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高年级童漫作文:一片树叶照美丑

(2018-10-05 16:04:00)
标签:

转载

分类: 小学作文
 
一片树叶照美丑
——童漫作文《一片树叶教学实录

               

张文清  执教    宋运来  评析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漫画,进行合理联想,培养学生视觉思维能力。

2.写清楚观察到的内容,表达画中蕴含的深意,并能写清楚自己从中得到的启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PPT

教学对象:高年级学生

教学重点、难点:

看懂漫画内容,写出漫画的含义,写出自己从中产生的联想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是第一次到你们学校来,就从车窗外面飘来一阵一阵甜甜的香气,(微笑)你知道是什么花开了吗?

生:桂花。

师:是啊,八月桂花遍地开。你看,咱们南京啊,三秋桂子,十里荷香。自古以来就是物华天宝,地杰人灵之地。走进咱们太平村中心小学的校园,虽是落叶缤纷的季节,但我们的校园一尘不染,干干净净。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太平村小学的学生都是爱劳动的,都是有责任心的。我想问问,咱们班有包干区吗?

生:(齐答)有。

师:在什么地方?

生:在楼梯上。

师:楼梯口?今天的值日生是谁?

生:我叫刘冰冰,我今天打扫水房。

生:我叫于新月,我是打扫包干区和走廊的。

师:面积挺大的,辛苦你了。你们班的包干区和哪个班的在一块儿?

生:和四(4)班。

师:哦,咱们是四(5)班和四(4)班的在一块儿。

生:在楼下。

师:我知道了。咱们班经常得卫生流动红旗吗?

生:(有的摇头,有的低头,有的悄悄看别人,有的小声说话。)

师:看来咱们值日生要加油了。

点评】课始师生往往要交流,一种就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使师生双方尽快没有陌生感。一种交流是既活跃氛围还为下面的教学作了铺垫。执教老师显然属于后一种交流。

二、观察漫画 

师:同学们,秋天到,树叶黄;秋风紧,黄叶落。有这样一片树叶,被一阵秋风一吹,飘飘悠悠地落了下来,你们猜猜这片树叶落到哪里了?

生:落在大树的根旁边,可以给大树做肥料。

师: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还能落在哪?

生:风吹到了操场上。

师:是呀,树叶落到操场上,翻滚起伏,成了小蚂蚁们运动场。还能落在哪?

生:还会落在水里。

师:落叶逐水流,飞到更远更远的地方去了,是的。那么树叶到底落在哪?

点评】教者以秋天做背景,渲染气氛,导出本堂课主角——一片落叶,因为随后的教学都是围绕这片落叶展开的。

1.出示漫画图片1

[转载]高年级童漫作文:一片树叶照美丑

 

你猜对了吗?四(2)班的李军,他正在干什么呢?

生:观察树叶。

师:他怎么观察的?

生:用放大镜看的。

师:没错。他是怎么观察的?

生:他是蹲下来仔细观察的。

生:他是趴着的。

师:(板书:趴)还有吗?

生:他用手撑着。

师:他用手撑着自己的身体,胸脯就快贴到地上了。(板书:撑 贴)生:他的腿在跪着。

师:是的,他的腿跪在那儿。(板书:跪)他对这片树叶干什么呢?

生:我觉得他在观察树叶的颜色。

生:他在观察树叶上的蚂蚁。

2.出示漫画图片2

[转载]高年级童漫作文:一片树叶照美丑

 

四(3)班的“小眼镜”也来了。他面对这片树叶,在干什么?

生:他也在观察树叶。

师:他怎么观察的?

生:目不转睛。

生:他是趴在地上,用手撑着,双腿跪着,握着放大镜在观察树叶。

师:多会学习呀,他还加上了一个动词:握着。(板书:握)

师:他们俩都在观察树叶,观察树叶干什么?

生:可能是对这片树叶很好奇。

师:科学老师教的,他们很好奇,要看看。

生:看看树叶的变化。

师:秋天到了,树叶有变化,他们要看个清楚。

生:有可能底下有蚂蚁,他们很好奇,想要观察。

3.出示漫画图片                           

QQ截图未命名

 

 

 

 


你猜对了吗?谜底即将揭晓。两人身后多了什么?

生:(齐说)两把小笤帚。

师:他们俩是干什么的?

生:在包干区打扫卫生的。

师:四(2)班和四(3)班的包干区。那中间这条线是什么呀?

生:清洁区分界线。

点评】童漫作文,把“画上有什么,画上什么怎么样”是当作忌语的。而把一张图拆分开来分步述说,不仅观察得仔细,说得清楚,还让学生对后继教学有新奇感、期待感。

三、为啥去争吵

师:这条线就是这两个班包干区的分界线。你看,这树叶巧不巧,就落在四(2)班和四(3)班包干区的分界线上。你说,这两人在干什么呢?请和同桌说说看,看有没有理由。

生:我觉得他们在观察这片树叶到底是落在四(2)班的包干区,还是在四(3)班的包干区?

师:他们两个人在看什么?

生:树叶在哪个班多一点,哪个班少一点。

师:除了他们在看,你再看他们的嘴巴,他们很有可能在?

生:争吵。

师:吵什么呢?

