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第一村【流坑】

标签:
流坑千年第一村中国第一古樟群 |
http://s6/mw690/002uCKm6zy7lvZ4woSN85&690
流坑,残留着累累伤痕,时越千年;流坑,折射着灿烂文化,暗示古今。
http://s15/mw690/002uCKm6zy7lvZ0DXB44e&690
http://s11/mw690/002uCKm6zy7lvZ0OPZUda&690
它是 千年历史长河孕育的一粒珠贝,是一个古老、庞大、偏僻但又闻名的江南山村。
http://s5/mw690/002uCKm6zy7lvZ0Yquo84&690
流坑是位于乐安县乌江之畔,是一座典型的江右古村,四周青山环抱,三面江水绕流,山川形胜,钟灵毓秀,被誉为“千古第一村”。虽地处偏僻,但面积庞大,有3·16平方公里,保存有明清建筑二百六十多处。它是江右望族董氏大聚落,追奉西汉大儒董仲舒为远祖,董必武的后代曾来此祭祖。
流坑村明清古建筑群还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1年6月被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份被建设部和国家博物馆评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http://s5/mw690/002uCKm6zy7lvZ41Gkc64&690
http://s14/mw690/002uCKm6zy7lvZ1VeFL3d&690
青砖灰瓦、吊翎翅宇,楼坊祠宅、鳞次栉比;长街绳巷、纵横交错,幽室崇堂、内含丰富;雕塑绘画、栩栩如生,匾额楹联、举目可见。
http://s5/mw690/002uCKm6zy7lwVcBOyE24&690
流坑人在明末开始竹木商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特别是发达的竹木贸易,这些商人在发家致富之后,纷纷通过捐纳的途径,挤入士绅、官僚阶层,又以巨额的财富积累,积极从事宗族和社区建设,道光年间,村中祠堂增至
83 座,书院、学馆增至 28
所,今天村中尚存的这一时期的大量的古建筑和文物,使我们不难想象当年流坑的繁华和兴旺。
http://s9/mw690/002uCKm6zy7lwVd3n1Cd8&690
http://s4/mw690/002uCKm6zy7lwVd0Eef43&690
但如今若大的村落寂寥无人,仅见老人妇幼,流坑古村的爸爸去哪儿啦?
http://s10/mw690/002uCKm6zy7lwVMFvGFe9&690
大宗祠遗址,椐说原大宗祠是在军阀混战时期被孙传芳的军队一把火毁掉,仅剩五根高8米、直径0 .7 米的花岗岩石柱,
傲视苍穹,向人们述说流坑的当年辉煌,现在,这里被村民称为流坑的“圆明园”。
http://s7/mw690/002uCKm6zy7lwVNYqMub6&690
http://s10/mw690/002uCKm6zy7lwWcz2BP19&690
在流坑游览的几个小时里, 虽是暑期旺季,但游人甚少。或许要责怪那位给流坑冠名“千古第一村”的旅游局领导,“千古”这个字会使人联系上“永垂不朽”之类的字眼。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
http://s2/mw690/002uCKm6zy7lwWcy5sBf1&690
距“千古第一村”流坑5公里,有一古樟树群号称“中国第一古樟群”,相传是董氏先人所栽。沿乌江绵延10余里,与流坑村相依相伴,主要为香樟,夹杂少许青枫,总计有1万多棵,一级古树346株,二级古树2330株,三级古树1451株。树龄大多在200—800年之间,其中500年以上的有3000多棵,800年以上的有1400多棵,树龄最长的一棵围径6米多,树龄超过了1000年。
http://s15/mw690/002uCKm6zy7lvZ0DXB44e&690
http://s11/mw690/002uCKm6zy7lvZ0OPZUda&690
http://s5/mw690/002uCKm6zy7lvZ0Yquo84&690
http://s5/mw690/002uCKm6zy7lvZ41Gkc64&690
http://s14/mw690/002uCKm6zy7lvZ1VeFL3d&690
http://s16/mw690/002uCKm6zy7lwVcDVgPdf&690
自 西汉以来,历代名人辈出,宋仁宗景佑元年(
1034
年),流坑董氏第四代董洙、董汀,第五代董仪、董师德、董师道五人同科进士,称“五桂齐芳”,被士林传为佳话,族人特建“五桂坊”以示庆贺、纪念。南宋文天祥《谢恩表》中有“花耀贴金,一门而五董”之句,即典出于此。
http://s5/mw690/002uCKm6zy7lwVcBOyE24&690
http://s4/mw690/002uCKm6zy7lwVd0Eef43&690
http://s16/mw690/002uCKm6zy7lwVN82D5af&690
http://s1/mw690/002uCKm6zy7lwVNdyVy80&690
http://s15/mw690/002uCKm6zy7lwVNvyZUfe&690
http://s7/mw690/002uCKm6zy7lwVMrFfoe6&690
http://s12/mw690/002uCKm6zy7lwVNt0zV3b&690
一棵奇异的千年桂花树,芯空皮尚存,曾经树干折断,二十年后重新枝开叶散,桂花盛开。这是否寓意千年古村也将枯木逢春,迎来新一轮蓬勃发展。
http://s1/mw690/002uCKm6zy7lwVNdyVy80&690
http://s15/mw690/002uCKm6zy7lwVNvyZUfe&690
http://s7/mw690/002uCKm6zy7lwVMrFfoe6&690
http://s12/mw690/002uCKm6zy7lwVNt0zV3b&690
http://s7/mw690/002uCKm6zy7lwVNYqMub6&690
http://s10/mw690/002uCKm6zy7lwWcz2BP19&690
http://s12/mw690/002uCKm6zy7lwWd28hJ6b&690
http://s7/mw690/002uCKm6zy7lwWcZ2QKe6&690
http://s9/mw690/002uCKm6zy7lwWdoTY4b8&690
由于年代久远,不乏有生长奇特的古树和动人的传说,有一棵树杆形似马鞍的古樟,相传民族英雄文天祥途经水南洲时,曾经跨过这棵古樟,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将之称为“马鞍樟”,传说中的名木还有“三仙樟”(仙女)、“阎王樟”等,漫步林中,樟香袭人,鸟语蝉鸣,令人神清气爽。
http://s7/mw690/002uCKm6zy7lwWcZ2QKe6&690
http://s9/mw690/002uCKm6zy7lwWdoTY4b8&690
有关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