以也叫石川图)。它的核心作用就一个:把乱糟糟的问题拆解开,让你一眼看清 “到底是谁在搞鬼”。
举个例子:你点外卖时发现 “餐品洒了”,要是瞎猜原因,可能会怪 “外卖小哥手笨”。但用鱼骨图一画就会发现,可能的原因多着呢 ——新人必看!用鱼骨图破案,原来品质岗这么酷!

• 主骨:餐品洒了
 假如问题是餐品洒了,改怎么分析呢?
小刺(原因):
1. 包装:餐盒盖子没扣紧、盒子太浅
2. 配送:路面颠簸、小哥骑车太快
3. 商家:打包时太满、汤汁没封好
怎么样?是不是瞬间理清思路了?在品质岗上,不管是 “电芯尺寸不合格” 还是 “机器频繁停机”,鱼骨图都能帮你把 “锅” 精准甩给真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画鱼骨图就像 “剥洋葱”,四步搞定!
别觉得画图麻烦,其实就像剥洋葱,一层层揭开真相,而且步骤超简单:新人必看!用鱼骨图破案,原来品质岗这么酷!

 
第一步:确定 “受害者”(问题)
先把要解决的问题写在 “鱼头” 位置,记住要具体!别写 “产品质量差”,而要写 “XX 批次产品表面 XX 位置有划痕,不良率 5%”。就像警察办案,得先明确 “谁受害了”,才能开始查案。
第二步:列出 “嫌疑大类”(主因)
一般来说,品质问题的 “嫌疑犯” 有这几类,记不住的话可以直接套用:
• 人(Man):操作员没按规程做?培训不到位?
• 机(Machine):机器老化了?参数没调好?
• 料(Material):原材料有杂质?规格不对?
• 法(Method):流程太复杂?标准不清晰?
• 环(Environment):车间温度太高?粉尘太多?
把这些大类像 “鱼大骨” 一样画在主骨两侧,是不是有模有样了?
第三步:深挖 “小线索”(子因)
这一步就像问 “为什么” 的游戏,对每个大原因追问:“为什么会这样?” 比如 “人” 的原因里,可能有 “新员工没学过 SOP”、“老员工偷懒简化步骤” 等小原因,把它们像 “小鱼刺” 一样挂在大骨上。
这里有个小技巧:让团队一起 “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法是一个特别神奇的方法,它不是一群人坐在一起异想天开,而是根据一定的逻辑和流程进行的一种思维发散的工具,以后会给大家单独开一章讲讲),别自己闷头想。毕竟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说不定哪个同事就想到你忽略的点了。
第四步:圈出 “真凶”(关键原因)
画完后,对着一堆鱼刺看看,哪些是 “板上钉钉的原因”?比如发现 “新员工没学过 SOP”,而且查培训记录确实没参加,那这就是关键原因,圈出来重点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新手画鱼骨图,别踩这 3 个坑! 
 避坑绝招
坑 1:把 “解决方案” 当 “原因”
比如问题是 “产品生锈”,有人写 “没涂防锈油”—— 这其实是解决方案,真正的原因应该是 “防锈工序没做”,或者是“员工不知道要涂油”。
坑 2:原因太笼统
“员工操作不当”就比较笼统,改成“员工没按 SOP 第 3 条操作”才比较具体,不然没法针对性解决。
坑 3:画完就完事
鱼骨图不是画出来看的,关键是拿着它去改善!比如找到 “机器参数错误”,那就去调参数;发现 “原材料不合格”,就去找供应商算账(不是)。新人必看!用鱼骨图破案,原来品质岗这么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最后送你一句口诀
鱼头朝外,问题写明白;
大骨列大类,小刺挖到底;
团队齐参与,真凶跑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鱼骨图就一定得是鱼的骨架吗?那也不一定!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使用鱼骨图,更多的是要领会这个工具的内涵和逻辑,画鱼骨图只是“仿其形”,原因调查的过程中,分析思维的发散和收敛,才是鱼骨图的“用其神”。每个资深的品质工程师的心里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鱼骨图。
下次开会,要是再遇到棘手问题,你掏出画好的鱼骨图,条理清晰地分析原因,领导说不定当场就对你刮目相看 —— 这新人,有点东西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