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文本解读、设计及评课稿
(2013-03-06 19:35:35)
标签:
惊弓之鸟 |
分类: 教学相长点点存 |
(课外资料·原文)
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发而)陨也。”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多音字和对比法来识记“更羸”2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手”,在朗读中读准“弦、嘣、弓、箭”等生字和“悲惨”、“愈合”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
难点: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惊弓之鸟》。
(二)初读、检查预习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更羸
师:“更”是个多音字,还可以组词为更新、更改、三更半夜等。看到“羸”字,你发现了什么?
(和“赢”字很像)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
(羸字下面是“月、羊、凡”,赢字下面是“月、贝、凡”)
师:你观察真仔细,这是一个好品质。
3.魏字不好写,特别是小鬼尾巴上的这个钩子不要忘记。师范写“魏”字。
出示弓弦图:哪里是弦?生指出。组词帮助识记。师范写:弓字旁加个玄,读“xián” 。
生自主写魏和弦字并组词。
4.师:你能用上这几个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二)新授
1.师根据学生概括的主要内容引出:更羸这么厉害啊,难怪人们说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课件出示: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指2生读。
2.师:你怎么理解“能手”(课件点红)?
生自由回答。
师:比如某些同学很会画画,我们就叫他画画能手;很会唱歌,我们就叫他----唱歌能手。而更羸射箭百发百中,我们就叫他----(生)射箭能手,而且他可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是魏国──生(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3.有一天,更羸和魏王一起到郊外打猎。他们看到,课件出示: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师:假如你是在场的猎人,你会怎么做?
(拿起箭把大雁射下来)
更羸怎么做?
课件出示: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师:不取箭,只拉弦,就能让大雁从半空中直掉下来,这件事真奇怪,让我们来读读。
指多生读,纠正“拉弦、只听得”的读音。
师:我们发现这段话中有两个“直”,请动脑筋思考,这两个直意思一样吗?是什么意思?
生思考片刻后出示字典释义:(1)不弯曲
(2)把弯曲的伸开(3)公正合理(4)爽快,坦率(5)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6)竖,与“横”相对(7)汉字笔形之一,自上至下。
(8)姓
(第一个直是一个劲儿地向上飞,第二个直是笔直地往下掉)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两个箭头。
师:翻开作业本18页,完成这个题目。校对。
师:又能仔细观察,又会动脑思考,三四班孩子真了不起。把这句话连起来再读读。
(三)质疑解难
1.师:都说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但他并不取箭(手中无箭),只拉弓弦,这不矛盾吗?(在板书“射箭能手”后面打个?)这次需要同学们既仔细观察,又开动脑筋了。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答案。
2.指2生交流。出示第九段。(相机板书:思考、观察等词语)
师:刚才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更羸的推理,你能用上黑板上的几个词把他的推理过程完整地说一说吗?可以先同桌小声说一说。纠正“愈合、悲惨”等词语的读音。
3.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更羸虽然并不用箭,但仍然被人们称为射箭能手了吗?
生交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推理分析。
4.师:是啊,虽然他手中无箭,但心中有“见”(板书心中有见和箭头)难怪人们称他为——出示: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题,“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
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是那嘣的一声响)是呀,嘣的一声响,给大雁带来了惊吓,这是一只受不得半点惊吓的鸟,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
目标一,王老师做大“随文阅读认识生字‘魏、弦、羸’,读准字音。”老师范写“弦、魏、雁、箭”学生练习写2个“魏”。在教学“雁”时,王老师说“雁”字最后是四横,我的建议应关注生字的整体部件,雁是由厂+单人+隹,此处的隹就是指鸟,不要留下四横零散的笔画印象。王老师通过抓两个“直”关键字词,达成目标“体会到更羸虚发而下雁的情境的神奇。”
目标二“通过对比阅读与运用好词句,初步练习描写一段场景。”针对这个目标,王老师重视三年级段的练习,符合课标的要求,课堂上从文本第五自然段(版本一),到版本2的引入,再老师提供词语,学生练习写版本三,照顾了后20%的学生。学生齐读版本四“更羸以虚发而下之。”此处想探讨一下,老师提供的词语中有“流星般坠落”与文本“直掉下来”有冲突,因为流行般坠落是成弧线的坠落,而“直掉下来”是笔直、垂直掉下来。目标二中,还有一条是“学会使用提示语在中间的引用任务对话的方式说一句话。”这个任务是否已经在三年级上册第二组中落实,因为三上的第二组语文园地和课堂作业本就有相关的练习。
目标三在课堂上也得到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