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3岁4个月育儿 |
分类: 分享 |
一、面对的对象不同了
一、两岁以前,豆主要接触到的小朋友来源特征明显:
1、
2、
二、语言赶不上动作的发展
三岁左右这个年纪,确实,语言发展越来越精细,描述越来越准确,主动思考之外还开始能触类旁通。
举个例子,豆妈晚饭坚拒了姥爷让“再多吃!”要求(话说天下的爹娘都一样啊,明知道健康比胖更重要,可是,见到自己娃吃的多就是本能的高兴啊!哪怕豆妈这么大年纪到了,姥姥姥爷也照样!哈哈),理由是要控制好自己的体重,不然会长胖的!
旁听的小豆思考后,问:不然就会像爸爸那么胖是吗?然后自己得出结论:爸爸就是没控制好!哈哈。
不过,对于3岁小妞来说,着急的时候,语言就没那么有条有理啦,于是,遇到紧急不如意情况时,经常就本能尖叫!我们要是保持任由小豆自己解决,小人能不停尖叫下去!
那怎么办呢?
这点上,我们开始介入提供帮助。。。。不是在现场的干预,更多是平时反复灌输。
平常时,逐渐反复告诉小豆:语言比发脾气更有力量!要清楚的说出来你想要做什么!
正好有次借着“别摸我”那套书,跟小豆说:如果你遇到有人做你不喜欢的事,可以大声说:不要!停下!我不喜欢!
豆同学貌似记住了,而且马上小豆就活学活用啦。居然是用在了对付豆爸爸!哈哈。
第二天,在奶奶家,小豆在客厅吹泡泡正带劲,豆爸进来突然一把抱起娃就走,豆爸是典型的那种娃爹想起来就亲热不分时机的类型。
可是打断了小妞正玩的兴高采烈的项目!豆同学很不满意!使劲踢打挣扎!
当然挣不出豆爸的魔爪熊抱啦!
突然,豆同学就开始大喊:停下!停下!停下!
声音之响亮!态度之坚决!哈哈,把豆爸都吓了一跳!赶紧把豆同学放下啦!
旁观的豆妈惊讶不已,连忙抱着豆同学肯定:说的真棒真清楚!
不过再说点题外话,语言也并不总是有保障的。
有次和小豆闲聊,问,要是陌生人问你,叫什么住那里,你说不说?豆同学很明白:不!
那要是陌生人一直问一直跟着你怎么办?
豆同学大声说:别理我!
哈哈。这个可爱的回答!让我们笑之余,细想了下,其实,给小朋友设想再多的情景,实际情景还是更复杂多样的!小朋友没有独立的能力以前,安全还是要靠大人,杜绝出现危险的环境!就好像前些天网络上那个感动了民警的5岁小女孩,无论如何,5岁小孩让她独自外出,就是给了风险一次机会啊!
这点上豆爸做的很好很到位。比如,最近看地震相关信息,其中有一个细节是,为了防止家具倾倒造成的伤害,高而薄的家具最好上端固定在墙上,比如日本常见的用L型条固定,不想在墙上打洞的至少也在家具的底下两个外角用垫片垫起来!
豆妈看的心悦诚服,推荐给豆爸!豆爸推荐向来粗心大意的豆妈看下家里的家具下面是什么。。。。人家豆爸早就那么做啦!
三、新情况出现了
但是,3岁4个月时,豆同学也有了生平,第一次打架!
清明小假期,和豆在波罗峪玩,广场上遇到姐弟俩儿,仨小孩开始一起骑自行车。
姐姐5岁,弟弟和豆一般大;
于是,从速度上,当然是小姐姐一马当先;
弟弟虽然和豆年龄一样,可是,除了个子不如豆高之外,那天的座驾还很不得力!轮胎都没气啦,眼瞅着那辆小车骑起来都咯噔咯噔的。。。(后来发现那天豆同学的车胎其实也气不足哈),于是遥遥被豆和小姐姐落在后面!
可是,小男孩决不服输!指着豆同学,喊:我快!她最慢!我快!她最慢!
咱家豆,那可是也有股小清新的认真劲儿啊,何况确实是领先,
于是对喊:我快!我快!你最慢!
小男孩着急起来,伸手拍打了小豆的后背,
不过一没多大力气,二来看豆同学自己也不以为意,
我们就只旁观没干涉,当然看得好笑!
然后,小姐姐站出来主持公道,对弟弟说:我最快!她有点快!你最慢!
来回骑了几趟,突然远远看见,小豆和那小男孩,两人面对面,劈里啪啦厮打起来啦!
小豆本身就比男孩高,两只小手快速招呼!气势很不输人!
于是,两边家长赶紧上前,分开小朋友,
豆和小男孩还在各自重申:我快!我快!
当时,我们也没对小豆做什么开导或者过多询问,因为倆小孩第一都没受伤!也都没委屈的哭!更没记仇!转眼倆小孩又跟着有姐姐范儿的小姑娘,撒丫子跑追风筝等等玩别的去啦!
不过,事后回家车上,跟豆闲聊时,又回顾了下这次打架。
问豆:为什么和小朋友打起来啊?
豆依然有点愤愤不平:我骑得快!可是他说他快!
问豆:那你就打他妈?
豆:嗯!
问豆:打完了以后,他还说他快吗?
豆:说。。
问豆:那你觉得打有用吗?
豆同学:。。。。。。。
虽然,豆爸当时从旁的插话是:有用!
虽然,豆妈回家跟姥姥姥爷汇报的时候也是说,恩,咱家小豆的表现豆妈很满意啊;从来没和人动手,结果打起架来气势很不输人啊!
虽然,姥姥也是说:谁打你,就打他!
不过,总而言之,回顾这生平中第一次打架事件,有几个值得记一下的:
1、首先,如果真的是有可能造成身体伤害的打架,比如场地环境有危险、小朋友手里有工具、双方体格相差太多,那我们绝对会第一时间干涉,保护不受身体伤害;
2、本次争执,豆小妞值得肯定的是,知道表达出自己感受,并敢于争取维护自己权益。
3、但是动手打架,决不应该被鼓励成为第一位的解决问题方式。下次面对的可能是更高更强的对手,解决不成自己可能反受其伤!
4、让小朋友思考下什么解决方式更好,还是有必要的。虽然这么复杂的问题我们成年人照样可能处理不好。
5、小朋友的打架行为也是相互激发的。第一次小男孩拍打小豆,豆同学并未还手;估计是后来又反复有拍打,终于也激起小豆还手开打!和小男孩妈妈聊起时也说,男孩至今未上幼儿园,因为上哪都和人打架!
6、即使不会造成身体伤害,小朋友的心理也是咱要想法关注的。。。见招拆招,还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