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不专注等问题的答复
(2011-10-09 12:42:58)
标签:
育儿 |
分类: 教育 |
孩子胆小的问题
孩子胆小,爱哭,缺少勇气
是不是对小孩过于担心过度保护造成的呢?别的小孩去爬健身器,我怕他摔着,从来不让他单独去爬.因为我这个当妈的也很胆小,是不是因此影响到孩子了呢?不知 罗女士有没有良策能改变小孩子的胆小,缺少勇气的现状啊?
回复
关于孩子胆小,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我能想到的有以下一些情况。
一种是运动方面胆小,就像这位家长说的,对有危险性的运动,不敢尝试。我分析有这些情况可能导致这个结果:
孩子在婴儿时期大人抱得过多,没给很多机会让他自己去探索运动,这样孩子不仅机体的运动能力确实差,而且心理上对大人有过多依赖,不愿尝试。
婴儿期缺乏给孩子举高、抛起来接住、晃悠等不那么稳定的运动的体验,孩子有极轻微的感统失调现象。现在很多孩子算不上真的感统失调,但是有这方面的倾向,应该是不需要专门治疗,家长也不必太恐慌,多带孩子运动就可以了。小孩也应该多跟父亲玩,但是现在我也发现很多爸爸其实反倒更怕这怕那,保护得比妈妈还过度。我女儿倒是后来跟我家的农村保姆玩,好多了。这位宋姨能爬树摘松果!我们说给松鼠留点吧,才不摘了。
大人的过度保护所致。家长过分强调种种危险,限制孩子自由探索。习惯于独自探索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会更有信心,惧怕心理会更少。
另外,我觉得孩子智力早熟也跟运动的胆小有直接关系。很多家长过多注意智力上的开发,头脑是开发得很早,但是智力上的早熟,一个结果就是让孩子失去了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阶段。他对于各种危险认识得更加清楚,当然就不敢尝试了。这里关键是家长要掌握一个平衡,如果智力发育太早太强,超出他体能等发展太多,孩子就容易在心里夸大危险,完全被未知的风险所吓住。其实在运动方面,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对于空间的危险也是有感知能力的,这是人的本能。如果家长不过早就教太多文化知识,而是由孩子自由去探索,他智力和体能的发展可能就更均衡、更同步,这样会避免一些胆小现象。我想如果有专家做这方面的研究,大概也能得出类似的结论。智力和体能的发育最好同步、均衡,孩子才会有胆有识。
另一种情况是社交方面的胆小,就是怕生、害羞。这个和运动的胆小不一定同时有。社交方面胆小的原因或许有这样几种情况:
从小接触人的机会太少;跟父母相处时间过少,或相处质量不高,缺乏安全的依恋感;始终由同一个人带大,缺少适应他人的机会;在最初跟外人交往时,家长要求过高,命令教训多过鼓励和夸奖;语言发育晚;有某些真实的或想象的身体情况引起自卑心理;环境或周围人员突变,严重破坏安全感;平时家长过于严厉,批评指责约束过多……
改变社交胆小现象,我想最管用的就是让孩子逐渐增加接触人的机会,同时对孩子多鼓励、增加恰当的夸奖。这里面的问题是,很多时候,家长看到孩子的表现,觉得找不出丝毫可以夸奖之处,于是强忍着心里的怒气,为了夸奖而敷衍地夸两句,表情却是“看你那样,急死我了,拿你怎么办!”。家长的这种态度孩子一清二楚。所以关键是家长自己要调整自己的标准,不跟他人比,只关注自己孩子的进步,有一点进步,就值得鼓励。而对于害羞不敢说话不敢表现的做法,不去理睬,不批评指责要求,只强化进步。
以我的经验,最好的鼓励和夸奖办法,是假装跟其他大人说话,用大人的语气,让孩子“偷听”到。比如跟别人打电话时、遇到熟人时,很自然地说到孩子最近的表现好的事。这种不经意的鼓励和当众鼓励夸奖一样,强化力度最大。
还有一种胆小是过分担忧。发现很多小女孩在某个年龄段会过分担忧。我想,大概这一方面是思维能力强、头脑成熟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家长不要予以全盘否定,一味地要把这些想法堵回去,甚至让孩子认为这样想是犯错误。我们可以用积极的态度去引导。一方面适当说说道理,简单解释一下不用担忧的理由,同时用更多的篇幅去说积极一面的事情,引导孩子凡事往好处想,培养乐观的思维方式。我想,让孩子顺利地过了这个阶段,慢慢地这种想法就会消失了。家长不要因此过多去纠正、指责。
