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新教材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写作能力的培养,牵涉到很多因素,有生活环境,有思想认识水平,有语言感受与表达能力,有思维的习惯与方法等等。然而六年级的孩子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
..·
六年级新教材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写作能力的培养,牵涉到很多因素,有生活环境,有思想认识水平,有语言感受与表达能力,有思维的习惯与方法等等。
然而六年级的孩子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所以在这一年内,除了稳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之外,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的不同要求对于孩子写作水平的提高尤为重要。
一、 怎样引导优秀学生不断进步
每个班里都有一些优秀的学生,这些孩子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写作技巧掌握灵活,往往能够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优秀的习作。然而,往往出现内容一般,没有新意,或者发挥不稳定。
对于这些孩子,阔宽视野,写出新意是进步的关键。
1. 开阔视野,多方面观察、感受生活
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来,凡是写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视这一点。汉朝的司马迁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行万里路”,就是指要从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他本人也正是这样做的,从20多岁就开始漫游全国,考查史迹,采访史料,终于写出了著名的《史记》。
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意义在于:首先,可以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因为我们写作文,无论是写人、写事、还是描写景物,都是在写现实生活,都需要现实的生活情景、生活细节。而这些生活情景和生活细节,是不能凭空捏造出来的,只能通过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才能获得。即使是合理想象的那部分,也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其次,可以使文章获得较深刻的思想意义。因为只有与现实生活有较多的接触,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有较深切的感情体验。准确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有了较深切的感情体验,才能写出思维意义深刻的好文章。
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首先要尽量多参加社会活动,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各种人、事物和景物,把它们的面貌和特征装进大脑这个“仓库”。这样,等到我们动笔写文章的时候,这些装进“仓库”里的材料,就会自动出现在我们的思考过程之中。其次要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注意多听多看。因为不管是谁,活动范围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种活动都能参与。所以,我们就要多听多看,从别人的嘴里以及他们的活动里获得生活材料。这样做,有时甚至比亲身参与的获取量还要大。比如,我们在北京却可以听到广州的事;还有,我们作为旁观者的时候,却可以比当事人观察得更仔细,因为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等等。再次,我们在接触生活的时候,仅仅用眼睛和耳朵还是不够的。还要用大脑。要对面前的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看看它到底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特征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生活中的道理,把握事物的本质,产生较为深刻厚重的思想感情。
2. 广泛阅读文章
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犹有神。鲁迅也曾这样说:只看一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是有很深刻道理的,很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广泛阅读为什么如此重要呢?一方面,它可以弥补我们体验生活的不足,使我们间接地获得许多生活材料及对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博采众长,多方面地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广泛阅读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在这方面,前人有过不少好的经验。比如粗读和精读相结合,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粗读,就是拣各种范文进行阅读,读的时候不必做详细分析,对文章的思想意义和写作技巧有个大致的了解即可。这是从“广”的角度下功夫,使自己获得多方面的营养。但是,只“广”不“深”也是不行的。对那些好的文章,还需要精读。精读,不但要认真思考,看看人家主题是怎么表现的,结构是怎么安排的,语言是怎么运用的,读后还应该把这些记在本子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把这些记下来,才能时常温习,不至忘掉。通过
精读,可以获得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使我们向“深”的方向发展。
3.
要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要善于多视角的观察,多层次的思考。可以选择不同的视点,可以展现不同的思路,有不同的寄托。这就要善于挖掘生活,开拓思维,选择最能驾驭的文体,寄予深刻的思想。
如,以“春天”为话题作文,可以从绿遍四野,姹紫嫣红的春景中,赞美春天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可从春天的美好而短暂,联想到青春,从而启迪学生,抓住大好时机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作贡献;可从春天气候转暖,病菌和害虫增加的现象,逆向切入,指出春天是滋生病害的温床,流露对春天的不满之情;也可以从绿叶勃发,花儿竞美中,批评春天的浮华张狂、卖弄风情、不具有谦虚朴实的美德,这种反向立意,打破了常规思维,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怎样引导中等学生进步
中等学生在面对习作时,往往表现平平,虽能够完成习作,但内容一般,细节不够详细,场面不够精彩,立意不够深刻。对于这部分孩子,文章的写作方法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1、精读,从范文和例文中体会和学习各种方法。
从根本上说,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于中等的孩子。那么广泛的阅读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平常中不经常接触到的事物,认知的事物,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鲁迅先生也非常提倡这样做,“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们的作品,无不诠释着应该怎样写.”
因此,可以推荐学生,多读,精读一些好的习作,文章,从文章之中学习好的写作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多写多练,勇于实践,不断摸索
写作方法的提高,最重要的是途经还是靠自己的不断实践,因此成功的关键还是自我实践。读十篇不如写一篇.”
“文章生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做。”这些话都是十分中肯的,因此多写多练对于中等学生尤为重要。
3、多听意见,深入思考,反复修改
修改是写作文的很重要的一环,修改过程是对文章去粗取精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提高作文水平,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过程。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改文章,首先要思想重视,肯下功夫,其次,还要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中心思想能不能再深些。
2、观点有没有错误或不妥之处。
3、材料有无需要增删之处。
4、看内容有没有不符合实际的地方。
5、看结构上是否需要做些调整。
6、看用词能不能更准确,描写能不能更形象。
7、看有没有多余的字句段。
8、看有没有丢字落字。
9、看有没有病句。
10、看有没有写错的字需要改正
11、看有没有拗口的地方。
这些地方都可以给学生点到,在老师的批改之前,可引导孩子自我修改,针对文章的细节进行修改。老师批改时,注意只提醒不写出,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三、怎样提高后进生的作文水平
每个班都会有一些程度稍弱些的孩子,作文对于他们来说较为困难,甚至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老师的习作,每次作文时,老师和学生压力都较大。对于这部分学生,在要求的时间内,语句通顺,内容完整的完成一篇习作是我们引导孩子首先完成的学习任务。
1、仿写作文,进行迁移训练
仿写作文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作文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训练方法,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第一、仿写要有针对性。
为了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仿写要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某一篇文章写得好,可以进行全篇的仿写;一篇文章某一部分写得好,也可以进行局部的仿写。还可以仿写一篇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落、人物对话、肖像外貌等。这种单项的仿写,不仅能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还能够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提高作文水平。
第二、仿写时要切实发挥范文的示范作用。
小学生初学写作如同刚学走路的孩子需要别人引导、扶持。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发实发挥好范文的示范作用,用范文去引导。扶持学生。例如六年级学生在学完第一课后,课后要求仿写诗歌的一段,可以引导孩子查资料或观察后写一段或一篇诗歌。这种练习,对教师来说,是讲读教学与作文训练有机结合的好形式;对学生而言,这样作文既有原文可凭借,又有思路可遵循,便于依样画葫芦。从而消除了学生在写作中的畏难情绪,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三、仿写作文要注意“举一反三”。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在仿写中由于停滞在机械模仿阶段,写出的文章有“生搬硬套”,“抄袭”之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教师在用范文引路时,要联系学生的写作实际。把作文训练同培养学生的观察、领悟、想象,自学等基本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作文中能够不拘泥范文,做到“举一反三”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言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通过仿写训练,让学生从模仿到独自创作,是后进生进步和恢复自信的关键。总之,六年级是学生小学阶段地关键时期,也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进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