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惊弓之鸟》文本解读、设计及评课稿

(2013-03-06 19:35:35)
标签:

惊弓之鸟

分类: 教学相长点点存

(课外资料·原文)
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发而)陨也。

    文本解读:

    《惊弓之鸟》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课文,为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意思就是害怕弓箭声的鸟。讲述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不用箭就让一只大雁从天上掉下来。课文采用对话的形式来阐述,以此证明“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人物语言的表达上,出现两种方式,第一是陈述语放前,话放后。第二种是陈述语放中间,话放两头。魏王说的三处话前都有提示语“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大吃一惊”“更加奇怪了”,而更羸的四处话前,只有一处有提示语为“笑笑”,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文中的第一段是标准的句子结构“更羸是能手。”第五自然段中出现两个“直”,字同意思不同,到第九自然段能找到相应的解释,第一个直就是“拼命”,第二个直是“就”或者说是“笔直、垂直”。

    读了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更羸不愧为“射箭能手”,手中无箭但是心中有“见”。他的“见”就是善于观察,体现在“仔细看了看”,“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凭借他的经验做出了判断:“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才自信地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读着因果关系的句子,能充分体会到更羸话语的逻辑关系,教学中值得渗透。

    我想起了类似的成语故事:杯弓蛇影。成语故事都具备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成语故事怎样把握这种文体,值得研究。 

    本文有“魏、弦、悲惨、愈”5个要求认识的字,有“弓、魏、射、箭、猎、雁、弦、悲惨、愈、痛、裂”12个要求会写的字。

    教学设计:(附瑶瑶的一份)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多音字和对比法来识记“更羸”2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手”,在朗读中读准“弦、嘣、弓、箭”等生字和“悲惨”、“愈合”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

难点: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惊弓之鸟》。

(二)初读、检查预习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更羸   魏王   弓弦

师:是个多音字,还可以组词为更新、更改、三更半夜等。看到字,你发现了什么?

(和“赢”字很像)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

(羸字下面是“月、羊、凡”,赢字下面是“月、贝、凡”)

师:你观察真仔细,这是一个好品质。

3.魏字不好写,特别是小鬼尾巴上的这个钩子不要忘记。师范写“魏”字。

出示弓弦图:哪里是弦?生指出。组词帮助识记。师范写:弓字旁加个玄,读“xián

生自主写魏和弦字并组词。

4.师:你能用上这几个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二)新授

1.师根据学生概括的主要内容引出:更羸这么厉害啊,难怪人们说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课件出示: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指2生读。

 

2.师:你怎么理解能手(课件点红)?

生自由回答。

师:比如某些同学很会画画,我们就叫他画画能手;很会唱歌,我们就叫他----唱歌能手。而更羸射箭百发百中,我们就叫他----(生)射箭能手,而且他可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是魏国──生(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3.有一天,更羸和魏王一起到郊外打猎。他们看到,课件出示: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师:假如你是在场的猎人,你会怎么做?

(拿起箭把大雁射下来)

更羸怎么做?

课件出示: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师:不取箭,只拉弦,就能让大雁从半空中直掉下来,这件事真奇怪,让我们来读读。

指多生读,纠正“拉弦、只听得”的读音。

师:我们发现这段话中有两个“直”,请动脑筋思考,这两个直意思一样吗?是什么意思?

生思考片刻后出示字典释义:(1不弯曲

2)把弯曲的伸开(3)公正合理(4)爽快,坦率(5)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6)竖,与相对(7)汉字笔形之一,自上至下。
8)姓

(第一个直是一个劲儿地向上飞,第二个直是笔直地往下掉)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两个箭头。

师:翻开作业本18页,完成这个题目。校对。

师:又能仔细观察,又会动脑思考,三四班孩子真了不起。把这句话连起来再读读。

 

(三)质疑解难

1.师:都说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但他并不取箭(手中无箭),只拉弓弦,这不矛盾吗?(在板书“射箭能手”后面打个?)这次需要同学们既仔细观察,又开动脑筋了。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答案。

2.2生交流。出示第九段。(相机板书:思考、观察等词语)
师:刚才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更羸的推理,你能用上黑板上的几个词把他的推理过程完整地说一说吗?可以先同桌小声说一说。纠正“愈合、悲惨”等词语的读音。

3.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更羸虽然并不用箭,但仍然被人们称为射箭能手了吗?

生交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推理分析。

4.师:是啊,虽然他手中无箭,但心中有“见”(板书心中有见和箭头)难怪人们称他为——出示: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题,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

 

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是那嘣的一声响)是呀,嘣的一声响,给大雁带来了惊吓,这是一只受不得半点惊吓的鸟,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

 

 2013年3月6日区就《惊弓之鸟》同课异构,我的评课稿

    针对研讨主题,我选择“年段目标的准确把握”这点展开点评,对照王老师(天河一小)的课堂教学目标,王老师关注三维目标在课堂上的达成。清晰可操作的3点目标确定值得我学习。

目标一,王老师做大“随文阅读认识生字‘魏、弦、羸’,读准字音。”老师范写“弦、魏、雁、箭”学生练习写2个“魏”。在教学“雁”时,王老师说“雁”字最后是四横,我的建议应关注生字的整体部件,雁是由厂+单人+隹,此处的隹就是指鸟,不要留下四横零散的笔画印象。王老师通过抓两个“直”关键字词,达成目标“体会到更羸虚发而下雁的情境的神奇。”

目标二“通过对比阅读与运用好词句,初步练习描写一段场景。”针对这个目标,王老师重视三年级段的练习,符合课标的要求,课堂上从文本第五自然段(版本一),到版本2的引入,再老师提供词语,学生练习写版本三,照顾了后20%的学生。学生齐读版本四“更羸以虚发而下之。”此处想探讨一下,老师提供的词语中有“流星般坠落”与文本“直掉下来”有冲突,因为流行般坠落是成弧线的坠落,而“直掉下来”是笔直、垂直掉下来。目标二中,还有一条是“学会使用提示语在中间的引用任务对话的方式说一句话。”这个任务是否已经在三年级上册第二组中落实,因为三上的第二组语文园地和课堂作业本就有相关的练习。

目标三在课堂上也得到了落实。

    总之,王老师关注了三年级的学生特点,扣准学段目标,让学生有所得,只是课堂总是遗憾的,遗憾也是一种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