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内品牌植入好莱坞,还需学会一点儿幽默感

(2013-11-13 16:36:56)

    国内品牌出现在行销全球的好莱坞大片中,本来应该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情,却被国内一些影迷拿来调侃。有人就戏言,未来的《复仇者联盟2》中可能出现这样的情景:“晨练回来的美国队长叼着一包某品牌牛奶走进门,看见屋里刚醒的钢铁侠正用某品牌豆浆机打豆浆,而黑寡妇则塞给绿巨人一罐加多宝。”

  中国品牌在植入好莱坞大片时,还停留在道具展示、商标曝光这样的浅层次上。另外,中国品牌在进行广告植入时也往往会提出硬指标,如要有清晰的商品,呈现正面形象,产品不能被毁坏等。国外企业觉得植入品牌可以搞笑,但国内企业不愿意接受,往往植入比较生硬。品牌还没有真正融入电影剧情。

  最巧妙的植入广告,更是让品牌成为剧情的一部分。如提到电影《007》,人们自然会想到里面的宝马汽车、欧米茄手表,因为这些产品已经和电影主角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但中国品牌植入好莱坞大片,还处于初级阶段。更要命的是,一些品牌没有做市场调研,拍脑袋作决定植入好莱坞大片,最终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观众觉得植入广告太多,看的不是电影而是广告片,就会反感吐槽,对植入品牌反而有负面效应。像《蓝精灵2》这类动画片未必适合植入那么多品牌,有点不伦不类。植入广告太粗暴,会干扰正常观影,导致观众出戏。

  内地观众对植入广告有点过分敏感,还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电影中植入广告在所难免,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膨胀,这种情况会越来越普遍。北美电影票房年收入高达百亿美元,贴片、植入广告收入达到20亿美元。按照这个比例,中国电影市场的贴片、植入广告可达到16亿元左右,其中植入广告可达四五亿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