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记鲁迅作品名称方法汇总
(2012-04-11 16:28:43)
标签:
学海拾零杂谈 |
巧记鲁迅作品名称
1、鲁迅作为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为中国的国民性问题而《呐喊》过,他在《狂人日记》里记载了《阿q正传》和《头发的故事》,在《端午节》带领着我们去《故乡》看《社戏》,《兔和猫》在舞台的《白光》映照下上演的是《鸭的喜剧》,在《明天》《孔乙己》还有《一件小事》,他要在浩渺的《风波》中去买《药》,来治疗自己的窃书之病。
(以上14篇小说即《呐喊》集子中的作品。)
2、鲁迅也曾经《彷徨》过,《孤独者》《高老夫子》《离婚》之后,他《在酒楼上》点起了《长明灯》,向他的《弟兄》《示众》,最终《幸福的家庭》像《肥皂》泡沫一样,在年终的《祝福》声中《伤逝》了。
(以上11篇小说即《彷徨》集子中的作品。)
3、鲁迅又重新《故事新编》,在《序言》里,他《怀旧》,带着《铸剑》《出关》《起死》,用《非攻》的方式在《理水》中《采薇》,他希望在月宫里观看嫦娥《奔月》,实现女娲《补天》的人生理想。
(以上10篇小说即《故事新编》集子中的作品。)
上是对鲁迅三部小说集子中的篇名,通过编拟故事的形式串联在一起,既有趣味性、故事性,又好记忆,使学生对鲁迅的小说作品记得牢靠、准确,的确采用串联法巧记作家作品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在学习中不妨一试。
1,小说集《呐喊》(1918,4--1922.10共14篇)
狂人(《狂人日记》)《孔乙己》在《明天》吃《药》,阿Q(《阿Q正传》)在《故乡》讲《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为《一件小事》闹了一场《风波》,《端午节》看《社戏》,刷的一道《白光》,原来是《鸭的喜剧》。
2,小说集 《彷徨》(1924--1925,共11篇)
《孤独者》彷徨不定,事后以《伤逝》《示众》,《兄弟》点燃《长明灯》《在酒楼上》《祝福》《幸福的家庭》《高老夫子》的《离婚》成为《肥皂》泡。
3,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共8篇)
《起死》《非攻》《不周山》(一说为《补天》),《理水》《采薇》要《出关》《奔月》《铸剑》为新篇。
4,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1926,2--1926,10,共10篇)
在百草园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爱农》《琐忆》《父亲的病》,变化《无常》的《狗猫鼠》讲述《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藤野先生》研究中国的《二十四孝图》与《无猖会》。
6,杂文集(共16本)
风华过后坟续编,已无闲心伪装南腔北调,读花边文学。
《热风》,《华盖集》,《坟》,《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外加《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中学课本里出现的鲁迅作品有<<狂人日记>>(1918),<<孔乙己>>(1919.3),<<药>>(1919.4),<<一件小事>>(1920),<<故乡>>(1921.1),<<阿Q正传>>(1921.10),<<社戏>>(1922),<<祝福>>(1924)等。我们可按时间顺序用一句话记住它们。即“狂人日记”里的“孔乙己”在干买“ 药”这“一件小事”时,也要先回“故乡”看一看“阿Q正传”和“社戏”,做一番“祝福”。(不知道现在的中学课本变了没有)
编写成以下故事孔乙己回故乡
《孔乙己》因为《一件小事》回到了《故乡》,当天晚上,就观看了家乡的《社戏》。第二天早晨,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访了自己的启蒙老师,走到书屋的门口,就听有人在议《论雷峰塔的倒掉》。推门一看,原来是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在发表《友邦惊诧论》。
比如记《呐喊》中的作品,可编写成以下故事:鲁迅生病《呐喊》。急坏了投奔来的《孔乙己》,想去买《药》,手中没钱。“窃”来《狂人日记》,潜回《故乡》卖钱。路遇老乡《阿Q正传(转)》动着放着《白光》的秃头,愁眉不展。阿Q讲了《头发的故事》———偷人家《兔和猫》,被人递去头发,丢人现眼。孔说这场头发《风波》只是《一件小事》,阿Q渐露笑脸。阿Q想起《明天》是《端午节》,镇上有《社戏》,上演《鸭的喜剧》。二人相约去看,早把鲁迅放在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