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归讲座的互动问答

(2013-06-25 15:18:04)
标签:

育儿

分类: 教育

开博这么久了,终于有机会跟一些博友们见面了,真的很开心!大家见到我都很高兴,其实诸位有所不知,我见大家更高兴——终于可以确信网上的家长们都是真实存在的并非虚拟哈哈!

我自觉讲得还不错,就是说,把我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其实说高兴也是因为这个,可以如实地表达自己,不必顾虑广告商不必费脑筋记着要植入什么!来的人并不多,这样大家交流的时间更充裕了。考虑到事后剪辑的难度,我讲和互动是分开的。我在大段落结束时,总要跟大家互动一下,结果一互动起来,就常常没完没了。每次都是,摄像师看着表过来问,要正式录了吗?我说,嗨!我们聊得正热闹呢!您又来捣乱!

最后的网课里,互动会保留一些,或许也会剪掉一些。所以,这里,先把跟大家交流时聊的内容,挑典型的几条整理一下,跟网课互补。其他讲的主体内容,以后我会陆续整理成文字。

这些互动的问题有大有小,都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

 

问:看您女儿喂养得很好,我女儿特别挑食,想问您是怎样把女儿喂养得这么好的?

 

答:

其实主要是她自己喂的,我只负责提供草料!小孩稍微挑食正常,如果一点不挑食,把大人希望他吃的都吃了,那么基本可以肯定他会长成一个胖墩!让小孩好好吃饭唯一的秘诀,就是,把该提供的摆在那里,让他自己去吃!当然如果孩子有严重脾胃问题,可以通过推拿等去调理。通常,只要你信任他,放手放权,他就会很好地吃。很多家长奖励孩子好好吃饭,其实吃饭本身就是奖励了——吃饭难道不是个好事吗?

有家长说,那他只吃肉不吃主食怎么办?我对自己孩子的观察是,她肉吃多了也会腻,就找青菜,菜吃多了也会咸,就会找主食。另外很多家长对于好好吃的标准太高,总觉得不够量,不够均衡,一句话,不够完美。放低一些标准,给出空间,这样可以帮孩子保持良好的直觉本能。

 

问:女儿3岁多,脾气特别急特别烈,对这种脾气秉性的孩子该怎么引导?

 

答:

过去在《家长问题回复》里讲过很多。这里简单说:1,反思自己跟孩子的互动方式,是否没有倾听理解,直接去评价改变;2,接纳孩子的性格,的确不同孩子先天性格就不同,不都是外界所致;3,清楚这是两三岁孩子常有的表现,如果有个“孩子说明书”,那上面就会标明这一点。只要家长平和对待,孩子都会长大,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了,发脾气就会少多了。

 

问:5岁孩子,每晚睡觉都要反复催促,怎样做时间管理。

答:

好多家长对孩子睡觉发愁。我自己的经验很简单:你不能决定他几点睡着,但你可以决定让他几点起床。我问家长,孩子到点不困吗?家长说,你不催他,他能玩到半夜!我其实还觉得很奇怪:如果早晨照常叫醒,白天别让睡多,他还会玩到半夜吗?这个跟吃饭一样,大人做好整个安排,然后让孩子听从本能。

当然过去说过一些小伎俩:把上床睡觉变成一段快乐时光;留个好事好东西,留到第二天早晨……这个思路就是——时间管理的核心,是给孩子增强做事动机。

另外平时作息有规律,睡前程序固定,都有用。再就是,放下心来,不求完美,偶尔晚睡不会怎样。

关于时间管理,5岁可以逐渐教孩子认表了,总的来说就是:带领孩子做到、在这个过程中教给他方法、有耐心允许反复。

 

问:孩子和父亲的互动不亲密,感觉孩子爸属于回避型。

答:

估计所有孩子妈都会觉得孩子爸是“回避型”的吧?能沟通就沟通。沟通效果不佳,那就当锻炼孩子适应能力了。同时,积极诠释爸爸的另类言行,独特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爸爸的爱,给爸爸树立正面形象。不管怎样,每个孩子都渴望有个爱他的、英雄般的爸爸形象。

 

