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标题的作用

(2011-08-09 20:05:25)
标签:

杂谈

现代文阅读之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标题的作用 

年级

高三

学 

语文

备课教师

蒋  发 

课题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

第10、11、12课时

课 

练习与讲解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2、掌握标题的作用

3、掌握小说的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4、掌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提高文化素养

2、正确判断事物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练习  教师讲解

重点分析

1、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2、掌握标题的作用

3、掌握小说的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4、掌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难点分析

1、掌握标题的作用2、掌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学习思路

学生练习  教师讲解

教学用具

常规教具

本课知识点

【一】、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

1、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⑤揭示主旨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二】、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1、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

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2、小说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它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3、小说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

 ①铺垫。②衬托。③细节描写。④对比。⑤象征。⑥渲染气氛。⑦制造悬念。⑧照应。

 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三】、标题的作用

 

一、题型:  

      (1)为什么以此为题?(2)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3)试分析题目的作用。(4)给文章加(换)题目。  

二、归纳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          (2)语带双关;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文章线索;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新颖;        (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三、答题技巧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  

(1)结构   (线索    悬念)  

(2)主旨    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3)人物    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4)写法    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5)表现手法     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四、分析  

1、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  

从表现手法(修辞:比喻及作用)、点明主旨 来分析  

参考:形象的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暗喻了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人。

2、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  

从结构(线索)、主旨、引起阅读兴趣。来分析  

参考:六个馒头为线索,它凝聚着同学们的深情厚谊,表现了文章的主题,以平常的馒头为题引起阅读兴趣。

3、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解释题目中关键词的含义、表明人物的感情、主旨。  

参考:因为石头是文中传达情感,表达爱意的的物品,用“痴心”来修饰“石头”,表达父母对我的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4、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  

解释题目中关键字、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的感情)、表现手法(修辞、象征)。  

参考:“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访问表明了我与父亲对兰草淳朴高雅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把兰草人格化了,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5、《变色龙》  

   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6、《心声》

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典型例题

4.2010年辽宁卷)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至⑷题(25分)

洗澡

王安忆

行李房前的马上路上没有一颗大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的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的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推退了半步,然后说;’师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他说:“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他要再争,这个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的,浑身没劲,小伙子跃下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地说:“恩。”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用,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心,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果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

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到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有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浴缸是大还是小?”他不得已地说:“很小。”“怎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那你就把水放满,泡在里边;或者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没再想下去,这时候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的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

“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澡。”小伙子告诉他。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在哪里。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太阳将他烤干了。望了望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哪里。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那人也像是渴了,不再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链条吱吱地响,他们默默地骑了一段。他终于看见了一个冷饮店,冰箱轰隆隆地开着。他看到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为了鼓舞那人,他说:“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一条弄堂,穿过去就是。”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这样的天气,你一般是洗热水澡,还是冷水澡?”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冷水洗澡的时候舒服,热水洗过以后舒服。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是真要在他家洗澡了,洗就洗吧,然而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边,就没搭话。

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他付了钱,又从冰箱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小伙子很好奇地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就走。”这一回,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人坐了一会儿,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可以洗澡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后推了半步,表明他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

B.  文中使用的“黄鱼车”、“弄堂”等字眼所体现出来的地域色彩,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C.  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就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的问题如此犹豫。

D.  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呈现主人公曲折微秒、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这是本文最突出的手法。

E.  本文以写实的笔法,在貌似琐碎的叙述中,塑造了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传达出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情感。

答案:答D给3分   答B给2分   答C给1分   答A、E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A项骑黄鱼车的小伙子骑车迎上前,是希望主人公“他”主动招呼用车;后退半步是因为“他”没有主动招呼,只好自己揽生意。E项作者对两个人物没作明显的褒贬,意在揭示一种市民习性和地域文化。C项这样说有一定道理,但是上海的小市民文化角度考虑,即便“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也有极大可能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问题如此犹豫,这是由其性格决定的。

(2)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

②敏感,细腻,谨慎,多虑;

③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

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不招呼用车、讨价还价、不卖冷饮的、自制橘子水,体现了主人公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的特点;对小伙子的问话的想法及应答,体现了主人公敏感,细腻,谨慎,多虑的性格特征;因天热不忍心再还价、想买两瓶冷饮、给小伙子橘子水喝,体现了主人公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的特点。

(3)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分)

答案: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③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环境描写是小说的重要要素,其作用有:①交代人物活动背景;②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节令)、地点;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境;⑤自然环境可以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⑥深化作品主题。分析环境,要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对小说氛围的创造,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4)“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8分)

答案:

观点一: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①取材于“洗澡”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当代市民的凡俗人生;②透过“洗澡”引发的故事,体现作者对社会和人际关系变化的敏感和思考;③“洗澡”触发的人物深层的心理波澜,深入揭示人性的微妙和复杂,表现作者对某种地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审视。

观点二: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①以“洗澡”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似拙实巧,俗中见雅,以小见大;②用“洗澡”穿针引线,使小说的两个人物不同的言路和思路联系自然,转换自如;③以“洗澡”作结,画龙点睛,一语双关,平中见奇,含蓄而有余味。

观点三:使小说得象征意蕴含蓄、多元。①以“洗澡”为纽带,通过对人物言行与心理错位冷静而有控制的叙述,使象征手法深藏不露,结尾一语双关,画龙点睛;②小说人物都没有姓名,有助于启发读者体悟“洗澡”的象征性;③象征意蕴立体多元,“洗澡”内含的反思层次丰富,针对面广。

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本题为探究题,答案开放程度较高,注意从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三个方面选择一个方面考虑。主题涉及小市民习性、人际关系、上海文化等,结构关注线索、故事的展开和结尾,象征要挖掘“洗澡”的多重意蕴。注意结合第(1)小题的选择考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