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善护念

(2012-04-28 14:40:11)
标签:

育儿

分类: 心灵感悟

我们头脑里在想着什么,如果我们自己不说出来,就永远没人听得见。我们的思想念头,无色无声无臭,没有重量没有踪影,来去自如,没人可以把它握在手里来找你算账找你理论,没人能手里掐着你的念头来跟你对簿公堂,也没人能举着你的好念头来感恩道谢……那么,它究竟有什么重要的呢?儒家讲慎独,佛教讲善护念,意义何在?

 

思想决定了行动,这我们都清楚。先有想法,才会有做法。有愿望和决心,才会去做。有时,我们不很清楚或者常常忘记的是,思想是在间接地影响了我们的行为。

比如,如果一个人内心感到很虚弱,生活没有目标,心理上早衰,那么他的微笑就会比较少,他得到的友善反馈也会少;他无法专注地生活,难以看到生活中的亮点,他周围的世界就会变得灰蒙蒙一片,乏善可陈,他就会错过很多机会;他没有力气给别人支持和帮助,他的世界就开始变狭小、寂静。

比如,一个妈妈,如果对某些家人有情绪,有很深的隔阂,那么即便她自己以为没表现出来,孩子也会感觉到家人间有无形的墙,孩子会觉得不够自由放松,他也会汲取不到他本应该得到的爱和能量。而这种无力感又会在孩子的行为中反应出来,给妈妈添麻烦。

比如,如果一个人缺少足够的谦逊,那么他在工作中就会对同事考虑不足,对别人的意见不能真的听进去,也就难以提高改进。他也更容易因为别人的意见而情绪变糟,糟糕的情绪又会让他更容易出错……

这些,我们很多人现在也都意识到了,所以现在大家都知道改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知道修心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一种真实的成长。我们在心灵成长的同时,也稍带着让事情变得更顺心、让自己的生活更顺利。

 

此外,其实我们完全不清楚的是,我们的意识、思维,究竟对周围世界有没有其他的微妙的作用。

国外有很多研究心灵和意识的机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机构大多被主流科学界视作另类。或许将来有一天,我们可以看到某些实在的、被科学界广泛认可的研究结果,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我们思想意识的作用。

举个例子,我曾看过一位美国知名记者和作家琳内.麦克塔格特(Lynne McTaggart)写的一些东西。(我过去写《悟道》那篇博文时就看过,但是因为她并不是科学家,所以当时想了想,还是决定不引用她了)。她讲述了她采访过的大量研究者,讲了很多具体的实验。最近发现她的书国内刚刚有翻译过来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我不知道这些实验究竟有多大的科学性,我们可以只在茶余饭后当作花絮看看。看完合上书,浮想联翩,也许会对眼前的这个世界有了更开放的看法,也许会对自己的思想念头有了新的标准。然后,我们继续耐心等待严肃科学慢慢向前发展吧……

 

说到思维意识这个话题,想起在好莱坞电影中,有这样的构思:假如你能听到别人脑子里在想什么,假如你是个这样的mind-reader,那会发生什么?

又想起很早以前我曾编过的一个童话般的浪漫情节:一个人从来都不会说假话,永远都只会说脑子里的真实念头,所以一直被看作很傻,也处处碰壁;另一个人是个mind-reader,听到了太多的口是心非,每日都不得清静,也很痛苦。当然了,最后他俩遇见了,两人都从此找到了宁静……

现实世界中,我们既不能永远心口如一,也听不见别人的想法。

不过,转念想想,或许事实也并非如此。或许,心口如一不是绝对不可能,我们的想法也并不是真的无色无声无臭没有重量没有踪影。

或许,如果我们都能尽力看护好自己的思想念头,我们就可以用某种特殊的方式改变世界,至少,我们内心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都会因此而变得更加清静、明亮、透彻。

而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我相信,每当我们心中有了善意的、积极的思想念头,我们就是在给孩子以祝福、给孩子以力量。

 

今天是佛教里的佛诞日,也叫浴佛日。明天就放假了。抽空写了这些散乱的感想。

祝大家节日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