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早教学习把尿纸尿裤母乳吃手自由规矩 |
分类: 育儿心得 |
现在处处都在喊:“让宝宝赢在起跑线上!”妈妈们难免被蛊惑,从胎教开始就时刻准备着,宝宝一出生就到处打听早教班,不惜花费重金塑造宝宝,上了幼儿园更是英语、绘画、舞蹈……一个都不能少,总之,琴棋书画恨不得样样精通,最好把三字经、古诗全塞到宝宝脑子里,到了小学、初中、高中更是辅导班不断,没有节假日,大人忙的团团转,孩子累的直喘息,是不是该静下心来想想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是工作?是成绩?是证书?是文凭?……
都不是,孩子最最需要的是感受属于他自己的生活。
学习只是生活中的一小小部分,而非坐在书桌前啃书本才叫学习,仔细想想,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中,婴儿从一出生就学着认识这个世界,他们努力不懈的学着开发自己的身体语言,学认人、认事物,学翻身,学坐,学爬,学站立,学走,学说话……慢慢的长大,又学着自己吃饭、穿衣、穿鞋、洗漱……再大点,学着帮忙做家务,学着如何与人相处,开始他们的社交生活,从幼儿园过渡到学校到社会,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为了生活而学习。
在我看来,过早的填鸭式的早教对孩子未必是好事,可能他们根本消化吸收不了,本该是玩耍的孩童时代,却早早被扼杀了,被强迫着去记那些无意义的古诗、三字经,根本就是在满足家长的虚荣心,“你家宝宝真聪明,都会……啦!”却苦了宝宝,小小的脑子被无用的东西填满,哪还有精力去享受真正的童年乐趣,孩子就该属于大自然,让他们多接触万事万物,让他们在玩中体验快乐,要知道,玩也是在学习。
或许你会说是浮躁的社会迫使我们不得不从小训练孩子,别人都在暗暗使劲,现在不跟紧,将来会被落下的。可是,我们想过没有,现在给孩子这么大的压力,他们能承受多久,可能还没长大,精神就已经崩溃了,好比橡皮筋,抻得太紧太久会松弛会断一样。
所以,有了小熊,我准备坚定的反传统到底——要让他输在起跑线上,培养一个后劲十足的小男子汉。
可以说,从小熊一出生,我就一直在反传统,按身边几乎所有过来人的话说,吃喝拉撒睡没一样对的。
吃喝——首先,坚持母乳喂养到2岁,耳边总会响起“啊?那还了得?母乳到6个月就没什么营养啦,快断奶吧!”如果你知道世界母乳协会倡导“母乳喂养至少到一岁,最好坚持到两岁”的话一定不会觉得我的想法奇怪;其次,前6个月纯母乳,不加任何辅食和水,“啊?不行,4个月必须加蛋黄,宝宝会缺锌的。”“你不早给他加辅食,他将来不会好好吃饭,还缺营养。”唉,无知了吧,母乳喂养的宝宝很少会却营养,反倒是过早加蛋黄才会导致缺锌,为什么?因为母乳中的锌吸收率高达75%,而奶粉却只能吸收4%,蛋黄富含锌不错,但是宝宝的消化系统很弱,根本吸收不了,加早了反而影响母乳中的锌的吸收。再次,1岁之内都以母乳为主,辅食就是辅助而已,加辅食的目的不在于去填饱他的小肚子,目的是让他学着自己吃,让他体验自己吃饭的快乐,让他爱上吃饭这件事,不强迫,不硬塞,吃多少全由他自己决定,一旦不想吃了,ok!撤!“啊?你这当妈的,饿着孩子啊,该喂得喂,他这么小,哪会自己吃啊!”我就是坚决抵制喂食,坚持宝宝会坐就会吃饭,从他开始要尝试着自己吃那天起就把权利交给他自己,如果连“吃”的自由都没有,那是对宝宝的不尊重,当然,关于吃饭我也立规矩:1、妈妈所能决定的是——吃什么,什么时间吃,只能在餐椅上吃,不能边玩边吃,以后也不能看着电视吃;2、由小熊决定的是——吃多少,妈妈提供的食物里选择吃什么和不吃什么。“这么多事?不就是吃饭嘛,干嘛整的这么严格,能喂多少算多少呗。”No,我发现很多家庭该立规矩的地方没规矩,不该立规矩的地方好多规矩(比如这不让碰、那不让摸、沙子不让玩、水要远离…..剥夺了孩子的乐趣,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拉撒——坚决抵制把尿,小熊到现在是白天晚上用纸尿裤,根本没有证据表面纸尿裤会影响生殖器啊什么的,把尿对宝宝的伤害远远大于它的意义,况且,有医学常识的人都明白,宝宝2岁之前排泄功能发育不成熟,把尿毫无意义,只是方便了大人不洗尿布,有的老人从月子里就开始把,孰不知给宝宝的伤害有多大,对他的脊柱、胯骨发育暂且不说,单单心理上承受的压力是成人无法想象的,他们或许会为了迎合大人的意图挤出点尿(没办法,不挤出点来,大人不会放过他们的),还造成了尿频。而且最新研究表明,过早把尿训练的孩子往往比不训练的孩子更晚的学会自主排泄。可是,很多人都不服“我家孩子一把就有,不把不尿,可识把啦!”
