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把孩子温柔地推开》

标签:
育儿 |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孩子更希望我们把他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他们的生命旅程,应该靠自己独立行走,而不是我们的代替和包办。我们永远都只能是引路人,引领孩子的成长,而非取代孩子的人生。
那么,我们要怎么去做呢?请看《把孩子温柔地推开》。
《把孩子温柔地推开》是一本教我们如何让孩子成为独立的人,是家长的必修课。是一部告诉中国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潜心之作。
付小平,复旦大学博士,知名亲子教育专家,《北京青年报》和《现代教育报》等多家媒体的专栏作家,新浪育儿名博博主,著有《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
作者多年来致力于儿童教育及家庭教育研究、咨询和培训工作,始终坚持理性和务实的态度,尤其主张“不走极端”的教育观念,“不玩概念”的教育态度,“不搞形式”的教育行为。
http://s10/mw690/885e70a2gx6CAwbp1RTf9&690
要让孩子能够尽早独立,作为家长,首先,要允许孩子独立思考,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
其次,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最后,充分信任自己的孩子,鼓励孩子的独立行为。
学习是孩子的事,我们需要学会放手。我们必须从幼儿园阶段就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减少对孩子处方学习的干扰,把学习的权利和责任都交还给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当孩子遇到不懂的地方,伸出援手帮助他;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亮出臂膀支持他;当孩子遭到失败的时候,敝开胸怀拥抱他。
http://s8/mw690/885e70a2gx6CAwcNhJl77&690
http://s10/mw690/885e70a2gx6CAwd3O7T69&690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呵护、引导,但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的探索、经历和感情我们要学会放手,给孩子空间去探究,给孩子时间去经历,即使他们会走弯路,即使他们会犯错误。
第一、要有坚定的信念。当别人视孩子为已有时,你能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当别人眼里只有事业时,你能心里装着孩子;当别人拔苗助长时,你能顺其自然;当别人攀比孩子时,你能泰然自若;当别人唯分数是从时,你能听从孩子的内心。
第二、用心陪伴孩子。每天抽出一个小时,陪孩子散步,陪孩子运动,陪孩子阅读陪孩子游戏,陪孩子聊天......即使什么也没做,只是用心陪在孩子身边也行!
第三、让孩子亲近自然。孩子在自然界中游戏、奔跑,能够收获无心的乐趣。
第四、和孩子一起旅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旅行过程中孩子会收获快乐的思考、愉悦的好奇和对美好的渴望。一个经历了很多旅程,看过了很多风景的孩子,他的内心会种下快乐的种子。
旅行前,听听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参与选择目的地,如果可能的话,让孩子自行选择旅游路线,设计旅游行程。
旅途中,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管理好自己的行李;让孩子融入当地的生活,引导孩子观察和体验不同的文化,让孩子留下美好的记忆;鼓励孩子悼念自己喜欢的东西。
旅行后,引导孩子写游记,整理旅行的心情和收获。
第五、陪孩子一起玩耍。
http://s7/mw690/885e70a2gx6CAwdtNsy96&690
http://s4/mw690/885e70a2gx6CAwdxQ8Hb3&690
http://s3/mw690/885e70a2gx6CAwdG4wy72&690
http://s16/mw690/885e70a2gx6CAwdOJRRff&690
http://s14/mw690/885e70a2gx6CAwdWJgpad&690
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呢?
第一、父母和孩子需要放弃功利的心态。
第二、父母需要做出表率、爱上阅读。
第三、父母创造条件让孩子爱上阅读。
第四、父母让孩子一起参与购书。
第五、父母要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和借书。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早期教育。但对于孩子的教育,没有任何捷径可循,更没有成功模式可照搬。父母只能用心。
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自我成长。父母的改变决定孩子的人生,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观,改变就要从价值观开始。智慧的家长,并不一定需要自身具有多高的智商、取得多高的学历,而是能够在生活中增长智慧,在为人中修身养性,在处世中明辨是非。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我们要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原创,而不是父母的“复印件”!
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不可能依靠别人,很多时候只能依靠自己;他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只能和我们一样,一步一步、曲曲折折地走向成熟。作为家长,我们就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个旁观者,更多的是为他们的成长鼓掌,更需要扮演好一个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角色。
向付老师学习,让我们都能够把孩子温柔地推开,让孩子能够成为独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