生:他们可能会互相推着,这片叶子在你们班多一点,应该你扫,就这样互相推。

师:彼此互相推诿。还有谁想说?

生:我觉得应该是“小眼镜”扫,树叶根在他们班多点。

师:你站在“小眼镜”这边,有人站在李军这边,那你们同桌是不是可以帮着“小眼镜”和 李军来争一争。李军先开始:小眼镜,这树叶落在你们班那边了,该你扫。你们开始吧!

【点评】根据漫画的内容,设计了一个可能性的场景,让学生来表演,这个环节体现了张老师鲜活的语文教学理念。学生的争论,既是学生对漫画内容的理解,也是对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可谓一箭双雕。

(同桌互说)

生:我觉得他们两个都不要吵,这个校园是大家的,我觉得他们应该把它捡起来。

师:你的觉悟真高呀。还有没有?

生:根在你们班班那边多,你扫。

师:树叶叶柄在你们这边呢,该你扫。小眼镜说什么?

生:叶子的一半是你们的。

师:归你李军扫。

生:我觉得可以把这片树叶分成两半。

师:他们俩争来争去,还跑到了教室里拿来了放大镜,一心想看个究竟。你说他们俩会不会就这样一直看,一直吵?

生:不会。

师:那你说下面该怎么办呢?

生:各自把树叶扫掉。

师:两个人一块扫?

生:各让一步,李军把树叶扫掉。

生:有可能老师会来,让他们哪个人把树叶扫起来。

师:巡视校园的老师把他们俩给赶走了,把问题给解决了。还有谁要说?

生:太久的话,会被风给吹走。

点评】角色扮演去争吵,争吵,才会看出彼此的心灵美好来。假如再进一步明确扮演的角色,再添加与故事相关的值周教师、班干等人物,增加一点言说的坎坎,会使言说更有喜剧的效果。

四、点睛写文

师:哦,争来争去这片叶子,被一阵秋风给吹走了。故事说到这,相信有同学有不少话想对这两位同学讲。现在拿出纸来,不要多写,就写两到三个词,你想怎么说道说道这两位同学?开始。

(生写,师巡视)

师:刘冰冰是第一个写完的,老师请他先发言。

生:让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心想事成。

师:真经典,掌声送给她。(板书:让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心想事成。)还有谁说?

生:争论不休,互不相让。

师:争论不休,互不相让,说的就是这两个人。

生:时间是不会等人的,我们要珍惜时间。

生:要是你们俩一直争吵,对你们也没有好处。校园是大家的,要共同清理这片树叶。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大家要一心爱护校园的整洁。

生:你们不应该吵来吵去的,只要把树叶丢进垃圾桶,事情就解决了。

师:这点小事,还在斤斤计较,真的得不偿失。我们说了半天这幅漫画,看了半天这幅漫画,好像还缺点啥?少一个题目是不是?那你和同桌讨论讨论,这个漫画叫什么题目比较好呢?(生讨论)

师:你的题目是—

生:无序的争吵。

师:无序的争吵?争吵的话都无序,那要换一个词,无意义的争吵,可以吗?

生点头同意。

生:树叶谁来扫?

:我觉得这个题目蛮好的。(板书:树叶谁来扫?)这样一个带有疑问的题目,设置悬念,让你好好读下去,不错。

生:小叶子历险记

师:好像这篇树叶没经过那么多的惊险事件。

生:树叶这点事。

师:很有流行语的感觉呀,时尚。

生:无意的争吵。

生:无聊的争论。

生:小事不要吵。

师:小事有很多,不如这个《树叶谁来扫?》更确切一点。还有没有?

生:树叶惹的祸。

生:互相帮助。

师:同学们,漫画中的事其实和我们生活中的事情差不多,一片字纸落在地上,被你踢过来,我踢过去;桌子上的三八线时常爆发胳膊肘大战。我们就来给这幅漫画故事写一写,看谁写得好玩,有趣,还能给人一些启发,你刚才想好的题目开头空四格,先写下来,开始。

(生写作,师巡视)

【点评】文章的题目无疑是文章的眼睛。题眼经过学生思维的碰撞,显然比较开放,但又指向了写作的核心主题,非常值得点赞。如果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就更好了,让学生建立读者意识与目的意识非常重要。

 

总评:

漫画作文最可贵之处就是有趣!儿童的视觉思维非常敏锐,认知也有特别的儿童视角,因此,儿童漫画作为写作题材,非常合适。

这一幅儿童漫画不同于四格漫画,故事情节一目了然。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直接的寓意揭示,而表达不易丰富,缺乏层次。因此,教者对画面进行了切割,采取局部聚焦,逐步添加的方法,不断地补充、呈现漫画的内容,不但仅仅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也让学生的表达沿着观察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看仔细,说明白,说生动,说具体。说着,说着,学生的思路就宽了,表达也越来越精彩。

漫画的寓意须是从学生中来,学生的感受才是真感受。用两个词来表达,就是指向学生思维的深度,直抵漫画的主题。这样的渗透与言语训练是儿童漫画作文所特有的,也是一般记叙文所稀缺的。

最后的拟题环节,是让学生开笔作文。有了前面的铺陈,一般学生拟题,文从字顺、条理清楚地叙述,没有太大问题。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