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旗袍,源于满族女性的传统服装,后经汉族女性改进,于1929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这一民族服装,彰显了中国美人特有的气质和身段,在时尚舞台上潮起潮落,推陈出新,历久弥坚。旗袍美在既能呈现女性小家碧玉般的柔美,也能凸显女性大家闺秀式的风范,女性的妩媚妖娆浓缩在了这精致考究的面料和做工之中。着装旗袍,它需要的不仅是纱幔低垂的闺房,红烛灯笼的飘摇,小桥流水的意境,古镇木门的外景,还需要纤细的胳膊,滑腻的香肩,盈手可握的蛮腰,凹凸有致的胸型。玲珑剔透的旗袍,更需要温婉气质的陪衬,一个女人若能体会旗袍的美韵所在,才能尽显旗袍那种摄人心魂的魅惑,方能体现着装旗袍的一份雅致。

作为国粹的旗袍在时尚舞台上历经跌宕与变迁。民国时期的传统旗袍,大都运用黑色、金色、银色等色彩,采用厚重的丝绒面料,体现出旗袍的庄重和高档,其经典造型是包裹颈项,旁侧盘扣,侧露大腿,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既含蓄,又煽情。


解放后,旗袍的小资风格致使其在中国内陆沉寂多年,之后王家卫执导的《花样年华》这部影片促使旗袍重新焕发生命力,片中张曼玉前后更换了二十四套款式多变,风格各异的旗袍,她在片中的一颦一笑,尽显了女人的无穷妩媚,重现了张爱玲笔下一幕幕旧上海的往事。


如今的旗袍和这个时代一样,开始步入简约风格,步入淡雅休闲系列,面料多用缎面和蕾丝,旗袍固有的元素----立领、盘扣和开衩,都可以省略或部分省略,因其修身的轮廓,及蕴含的古老韵味,被当代人称之为改良旗袍。


喜欢旗袍,除了它有修身,塑体的功效外,也许更看重的是它拥有将过去与现在衔接起来的魅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