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 吕氏春秋·报更 临江仙
(2017-05-07 15:13:37)
标签:
古诗文 |
分类: 同步教案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今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此赵宣孟之所以免也,孟尝君之所以却荆兵也。古之大立功名与安国免身者,其道无他,其必此之由也。堪士不可以骄恣屈也。
昔赵宣孟之绛,见骫①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再咽而后能视。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宣孟与脯二,拜受而弗敢食也。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处二年,晋灵公欲杀宣孟,伏士于房中以待之。因致酒于宣孟。宣孟知之。中饮而出。灵公令房中之士疾追而杀之。一人追疾,先及宣孟之面,曰:“嘻!君舆!吾请为君反死。”宣孟曰:“而名为谁?”反走对曰:“何以名为?臣骫桑下之饿人也。”还斗而死。宣孟遂活。此《书》之所谓“德几无小”者也。宣孟德一士,犹活其身,而况德万人乎?故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博则无所遁矣。
孟尝君于薛,荆人攻之。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谓淳于髡曰:“荆人攻薛,夫子弗为忧,吾无以复侍矣。”淳于髡曰:“敬闻命矣。”至于齐,毕报,王曰:“何见于荆?”对曰:“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王曰;“何谓也?”对曰:“薛不量其力,而为齐先王立清庙。荆固而攻薛,薛清庙必危,故曰薛不量其力,而荆亦甚固。”齐王知颜色,曰:“嘻!先君之庙在焉。”疾举兵救之,由是薛遂全。故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见人之急也,若自在危厄之中,岂用强力哉?强力则鄙矣。说之不听也,任不独在所说,亦在说者。
【注】①骫(wěi):弯曲。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天下之贤者为徒
B.羞行乞而憎自取
C.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
D.故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
1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
B.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
C.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
D.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即使小,只要用钱财对待天下的贤士,国家就会安定,百姓也会免除灾祸。
B.在去绛的路上,赵宣孟遇到一个饿倒的人,赵宣孟不仅给了他食物充饥,还又给 他肉干和钱财。
C.孟尝君对淳于髡以礼相待,后来在淳于髡的劝说下,齐国出兵保全了薛。
D.齐国出兵的原因,不仅是为了救薛国,更是为了保护在薛国的齐先王宗庙。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反走对曰:“何以名为?臣骫桑下之饿人也。”还斗而死。宣孟遂活。(5分)
(2)齐王知颜色,曰:“嘻!先君之庙在焉。”疾举兵救之,由是薛遂全。(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mò)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
B.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
C.“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肯,一片早春风光。
D.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
E.“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
15.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旨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琵琶行》中,“
(2)《小石潭记》中,柳宗元描写很多鱼自由轻灵游动之景象的句子是“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一句是“
10.(3分) C(哀:爱怜;“君将哀而生之乎?”)
11.(3分) B(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
12. (3分)A(“钱财”之说不全面,文中无“百姓也会免除灾祸”之说)
13.(重点关注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及特殊句式等)
(1)(5分)(他)转身快跑回答说:“为什么问名字/问名字干什么呢?我是弯曲的桑树下饿倒的那个人。”他返回身去与兵士搏斗而死。赵宣孟于是得以活命。(重点词语:反走、也、何以、斗、各1分,句意1分)
(2)(5分)齐王听后变了脸色说:“哎呀!先王的宗庙在薛啊。”立即发兵救薛,因此薛就得以保全了。(重点词语:、疾、举兵、由是、全;各1分,句意1分)
14.答案:BC(B本词表现“孤寂之心,忧愤之情”;C词人在上片中表现的是哀情,是怕见春景,而不是高兴看到春景。
15.答案示例: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2分),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3分)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1分)
16.(1)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一尊还酹江月;
参考译文
裴耀卿,字焕之。几岁时就能写文章了,考中童子科,渐渐升任相王府典签。相王登上帝位,任裴耀卿为国子主簿,多次升迁为长安令。长安以前有配户和市之法,百姓不堪其苦,裴耀卿(到任后)一切所需皆向豪富及商人索要,预先付给价钱,杜绝了奸邪囤积的弊病。等到他离职后,人们思念他。裴耀卿任济州刺史,适逢天子封禅回来,宿在宋州,皇帝对宰相张说说:“如今朕东封泰山,裴耀卿上书说‘百姓如果受到严重困扰,就不能以成事祭告上天’,朕把它放在座右以自戒。”不久,裴耀卿调往宣州。裴耀卿到任前,这里发大水,河防被破坏,各州都不敢擅自动工。裴耀卿说:“不动工筑堤,不是真正处于公心。”于是总领工役,工程未完,下诏调任。裴耀卿怕他离开后工程受阻,没有立即宣布诏令,而抚巡催促更加急切。大堤建成,裴耀卿才宣布诏令离去。济州人为他立碑颂德。后来又任冀州刺史,入朝任户部侍郎。开元二十年,裴耀卿担任信安王祎的副手讨伐契丹,又令裴耀卿带二十万匹帛分赐给立功的奚族官吏。裴耀卿说:“带了财物深入寇境,不可不做防备。”于是下令提前前往,分道赐给他们,一天就分送完毕。突厥及室韦果然占据主要之地前来袭击,而裴耀
卿已完成任务回去了。裴耀卿升为章兆尹。第二年秋天,连续下雨淹坏了庄稼,京师也闹饥荒。皇帝将去东都,召问如何拯救百姓。裴耀卿说:“为国家长远计划,,臣以为应拓广陕地运输通道,使京师常备三年的粮食,即使有水旱也不足担忧了。希望能在河口设仓,在三门的东西各筑敖仓,从东方来的租米,存入东仓;三门地势险峻,则顺河凿山,以开辟车道,运十几里,就可以运入西仓。到适当的时候缓缓运到太原仓,从黄河进入渭水,就没有什么困难了,这样可节省大量费用。”天子同意他的建议,为黄门侍郎,充任转运使。于是裴耀卿营建河阴、集津、三门的敖仓。三年积储了七百万石,节约运费三十万缗。有人说:“将这些钱进献给皇上,足以表明功劳。”(裴耀卿)回答说送样做可谓用国家的钱财求取恩宠,难道能这样做吗?”命令官吏把这些钱作为和市的费用。任侍中。天宝初年,裴耀卿进任尚书左仆射,不久改任右仆射。一年后,裴耀卿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赠太子太傅,谥号为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