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情节和结构
(2017-12-27 22:10:15)分类: 现代文阅读 |
小说的情节和结构
考点1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补:欧•亨利式结尾:欧•亨利以擅长结尾而闻名遐迩,美国文学界称之为“欧•亨利式结尾”。他善于戏剧性地设计情节,买下伏笔,做好铺垫,勾勒矛盾,最后在结尾处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景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突然逆转,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叫绝,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考点2小说的情节和线索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设置悬念,引人人胜。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叙述。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叙述。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5.平叙:平叙即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平叙可以使叙述头绪清楚,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考查情节,重点在分析其作用:分析其作用,有的单从情节本身进行,也有的把其他情节考虑进去综合分析。无论哪一种角度,都离不开对情节内在关联性(因果链)的把握。它是作答整个情节题目的核心。对这一类题目,
互做好以下步骤:
1、阅读全文,梳理情节脉络并作概括。一般按情节发生发展的阶段分点概括,每一阶段可采用这样的语言表述形式: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2、细读所给文字,分层抓住其层意或关键词。这是作答的基础、前提,绝不可粗略读之。
3、分析所给文字在情节上发生了哪些关联。所谓关联,就是情节发生发展的依据,或者因果关系。
在分析情节作用时,要学会使用术语:
(1)指向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情节;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提供依据:情节说明要具体,不能笼统地概括。
(2)指向人物: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
(3)指向主题:点明或深化主题。
分析情节作用也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具体来说:
1.结构(情节自身)作用。
结构上,根据情节在全文中的位置及与上下文的关系,考虑其对整个故事情节构成上的作用:
(1)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2)照应前文;
(3)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4)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提供线索,贯穿全文。
2.内容作用。
内容上,弄清楚这一情节的具体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1)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环境;
(2)表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
(3)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考点3::小说的结构艺术
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者情节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情节的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三是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俗称为“欧•亨利笔法”,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得不承认其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强小说情节的生动性。此外,还有首尾呼应式、倒叙式、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等。
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一是“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紧张的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二是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窒间里任意往来。
把握小说的结构技巧:
1、从人物入手:
有些小说以人物的性格变化或心理、情感的变化来组织文章的结构,抓住了人物性格的演变过程,理清了人物心理、情感变化的轨迹,也就把握了小说的结构。比如,契诃夫短篇小说《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其态度、心理、性格随着狗的主人是否是将军而反复变化,据此便可梳理出作品的情节脉络。
2、从事件入手:
有些小说,常按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来组织文章结构。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安排了一主一从两条线索展开故事情节。主线写林冲的行踪,连接了次要人物店小二、管营和差拨;副线写陆谦、富安与管营差拨勾结、密谋,妄图杀死林冲的经过。一主一从两条线索时而交织时而错开的设计,使情节跌宕起伏,引人人胜。
3、从物象入手:
有些小说,其全部故事情节往往与某一具体的“物’’存在着紧密的关联,该物品往往是贯穿作品全篇的线索。因此,紧扣这一“物”的来龙去脉来梳理小说故事情节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就能理出作品的脉络、层次。例如,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围绕“项链’’展开情节,基本思路为“借项链一失项链一赔项链一项链真伪”,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人逆境的曲折经历,从而表现了发人深省的主题。
后一篇:高考复习: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