问:5岁儿子对成人的建议有反驳,为什么听大人的而不是听小孩的?有时他明知不对偏要去做,做完后还会向我讲述。

答:

跟孩子明确,是谁说的有道理就听谁的,大人曾经犯过很多错误,所以慢慢知道一些事情怎样做可能会避免错误,但不是说大人的就都对,大人说的只是提醒参考。另外,指出,其实还有很多事情是听小孩的,比如,那些关系到他自己感受的事情,大人没有他自己了解,所以真的要听他的,像吃饭睡觉穿衣玩什么等等,很多个人事情,还是他自己说了算。

明知不对偏要做,家长要去积极倾听,搞清他的真实想法:是挑战你底线呢,还是他认为已经做得不错了,说出来还等你表扬呢?家长别急着扑上去说教,其实不用很久,静观两分钟,你就会套出他的真实想法。

 

问:女儿上中班,在幼儿园如果有强势的小朋友威胁她,她就不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就会妥协,是她内心不够强大吗?

答:

内心强大是太大的词,我们大人都做不到,孩子注定内心是不强大的。不过这的确是个很普遍的问题。

我们常听专家讲,对孩子交往不要干涉。我自己的做法是,尽量现场不干涉,但如有过底线的事情,事后我会教孩子要怎么处理。比如,如果其他小朋友有威胁、要挟、勒索、恐吓等做法,我会告诉孩子:“记住,威胁恐吓,这都不是好朋友应该做的事情!她可能不是真的对你不好,只是跟别人学到了这种不好的做法。但是一旦有这种情况,那不管你多么想跟她玩,你都要给她指出来,这么做不对!然后转身去找其他孩子玩。不要怕失去朋友,你走开,是她失去了你。等她明白了,学会了,你再继续跟她做朋友。”

当然有时不是很严重的威胁勒索,只是一方有些强势。那如果孩子自己没有强烈的不快,就随她去,妥协配合也是交往技巧。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在一起,自然各自有不同的位置,随和的孩子朋友多,人人都强势那就打起来了。如果她们是很固定的玩伴,家长可以考虑多给她机会丰富玩伴类型。

还有时,是游戏过程中的小现象,比如不公平、临时的搞帮派搞排挤,我们可以教给孩子怎样表达自己、怎样维护规则、怎样发起新游戏等等。

孩子的交往技巧,就是从这时开始学习锻炼的,家长要给孩子机会、给适当指导。其实中国的孩子还好,国外很多学校里,欺凌和搞小团体现象很多,甚至从小学持续到中学。

 

问:女儿小学,回家说没有朋友。

答:

怎样能让孩子有朋友呢?除了给孩子提供交往机会之外,会有很多其他看似无关的因素,比如,让孩子兴趣丰富、眼界开阔、性格乐观、对事情有激情、对别人关心理解、会赞美别人、做事有技巧、解决问题能力强、有安全感、表达能力强……这个可以一直列下去。所以,家长要在平时多下功夫。

另外,引导孩子多关注自己的成长,不断提高丰富自己,锻炼自我评价,学习如何把自尊建立在内在的东西上。小孩到78岁阶段,对于同伴的评价最在意,给孩子指出全景,教给她对现实有积极的解释,不要让她陷在同学的评价和眼前的小圈子里。

 

问:有关上小学择校问题。

答:

我对北京的情况不太了解。没有完美的小学,这事只能综合权衡。除了远近等因素外,我考虑的还有:总的教育理念、老师的基本素养、是否能给孩子留出一些空间。只要有些空间,我们就可以做补充。

 

问:我的孩子性格有些内向,怎样培养自信?

答:

我写过的博文题为《对你的孩子有信念》,家长的信念是孩子自信的最根本来源。博文第一段说,小孩不自信是正常的。我们每天都说接纳孩子,怎么接纳,说得绕一些,就是:允许孩子不自信就是在帮孩子培养自信!

