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入园第三周。早上送园的时候,遇到两个小朋友,依然还在紧紧搂着大人的脖子哭。。。)
小豆入园后,我们跟周围其他妈妈们聊起来,同感是,小豆的平稳过渡,提前的心理建设也有所帮助。
一、提前对小豆进行的“心理建设”!
首先,对小豆,我们想给她树立的定位是:上幼儿园是很自然的,就像大人要上班一样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是项福利-不是想上就上的!
(一)就像大人都要去上班一样,小朋友们都要去上学。
你看妈妈是不是上班?
爸爸是不是上班?
甜甜姐姐是不是上学?
蓓蓓姐姐是不是上学?
小豆一一承认,接着问:那姥姥呢?
告诉她:姥姥原来也天天上班,后来年纪大,就退休了。
小人又一一的枚举:那姥爷呢?那奶奶呢?那爷爷呢?。。亲近的人一一确认后,小人确定了一个事实,都要上班或者上学,除非太老了可以退休,不过那也得先上过!
(二)再告诉上学的形式。
妈妈是不是早上起来去上班,天黑了就下班回家了?
上学也是,早上去上学。。。。
小豆接口道:“下学就回家了吗?”哈哈,对这个自己联想出“下学”的说法我们也大大表扬了下!
(三)然后呢,灌输不是所有小朋友都有资格去上幼儿园的!
小豆3岁生日的时候,我们祝贺小豆,已经成长为“幼儿”了!
告诉她,3岁以前的小宝宝都还算婴儿,3岁以上的大宝宝就是幼儿了,才有资格上幼儿园!
幼儿园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比如,生病的小朋友就不可以去!
妈妈小时候也上幼儿园的;可是爸爸小时候就没有上过幼儿园,因为,爸爸小时候那儿就没有幼儿园!
开学前两周,小豆发热,督促她喝水的有效说辞之一就是:多喝水好得快!不然开学了还没好就不能去幼儿园啦。
二、小朋友心理建设同时,家长的心理建设也很重要,可能更重要哈。
家长的潜移默化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巨大,不经意间流露的态度可能就造成小朋友的焦虑。所以,家里人基本达成一致,包括每周去做客的奶奶家也提前沟通好:大人们保持平和心态,不要吓唬幼儿园的事情,不要就幼儿园出现引发小朋友压力的语言、引起负面情绪的语言,也别过于频繁的提及幼儿园:
比如,上幼儿园就不能随便睡觉啦!上幼儿园就要受管教啦!到时候老师就管你啦!到幼儿园就吃不上饭喽!不知道能不能适应的了啊。。。之类的,我们提前约定好不许出现!
豆姥姥第一天去接小豆的时候,听幼儿园说,旁边那奶奶,一天去幼儿园探了多少趟?10趟!家长这么焦虑的心情,那孩子怎么不会受影响、不觉得幼儿园是个磨练呢?
也别当着小豆流露对她是不是能适应的担心。
小豆上幼儿园之前,亲手把小豆一手带大的姥姥说,小豆要上幼儿园啦,让她回想起豆妈要离开家去上大学!心情矛盾又复杂!也忍不住的替孩子委屈—要结束无忧无虑的家时代了!
豆妈劝姥姥千万别这么想!我们有什么好委屈的啊,距离家又近,班里的老师又多,年纪还又大!比大部分小朋友幸福多啦!得相信我们小豆一定没问题!
三、提前让小朋友了解幼儿园是怎么回事,幼儿园的一天都干什么。
豆妈记得心理学上有个实验,具体步骤不太清楚了,但是结论有个细节还记忆犹新:人对不熟悉的东西好奇心更强,但是对于熟悉的东西更喜欢、更有感情!
想象一下渺小的人类探知茫茫宇宙中对未知的敬畏心态!
小豆非常具体的体现,对于未知的更容易害怕!语言不足以表达时,小人直接的表现就是嚎啕大哭!
比如我们还记得小豆2岁多时,第一次吃药前,那是抵死反抗啊!任凭怎么开导,告诉说不苦、不疼+全家人的轮番演示、每个人都冲咽了至少一片药下去,小人就是嚎啕拒绝!
但是吃过一次知道什么感觉之后,小豆就再不怕了(虽然那个第一次,是被硬灌下去的。。。)再吃药就压根不成问题了。
因此,上幼儿园以前,我们也给小豆做过些铺垫:
(一)看幼儿园绘本
比如汤姆上幼儿园、汤姆受罚了之类的,之前都看过,但是没有再在入园前集中看此类书,避免给小人压力;
(二)试园积极参加,接送人也一起参加熟悉环境。
小豆的幼儿园组织了两天试园,每次2个小时。我们每次均积极参加,第一天是豆妈和姥姥陪着,第二天和姥姥姥爷陪着。试园回来后也时不时提提“你的幼儿园”,比如“我觉得你的幼儿园的点心很好吃,你觉得呢?”,增强小豆的自豪感哈。
(三)很郑重的跟小豆汇报她幼儿园的情况。
比如去开家长会了,回来告诉小豆,你们班有17个小朋友呢!你们班有四位老师呢!你们还有统一的床单被罩呢!你们每天还都有果汁喝呢。。。
(四)提前跟小豆预报幼儿园里的作息。
告诉小豆:你在幼儿园里啊,先吃早饭;然后玩;然后喝牛奶;然后再玩;然后就该午饭啦!吃完饭呢,睡午觉!小朋友们一起睡觉!起床吃水果,再玩;然后吃晚饭;晚饭完了,就该放学回家啦。
小豆听了之后的反应是:啊?!然后小豆和我们一起笑,总结说,就是吃了睡,睡了玩啊!
(五)预演主要场景
送和接的场景:
问小豆:等你上学的时候,妈妈送你到幼儿园,你就可以看到你的老师了!见到老师你说什么?