睡——小熊会翻身后就始终爬着睡,爬着睡得沉,还利于睡小脸呢。“天啊,趴着睡?那可不行,爬着多难受啊,压着心脏,呼吸不畅。”其实,爬着睡还有利于锻炼他的肺活量和胸背肌呢,置于阻碍呼吸,要相信他自己会调节的,小熊从来没有为此窒息过啊,而且,要相信宝宝,他自己选择的睡觉姿势,一定是他认为最舒适的,我们不能总用我们的想法去想他,应该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是吗?
吃手——不阻止。“吃手?不良习惯!多脏啊!一吃就要给他拿出来!阻止几次就不吃了,”好可惜,这是很多老人家的做法,他们不了解婴儿吃手的好处,这是婴儿的进步,能把手准确的放在嘴里,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复杂的过程,终于瞄准了,正享受手口接触的乐趣时,却被无情的打断了,阻碍了宝宝的自身成长不说,还得意的以为是戒除了坏毛病!!!
啃——小熊现在是拿到什么啃什么,能吃的不能吃的全往嘴里放,样样都要尝尝。我从来不阻止,知道是口的敏感期,他的目的不是要吃,更不是大多数人理解的“饿”,他是在用口感受身边的一切事物,是在学习,我所能做的就是擦干净,提供给他,什么电话机、桌椅、锅碗瓢盆、牙刷、杯子、窗帘穗、手电筒、体重秤、储物罐、眼镜、钥匙……家里的每一样他感兴趣的,基本都经历过他的小嘴巴的洗涤啦,o(∩_∩)o 哈哈……
穿——坚持比熊爸穿的还少,小区里都出名了,“那个穿那么少的衣服的孩子又出来锻炼了。”“这妈妈不行啊,天凉了,别这么冻孩子!”“就你家孩子穿的少,他没事啊?”“也不给他戴个帽子?”“多穿几件吧,孩子手都是凉的。”“这妈妈太粗心了!”云云……现在我已经不解释了,根本解释不过来,笑笑,依然我行我素,是要一个被包的像太空人似的宝宝,将来受点风就病,药不离身,还是要一个身强体壮、抵抗力超强的宝宝呢?道理都明白,可是有几个能做到,“欲得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接受海风——现在是冰天雪地,零下5—零上5度,早晚冷的不行,要不是为了小熊,我是绝对不会特意跑去吹海风的,但是,就这样坚持下来了,婆婆开始还紧张“行不行啊?他这么小?”就是因为小才要锻炼的,大了再锻炼就晚了,从小增强皮肤的御寒能力,以后会终身受益的,一路走来看来,婆婆也逐渐放松了“还真没事?”就连海边卖纪念品的人们都接受了,一开始是“多穿点吧,这么小每人抱来海边,你们还天天来。”“这早上晚上坚持来海边的也就你家一个孩子。”渐渐的,变成“这孩子真行,天天都来。”“真不错,小伙子。”哈哈,还有“好心”人提醒婆婆说:“我上网查过,孩子1岁之前不能吹海风的。”这都哪跟哪啊,那照这个理论,这个城市吹的都是海风,只不过海边风大而已,那这个城市的宝宝都不出门了。
……
将来,将来我也不会强迫小熊学习,在我看来,培养他学的兴趣比结果重要,培养他坚强、独立、自信的意志远远比分数名次重要,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我绝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予他,但也不会限制他的兴趣爱好,跟着他的脚步走,在他需要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发掘他的潜能。
如果他爱乐器,我支持,但不考级;
如果他爱绘画,我支持,但不会过早报班,没有好老师不如没老师,凭他自由涂鸦,不能抹杀他天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果他爱棋类,我支持,但不用比赛证明他;
如果他突然想放弃某一爱好,可以,依旧支持,孩子没有常性是可以理解的,说不定某个时段就又会捡起儿时的兴趣爱好,一切听他的心声,任何事只要有兴趣,才能感到幸福快乐。
静下心来想想学这些的目的是什么,是享受和陶醉这个过程。
享受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配合在一起的美妙;
享受颜色、线条、点、面和自我感情的结合;
享受每一盘棋里每一步的战胜自我;
享受球类竞技里的拼搏与团队合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