最后想说的是,对待这些胆小现象,家长的态度很重要。很多时候,胆小跟缺乏自信有一定关系,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是孩子自信心的一个重要参照因素。这是一个怪圈:大人越是认为孩子胆小,孩子就越没有自信心,于是就更加胆小。所以要改变胆小的表现,很重要的是我们家长要对孩子有信心、有较高的评价、能够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如果家长能想,我的孩子可能现在胆小了点,但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不在乎这个,这样挺好的,如果能总是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孩子,那么,孩子慢慢地就会更自信,胆小的表现就会少下去。
具体看上面几种情况,家长也确实没什么值得太担忧的。
比如运动方面。首先,胆小的孩子更懂得自我保护,比较不容易有危险,这不是什么坏事。我们家长当然可以多带孩子去运动,但是如果这些运动对孩子来说已经不是享受,是遭罪了、是压力了,那也没必要太执着,非要把胆练出来。可以放一段,或换换其他方式。其实孩子运动时气氛很重要,有时气氛好,开心,他的胆就有了。
我们不必把这个问题过于扩大化,运动方面的胆量不见得决定长大是否有冒险精神。看看周围的成年人,也有很多人不敢骑马蹦极登高,很多妈妈也会怕虫子怕动物,大家不见得心理就有很大问题吧。我们也要允许孩子有这种差异。
另外,对小孩最好少贴标签,不要给他下什么结论。孩子都有很大潜力,都会有很多机会去发展,另外各方面发展也有先有后。现在胆小,不等于以后也这样。所以家长最好根本就不要让孩子听见你说他胆小。可以说你知道他现在不敢去玩那个蹦极,告诉他你也觉得那有点悬乎。不过没准能挺好玩的。多给他描绘其中的乐趣,但是不催促他去玩,允许他有自己的选择权。告诉他以后啥时候想玩再玩。如果家长说了他胆小,那就没给他留后路了。顺便说一句,我觉得蹦床可以,蹦极确实有点危险,小孩决定不去玩它是比较明智的。
按照传统说法,我从小性格内向。记得我小时候,每次见外人,还没等我开口,我妈妈就会解释说“这孩子内向”。现在想,这话有点像美国电影里的“你有权保持沉默”。我听了就只好继续保持沉默,也省事了。在这样的标签下,我竟然上了广播学院、当过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可见人的潜力是很大的。
总之,一方面,孩子胆小是正常的,是应该被允许的;另一方面,没有谁是真的胆小、永远胆小,我们认为胆小的孩子,或许是未来的运动明星、宇航员……我们不能给孩子封上限。
专注力的问题
能不能写篇文章讲讲小孩做事老跑神的问题?昨天向儿子发脾气,因为他两个小时里还没有将两页的作业完成。事后也很后悔发脾气,但是真的不知道怎样帮助儿子改正这个毛病。先谢谢了。-----
回复
孩子做事不专注,这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首先,家长对幼儿不能要求过高,要知道孩子在不同阶段,专注的时间都是极有限的,不能用大人的标准或中学生的标准去要求幼儿。我女儿上幼儿园之前,在那个幼儿园上早教课时,一个孩子的姥姥就在孩子玩玩具时,眼睛一看别处,就批评她注意力不集中。那个姥姥是中学教师,显然她对孩子要求过高了。
但是小孩的专注力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我想,训练专注力有几个层次的含义:时间上的坚持能力、思维集中的能力。具体应该注意这几方面:
一是要循序渐进。比如,先只要求他玩一样玩具多玩一会,再逐渐增加这个延长的时间,每次多延长几分钟。慢慢地,他做事就可以忍耐更久的时间。
但是时间上的持久不一定就能确保真正的专注。要选择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去做,以训练思维集中的能力。过去的博文里说过读经和练琴都可以培养专注力。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活动也还有很多,我们随时都可以碰到。那天我女儿玩粘画的小珠子洒了一地,慢慢捡吧,我想这个活不错,可以训练她的专注力。
另外,最好用孩子喜欢做的事情来训练专注力,这样可以减轻痛苦,变得好忍耐,也比较容易让他成功地专注更久。所以培养他的兴趣很关键,对于枯燥点的事情,也想办法帮他找到其中的乐趣。
再有,我想,训练专注力的过程中,也可以偶尔给点小奖励作为诱饵。虽然我们不鼓励为了奖励而做事情,但是有时,让孩子觉得忍受了枯燥的事情,就会得到好处,这也是可以的。我们在一生中都要有很多时候去做自己不喜欢但必须做的事情,孩子应该逐渐明白有些事是必须要做的,为的是有更好的结果。