豆同学立马明白:老师好!
那跟妈妈说什么?
豆依然很清楚:妈妈再见!
那晚上放学了,姥姥或者姥爷去接你,这时候你再跟老师说什么?
豆同学依然立马答:老师再见!
预演幼儿园可能遇到的困难场景
我们觉得,也别提前把幼儿园说得太天花乱坠了。。期望太高,到时对比反差可能过大,而且小朋友没准会觉得“看你们都骗我!”的上当的感觉,就不好啦!就像打针,要是非跟小朋友说‘一点儿都不疼’,那明显与事实不符啊。
所以,我们给小豆预演的情况里,也列了些可能遇到的不愉快的场景:
告诉小豆,上学后可能会发现班里好多小朋友在哭!
小豆大惑:为什么?!
解释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害怕被丢下、怕爸爸妈妈不去接自己;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上厕所。。。然后再问小豆那你会哭吗?豆很肯定:不会!那你会被其他小朋友影响哭吗?豆同学依然很肯定:不会!那你怎么做?我帮老师安慰他!
问:如果没吃饱怎么办? 豆答:老师我还要吃!
问:尿湿了裤子怎么办?
答:老师衣服湿了请帮我换衣服;
问:老师帮你换衣服你说什么?豆答:谢谢老师!
问:如果别的小朋友打你怎么办?
以为会说打回去,没想到豆小妞的回答是:打人不对!我告诉老师!
所有这些演练,我们都是习惯性用提问的方式。
私心想着,如果都是告知的话,小朋友记忆力有限,搞不好先觉得上幼儿园好烦、头大如麻了!先抛出问题呢,可以让她自己过下脑,印象更深,而且感觉答案是自己想出来的,哈哈。
四、提前对幼儿园的环境熟悉
这个因为近,我们就更有便利条件。
之前,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出来体育课活动的时候,姥姥姥爷就时不时带小豆去观摩—看热闹过!老师们非常和蔼可亲,给姥姥姥爷和小豆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有次一位老师还送给场外的小豆一支彩色粉笔,豆同学晚上很自豪的给妈妈献宝:老师给我的!
那时候还没有在这家幼儿园报名呢。巧的是,分班之后,发现送粉笔的老师就在小豆这个班。豆同学自己也想起来了,说对对对,就是那个老师!
五、帮助老师更多的了解孩子
幼儿园提前给家长发了一份调查表,内容很全面,从小朋友的吃喝拉撒睡觉习惯,到成长疾病史以及家长的期望等等;除了那份表格之外,我们还另外准备了给老师的一封信,把特别想说明的地方做了些详细的说明。
从调查表上,我们也可以反过来了解,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哪些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老师能更多的了解孩子,也就能更有效的给予指导关注—尤其是刚入园后的忙碌忙乱期。
附:幼儿园的调查表:
1、您的宝宝是顺产还是剖腹产?
2、宝宝是否有突发病史?
3、宝宝身体素质如何?
4、宝宝从小跟谁长大?
5、宝宝是否离开过父母较长时间?
6、睡觉的时候有什么习惯?
7、是否尿床?
8、早晨起床时间有无规律?
9、能否独立使用餐具?
10、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11、能否独立入厕?(大便时间,次数)
12、喜欢与他人同住吗?
13、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吗?
14、曾经上过幼儿园吗?(名称)
15、幼儿的爱好
16、请描述一下宝宝的性格
17、您希望宝宝成长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18、想对老师说的话
六、生活作息要不要提前调整?
从小豆的例子来看,这个不是必须的。
可能和豆爸妈一直习惯晚睡有关,包括豆妈孕期也不例外,因此小豆一直睡得比较晚。
入园前,小豆一般是晚上11点半左右睡着,早上8点以后起床;午睡也相应的在下午2、3点才开始。
提前有其他小朋友的家长提醒我们,上学后要早睡早起,中午就开始午睡!得赶紧给提前调整过来!
姥爷我们也考虑了这个问题,但没怎么着手----原因是,不想提前让小人因为入园而打乱她的习惯,让小人觉得不舒适,可能反而把这个反感投射到入园上!
那将来入园之后怎么办呢?和天下不会有不吃饭把自己饿死的小朋友一样,相信小朋友的适应能力!相信幼儿园老师的统筹管理能力!
话说,我们觉得,小朋友是天下对“适者生存”解释最贴切的例证,哈哈。
事实证明,我们担心的午睡问题,入园第一天,12点40老师发来的照片,小豆已经睡着啦!
七、生活自理能力的适应
这个方面我们没怎么太担心—-年龄在那儿摆着呢!已经3岁多啦,自己用勺子吃饭、用杯子倒水、喝水、自己尿尿、报告上厕所、自己洗手洗脸,早就没有问题啦。(当然啦,在家有姥姥在小人可能就会撒娇让姥姥喂。做不做和会不会是两码事,哈哈)
生活自理方面,唯一担心的是DB之后擦屁屁,这个确实自理不了。不过入园前家长会的时候,保育老师爽朗的话也把这点疑虑彻底打消:这个没问题!我们帮擦屁屁!要到中班下才教小朋友自己擦呢,现在他们胳膊不够长,够不着!
(话说我们家附近另一家比较有名的名牌公立园,也以不让小班小朋友在园内DB而闻名)
开学第二周时,问小豆她们班里还有小朋友哭吗?
豆同学说,某某就哭啊,他不会自己吃饭还要老师喂!不会自己睡觉,甚至不会上厕所—踩到马桶里,臭臭踩到鞋上啦。
所以说那句老话,不让孩子自己动手,那是剥夺了他的成就感哈。
*****************************************************
幼儿园的家长会
http://s4/mw690/885736a1tx6CHLkrEord3&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