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之搭配不当详细分类汇总
(2012-04-13 21:17:44)
标签:
高考题汇教育 |
一、搭配不当
(一)主谓搭配不当
1、
B.美国2003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 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解析:B项搭配不当,不能说“时间在进行”,可以删除“申请时间”或删去“进行”。 主谓不搭配
2、( 湖南卷)
A.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
解析:
A项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该基地每年生产的无公害蔬菜……”
3、
A.她的歌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芬香,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
A项主谓搭配不当,“歌声”不能“焕发着泥土的芳香”。
4、
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解析:A项主谓搭配不当,官兵们可以“放弃休假”,而要说“210辆消防车”“放弃休假”就不妥了
(二)动宾搭配不当
1、(93年六省市)
A.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解析:动宾搭配不当,“挽救”可以和“失足青年”搭配,但培养不能与之搭配;
2、
01
解析:D项犯了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说“加快速度”可以,但不能说“加快规模”,而只能说“扩大规模”。
3、(辽宁卷)
D. 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解析:
D项“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动宾搭配不当,可把“塑造”改为“显示”。
4
D. 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者宣泄自己的不满。
解析:
D项,“羞辱不满”动宾搭配不当。可以在“羞辱”的后面加上“商家”之类的词语。
5、1996年
解析:D 项动宾搭配不当,对“事件”进行“严肃处理”可以,但不能对“事件”进行“批评教育”。
6、(湖北卷)D.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
解析:D项有两处错误,首先,第一个“她”指代不明,是指“三妹”还是“葛姐”?其次,“哭泣”“遭遇”动宾搭配不当。“哭泣”的后面不能接宾语,这里用“哭诉”更好。
7、(浙江卷)
A.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
解析:A项动宾搭配不当,应去掉“服用”,并把“含碘量”改为“碘”。
8、(广东卷)
D.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美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
解析:D项动宾搭配不当,“宰杀、解剖”与后面的“肉”不搭配,应删去“的肉”两字。
9、
解析:A 项动宾搭配不当,谓语动词“安排”后面涉及四个支配对象,其中“内容”、“时间”、“人员”都可以搭配,但“问题”不能搭配;
10
A.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解析:A 项中动宾搭配不当,“造就”“技术人员”是可以的,但“提高”不能和“技术人员”搭配。
11、(湖北卷)
B.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早期及国家文物局近期分别主持的两项重大考古发现表明,永定河这条天然走廊是“古人类移动的路线”。
解析:
B项“……主持的两项重大考古发现”,“主持”与“发现”搭配不当。动宾不搭配
(三)主宾搭配不当
1、天津卷
A.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解析:
A项主宾搭配不当,应改为“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2(全国卷Ⅲ)
B. 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
解析:
B项,“李明德同志被评为先进单位和模范单位”主宾搭配不当。
3、
D.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解析:
D项的错误比较明显,只要压缩句子主干就可以发现“生物入侵就是指……物种”,主宾不搭配,应把“生物入侵”改为“入侵生物”。
4、(江西卷)
D.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解析:
D项是主宾搭配不当,压缩一下就是“乒乓球馆是团体”,应该将“团体”修改为“场所”之类。
5、该报指出,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在于善意姿态、长远战略和历史方向,多于具体互惠措施的落实。
解析:
B项,原文说“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多于”“措施的落实”,属于主宾搭配不当
(四)两面对一面
1、(浙江卷)
C.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解析:C项中两面对一面不搭配,应把“科学技术进步”后面的“与否”删去。
2、1.(全国卷Ⅰ)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解析:
C项的错误在于前后呼应不当。“能否”的两面表达与后面“具有重大意义”的不搭配。
3、
D.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D项中两面与一面不搭配,应在“后继有人”前面加上“是否(或能否)”。
4、
C.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解析:C项中两面对一面不搭配,应把“科学技术进步”后面的“与否”删去。
注意:在语病辨析题中,有一种容易弄错的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
②在社会交际中,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在公众中的信誉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决定交际成败的关键。
这两个句子,许多同学在辨析时,往往会认为两句都是错误的。原因何在?主要是他们只从形式上去辨认,而没有真正理解句子的意思。第①句中“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而“做好”是一面性的,所以这二者搭配不当。而第②句,许多同学也认为应该这样改:
“在社会交际中,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在公众中的信誉好坏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决定交际成败的关键。”
其实,这大可不必,因为句中说的“信誉”就隐含了“好坏”,所以其实质还是两面性的,所以它是正确的。如果将这句话改为:
“在社会交际中,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在公众中的信誉好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决定交际成败的关键。”
这样一改,这个句子中的“信誉”就是一面性的(只说了“好”的一面),与后文的“成败”就不搭配,所以它是错误的。
类似的句子还有:
①是否能很好地执行教学大纲和教材上的内容,已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
②各级领导是否廉洁奉公,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大问题。
这两个句子都是对的。
(五)定中搭配不当
1、B.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解析:B 项定中搭配不当,“研制开发”前有四个定语,“新工艺”与之搭配不当
2、200 3 年
解析:D项搭配不当。“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不通,应改为“平均年龄仅20岁的年轻人的作品”。定中不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