有家长可能想,为什么我看到某个孩子表现得那么自信?我想,当然有各方面都发展很好的孩子,但是还有一种常见情况是:你看到自信的那个孩子,他的家长会跟我咨询另外一些问题——我孩子好动、过于活泼、打小朋友、不专注、在公共场合在我单位的表现让我很尴尬,我该怎样引导?所以,这只是不同性格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不同的走向,有的逐渐放开、有的在学习自控。

其他具体的有关自信的想法,还是博文里那些。比如,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家长有能力看到孩子言行中正面的东西。

 

问:您不是说要如实沟通吗?我跟女儿说,你长得不算漂亮但是有气质,她很不高兴。同事的女儿长得很普通,为什么她就觉得自己是公主?

答:

您觉得自己漂亮吗?(家长回答,不漂亮。)所以或许这跟您怎么看自己也有关系。我觉得,每个妈妈看自己女儿,都应该看到的是一个小公主。想一想,她在妈妈的面前,应该呈现的是她的最佳状态,她放松、开心、幸福,这时,她怎么可能不漂亮呢?如果妈妈都看她不漂亮,她怎么去喜欢自己呢?要多强大才能喜欢自己呢?

要如实沟通,前提是,你要有能力看到孩子身上好的一面。

 

问:父母要不要帮孩子精心策划人生?在孩子学东西过程中,是全凭兴趣,还是积极引导他做“应该”做的事情?

答:

我想,父母可以“规划”一些大方向,比如品格、情商等等,但无法规划具体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做的,是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孩子表现出的特点相协调,做动态调整。你可以帮他培养出一些基本的素质和能力,但你永远也无法对最终结果负责,因为决定因素太多,而且也不该你负责,那是他的人生。

况且,我对人类未来持乐观态度,所以我相信孩子将来比我强,我提醒自己,别用规划限制了她。我控制,她就学到去控制。我持开放的态度,她也就学到对人和事物持开放的态度。

孩子学东西,要尊重孩子的喜好,同时家长有把关、有推动。推动只要稍微讲究点技巧,往往就可以成功。

具体办法有:1,怎样解释学习中的难度和枯燥之处;2,把大任务分割成小块;3,制造氛围环境;4,正面肯定、憧憬、向前看,而不是挑剔指责懊悔等等向后看;5,分享进步;6,真心地尊重孩子的喜好,给孩子选择的空间,给他放弃的权力和保留等待的余地,这样,结果常常是,孩子反倒会做得更好。至少,他是更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迎合你的倾向。

 

 

最后分享一位家长昨天给我发的纸条里讲的故事。

我讲的过程中提到,如果孩子有一些不愉快的经历,一些在他来说是个小事件的事,很多家长会刻意回避,希望孩子忘掉这事。但其实,跟孩子复述事件经过,或许对孩子更好,可以帮他把内隐式记忆变成外显记忆。

这位家长在纸条里说:她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打过他的脸。这事她一直很痛心懊悔,也没敢再提。偶尔试探问,孩子也说只打过屁股。“我是很高兴他忘了这件事的。听你讲了之后,我回家问儿子,你还记得我打过你脸吗?没想到他的表情一下子凝固了,后来的反应明显是还有记忆的,但他没有承认他记得。原来他也一直努力回避这件事,这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早就忘了当时为何原因打他,所以也没法一一回忆给他听,只是抱着他向他道歉,说妈妈做错了,事后就很后悔,不是因为他做得不好,只是因为妈妈当时不知道如何控制脾气,是自己的原因。他听了只是笑笑。就在刚才,儿子说睡不着,让我陪他,在黑暗里又跟他聊这件事,他把当时的情景,包括细节都一一描述出来了,也许某些是臆想出来了,但大部分情节都对得上。他说当时只是惊讶,疼不疼已经忘了。后来他问我,妈妈,我一直不明白你为什么还要生妹妹。我觉得儿子的心对我完全打开了,确实,妹妹的出生给了他很多困扰,那时他的脾气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妹妹的到来,直到今天,他在骨子里对妹妹还有些排斥,问他,他说对妹妹有点爱有点排斥,非常客观。我不知道晚上讲的这些他是否能理解,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谢谢罗姐。”

我猜,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只有当孩子的心真的对我们打开,当我们真的连接上,我们家长才有可能开始我们的教育。

或者说,不算是教育,是跟孩子互相加油、携手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讲座消息
后一篇:万物的云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