还要培养孩子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可以给他买个他很喜欢的闹表,让他制定自己满意的时间表,然后每天对照时间表。也允许他随时修改时间表。随时把闹表放在他眼前。总之,目的是让他有时间观念,改变拖拉习惯,做事专注、抓紧。跟他用彩笔画个图表,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喜欢程度的事情,看看自己的时间都是怎样过的。
加强独立性的培养也有助于孩子做事不拖拉、提高效率。让他对自己的事情负责,自己当自己的老板,把自己这一摊事情办好。拿他当个大人一样去交流,尊重他的自主权和责任心。比如,您说说自己责权内的事情都办得怎样了,顺便问问他的那些事都办得如何,其中当然就包括作业。
最后,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就可以逐步引导他设定目标,增强做事情的内在动机。
其实我们大人也有不专注的习惯。比如我写这个写半道累了就看看微博,小孩写作业也是一样,减压和逃避。想想我们都有哪些办法对付自己的吧。比如,把能造成干扰的东西都移开。另外要允许小孩做白日梦,但不是在写作业时。告诉他,写玩了,给他5分钟啥也不干的时间。
总之,跟孩子发脾气不是建设性的做法,多帮他想想办法吧。
一位家长的信
我女儿15岁,上初二,因为小时候有哮喘,考虑学校繁重的课业负担,特地晚上了一年。从小请个阿姨带的,阿姨性格刚强,责任心很强,非常能干,包办过度,相当倔强。孩子性格温和憨厚,善良随和,循规蹈矩,任大队长,乐意为同学服务,听老师的话,胆小有点懦弱。我希望她有主见,有底线,敢坚持自己的想法。可是她不敢跟老师提意见,可能做班干部会比较注重面子。容易被说服,太老实被人欺。每天晚饭时间我们会谈谈各自的见闻,对她遇事处理的方法我也有有意识地给她分析,从中学会判断和选择。
她不漂亮但也不丑,因为从小被人说胖,进入青春期后更敏感,总有点自卑,会主动帮男生干活。我总觉得女孩应该矜持些,高傲些,对她这种主动很头疼。性格一面大大咧咧,据说在班里和男生关系比较融洽,一面又很敏感,不知道是否是用表面的不在乎掩饰内心的自卑。
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她不在乎男生的评头论足,让她的内心真正强大起来呢?
她只愿意在熟悉的圈子里,没有好奇心,不愿意主动跟陌生人交往,不愿意到陌生环境,也不愿意接触新奇的东西,是否跟自卑有关呢?
对任何事情有畏难情绪,包括学习,我们提到朋友的儿子原来在小学成绩很差,现在进步很快,她不愿意接口谈论这个问题,逼急了就说初中男生开始变聪明了,成绩自然就好了。她的成绩不拔尖,在年级里(1000人)排名50—80名,从我们的角度讲,我对她的学习并没有提什么要求,我更注重情商、创造力、处事能力和人及交往各个方面。她其实可以学得更好,但是思维不灵活,学得不轻松,只是态度认真,基础学的好些。这种畏难情绪怎么办?
平时不喜欢看人文的东西,爱看明星八卦,思辨能力差,思维没有深度,写的作文很幼稚,我买给她看《读者》,只当小说浏览一下,而且记忆力不好,很容易忘;但是明星的事她只要扫过一眼就能牢牢记住。平时很会订计划,但是执行力太差,虎头蛇尾,任何事情坚持不了多久。怎样才能让她主动学习,使思想有点深度。
其实孩子应该是有潜力的,从本质上看,这个孩子善良能吃苦,吃饭也不挑,很随和,但是毅力不行,太老实,遇到事情也不主动,不够机智灵活,可能属于神经比较大条的人。你看看怎样改造这个孩子呢?我的目标是自立、自信、乐观、果断、大气,遇事有主见。
这个孩子心理素质还可以,但做了干部后考试前会紧张,怕考不好被老师批评;但是自己心里的小九九,威胁利诱都不说,很沉得住气,短信随看随删,QQ密码被我破了,日记本密码破不出来。其实我也注意自己的态度,多倾听少表态,也尊重她的隐私。从小就老成,更关心大人世界的事情,所以思想显得成熟,或者说是世俗,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教育是否太晚。
回复
您好!我想首先您要改变自己的标准,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有问题的孩子。从您的描述来看,这是个好孩子呢!总体是好的,而且我看她在大的方面都很好,可能只有一些小的不完美。所以您自己的标准很重要。
比如说自信。您先要认为她很好,她才可能更有自信和自尊感,如果您在内心里总是贬低她的价值,那她永远都难以有真正的自信,除非她已经长大了,已经有强大的自我了,能抵抗父母的评价了。所以给孩子自信,父母的评判态度是第一重要的,而且不能是装的。要在心里真的想,我很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个孩子,这是我的福分,我要谢谢孩子,谢谢老天!要相信她一切都会很好的,只要我认真做好母亲的角色。况且您的孩子确实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她的问题都是一些术的层面的,是变化着的,还不能下定论的。
