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捡拾初夏的味道


标签:
旅游图片 |



古木的可看性在于“既为独木,更是森林”。它们,把自己交给空旷,自耕自种,或“随风而动”,完成自我基建,环境再凌乱,也要力争独树一帜,独当一面。它们,也习惯与另一树搂肩搭臂,维系树心不异,保持队形不散。它们,仅靠三分雨水,七分泥土的滋养,就能与这个世界相处经年。它们,让你感知成长只不过是时光加静守。



初夏的味道,都挂在了树林里。小路、活水、草坡、野花、苔藓、古木、飞鸟和爬虫,各找各的方向,又汇聚在一起,笔笔不虚地勾画出它的轮廓。



这样的地方,给人带来有机感,让你和泥土、花儿和草儿,交换深呼吸,让你和蝴蝶、鸟儿和瓢虫,交换眼神。这样的地方,还负责油画,水墨和水彩的画框,框住你背景袅袅地走向远方,框住你坐在树上,听有一两声鸟叫,从头顶划过,陶醉在享受鸟语花香中。这样的地方,也让你在愉悦了眼睛的同时,踩脏了鞋。



偏爱那些有年份、有裂缝、有缺憾的荒凉景色,就像村上春树说的“喜欢有破绽的长相,因其更有力量”。在这里,你可以瞧见荒凉的林中,透着古木绿的浓艳;你可以瞧见森然的底色,泛着花草的俏皮;你可以瞧见挡道的荆棘,铺着内涵重重的一道道疏离。这些生命体,以不同的维度,表达着不同的破绽,夯实下林子内在生命密度的瓷实。



古树下面,到处都是头顶小黄花的蛇泡草,学名蛇莓。据说它可以“全草入药”,每每见到这几个字,便肃然起敬。乡里人家以其茎叶捣敷疔疮;以其根来对付热病引发的目赤红肿,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等毛病。



旅行的快乐,不仅在于观看景物,同时还可以观看虚无。好比是大学教育,其本质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变得深奥,而恰恰是为了让他们保持本我、本真、好奇和求索。让他们设身处地的从不同角度,去追问关于自然、关于社会,关于这个世界本源的一些问题。对自然的观察与深究,让人更多地从凝固的过去,看到流淌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