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拇哥动漫:国产动漫“26万分钟”没有意义 播映只是“赚吆喝”

标签:
大拇哥动漫国产动漫26万分钟动画片动画大国文化 |
分类: 动漫资讯 |
国产动漫的“危机四伏”能否真的被此令化解尚需要观望。毕竟,残酷的事实是:目前85%的国产动画公司入不敷出。
动漫人士近日从“加强版限娱令”中咀嚼出一丝甘甜。广电总局10月12日推出的“加强版限娱令”中对于国产动画片呵护有加。但是,国产动漫的“危机四伏”能否真的被此令化解尚需要观望。毕竟,残酷的事实是:目前85%的国产动画公司入不敷出,常州渔夫动漫老总余洛屹今年10月欠债自杀的消息,更深深触动中国动漫业,而记者在采访中也频频听到动漫专业人士感慨,由于国产动画片没有打通产业链,如果只靠播映来生存的话,根本就没有“盈利”的可能。
播映只是“赚吆喝”
“加强版限娱令”中要求卫视平均每天8:00至21:30之间至少播出30分钟的国产动画片或少儿节目,这对于国产动画片的助推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记者采访中发现,众多动漫企业根本不能指望靠播映来赚钱。在电视台播出,一分钟仅仅只能得到50元-200元的政府资助;并且按照目前的情势,央视和众多知名视频网站只是给动漫作品提供一个播出平台而不付费用,因此,依靠电视台播放根本无法回收制作成本。
有行业人士很无奈地表示,早年和他一同起步做原创动漫的企业,到今天不是转行就是倒闭,甚至合作伙伴曾经精神崩溃,“我有女儿,总想着为孩子做出中国人爱看的动画片,所以,还是一直坚持从剧本创作、人物及场景设定到动画制作的纯原创动漫开发。”
盈利模式很复杂,急不得
既然靠播出来赚钱的路径不通,为何动漫人还在坚守?其实,即便在日本和欧美很多国家,影视播出的版权最多也只占制作成本的20%,有远见的动漫人心中另有打算,期待建立一种长期的商业模式,放长线、钓大鱼。行业人士表示,比起电视台播映动画片带来的“财源”,他们更看重播出平台的宣传效果,期待扬名后,能够以衍生品开发盈利,因为衍生品必须要在品牌成功之后才可能“火”起来。所以,动漫企业都在咬牙支撑,一边不停地“烧钱”,一边暗暗布局,希望把点连成线。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指出,目前,中国动漫产业的环节是缺失的,无法匹配起来全面发展。其实,动漫产业的盈利模式很复杂,从创意到制作、播出,品牌授权到衍生产品开发,要形成很长的产业链,因此也决定了其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
“26万分钟”没有意义
国产动画领域近来的另一件大事,是一直作为标杆的两部动画片受到《新闻联播》的点名批评,成为暴力粗俗的反面典型。其实,这两部动画片的问题并非是“少儿不宜”,而在于中国动画片不懂得怎么去为孩子们讲故事,怎么样去呈现真善美的主题。很多动画片为了掩盖价值观的偏谬和匮乏,为了吸引眼球,便只能诉诸暴力元素,将看点锁定在刺激、粗俗的话语和场面上。
其实,中国动画片产量在2011年就已经达到了26万分钟,名列世界第一,但是,业内人士表示,细究这个26万的数字,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动画大国”若提起优秀的原创作品便立刻捉襟见肘。现在,连曾经的“榜样”都被贴上了“此路不通”的封条,更是让人盼望中国动画片何时能够诞下真正的经典。
孙立军在提及动画片质量时表示,人们忽略了动画也是一门艺术,也需要大师级的艺术家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来打造。有业内人士表示,更希望创作者的良心与爱心,“我觉得在作品里应该至少埋入一种‘引导’——让孩子去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而不是只去展现爸爸妈妈如何爱孩子。孩子们必须学会爱,这样才能在长大以后去爱更多的人,我希望做出来的动画故事能够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爱意,在他们长大后,还能够回味起这其中的用心,这样,他们也会帮自己的孩子选择好的动画片去看,而不只是去看‘大家都在看的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