有主见,这个可以通过平时跟她多探讨问题,培养她独立思考,挑战权威的精神,训练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想各种方法并考虑后果等。多夸奖她有自己见地的事情。每天放学后家长还是有很多机会跟她交流的,不需要专门去讲什么,随时把握机会,每个事都可以培养她思维深度。
在乎自己形象,这可能跟她比同龄人大一岁、更成熟有关系,不必太担心。青春期都要经历这个阶段,必修课。不必太担心男女同学的事情,只要做了必要的性教育,让她知道保护自己就可以。早恋要限制,给孩子讲明道理,讲清楚可能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但是在私下里,我觉得家长应该是不允许行动,但是可以容忍心理上的。我们每个人在那时都暗恋过异性,只要不采取行动,都不必太紧张。另外跟男孩关系好是好事,可以让女孩学到更多看问题的角度和做事的方式。不接触才更让人担心。
害怕困难——其实您说的现象是孩子对攀比反感。我看她的成绩已经不错了。如果真正是她感兴趣的事情,没准她也不会害怕困难。关键孩子大人都要端正对待学习的态度。
思维不活跃,缺乏创造力——我看也未必。或许她比别人大一些,更成熟,考虑得更周全,更像大人。我想应该别太强化成绩什么的,多培养她的兴趣,这个很关键。再大些就更是为了高考,没有一点时间了。引导她对更多事情感兴趣。两手抓,一方面,对明星八卦有兴趣,就从这里开始,找些好的娱乐名人传记给她看,从中逐渐引导她思考人生、开拓视野。跟她一起关注明星八卦吧,任何事情都可以挖掘教育契机。另一方面,多给她介绍其他有趣的事情,开拓眼界。女孩子尤其要注意这个。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英语考到考研考博的级别,很多已经不是英语问题了。阅读文章的内容,即便翻译成中文,好多大学生包括一些考博的大学教师,也都不太清楚文章里说的是什么意思。而且似乎女生的知识面确实相对更窄。一个知识更广博的人很有可能拥有更宽广的心胸!对更多的事情感兴趣,可以帮助她克服女性情绪波动带来的困扰,受用一辈子。
不要窥探她的隐私,这个事情好多家长都没搞明白:通过窥探隐私发现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你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如果他不信任家长,不能把他的问题告诉家长,那么他也不能信任家长,去听家长的说教和意见。退一步吧,慢慢争取到她的信任
总之,我觉得您要调整自己的标准,改变自己的态度。如果您每天都以支持鼓励欣赏欣喜的态度面对她,您会看到很大改变。
最后,别怕孩子老实,憨厚老实比过于精明要强,特别是对于孩子。吃亏是福,傻人有傻福。小时候精明的,大了常会栽跟头。不要在这方面挑剔她,那样会让她价值观混乱,更不自信。当她吃亏被欺负时,她需要的是支持和帮助,不是指责评判和挑剔。其实即使大人不参与,孩子受欺负吃亏,他自己也是会调整的,不必太担心。
顺便说一句,很多人包括我,都很喜欢大大咧咧的女孩呢!
回复完了,或许大家也不会太满意,觉得没给出什么实质性的操作方案。我想具体做法每个家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想出很多来,关键是理清总体思路。
对于孩子的一些小问题,我提倡“隐恶扬善”的做法,家长用好的做法、积极乐观建设性的态度去感染孩子,多关注孩子好的表现、进步,少批评指责,越是小的孩子越是要如此。要在家里营造一个积极乐观建设性的氛围,而不是相反。
我们要相信即便孩子有不完美,也仍然是个完美的孩子,可以过上充实幸福快乐的一生。而我们家长自己的平和积极乐观的情绪,大概是孩子生长的最好养分。
“为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句话在《道德经》里居然出现了三次之多。老子用来说道对于万物、圣人对万物的态度。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给我们家长用来自勉。对孩子,养育他,不占有、不居功、不图报,最后放手让他去走自己的人生。
我们从这里出发,对孩子接纳、信任,尊重他的独立性,给孩子好的生长空间,我们去爱,去感染、影响,多行不言之教,相信很多小的问题逐渐就会消失。孩子就像植物,只要阳光水土适宜,他自会有向好的方面去成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