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绘本——《外公》

(2013-03-16 06:56:46)
标签:

导读

绘本

亲子

阅读

杂谈

分类: 每日绘本分享

http://s9/mw690/880e3acftd7c8eb7491a8&690

 

小女孩来外公家看望外公了。

 

两个人在温室里。外公在种花:“我的花籽儿多得快要没地方种了。”

小女孩抓住一条蚯蚓:“外公,蚯蚓会不会上天堂?”

 

两个人一起唱歌,还一起抱布娃娃。

 

看到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外公说起了诺亚方舟的故事。小女孩问外公:“外公,我们的房子会不会漂走?” 两个人吵架了。

 

两个人坐在院子里,外公说:“你做的巧克力冰激凌真好吃。”小女孩说:“不是巧克力,是草莓。”

 

两个人一起去海边。小女孩说:“外公,到了海边,能不能―直玩下去?”外公说:“可以,不过四点钟我们一定要回去喝下午茶。”

 

两个人一起去划船钓鱼外公说:“要是钓到鱼,我们晚上就做鱼吃。”小女孩说:“外公,要是钓到大鲸鱼呢? ”

 

可是,今天外公不能出去玩了。外公生病了,坐在绿色的沙发上。

 

外公抱着小女孩看电视,小女孩说:“外公,明天我们去非洲玩儿,你来当船长好不好?”

 

可是明天……外公的绿沙发上空了。

 

作品深入分析

 

《外公》是一本很难概括出故事情节的图画书——因为它本身就没有一个我们所司空见惯了的完整的故亊结构,它“支离破碎”,是由一连串散沙般的“断片”串联而成的。但它又常被图画书研究者当成一个例子,来深入研究。比如,日本学者藤本朝巳在他那本《图画书是如何被描绘的——表现的秘密》里,英国学者莫拉格·斯泰尔斯与维克托·沃森在他们合编的《说说图画书:图画文本与小读者》里,都把《外公》当成了一个经典范例,甚至逐个画面逐个画面地加以分析。

 

《外公》的故事有点沉重,是一个关于死亡的主题。

 

尽管约翰·伯宁罕在这本书里用温馨、淡淡的笔触描绘了一对祖孙的交流与亲情:亲昵相拥、拌嘴、阳光下的海滩、在秋色渐浓的日子里一起划船钓鱼......然而归根到底,这一切都是为了铺垫出最后的一个残酷而又无法回避的结局:外公之死。其实,直到最后,也没有出现“死”一类的字眼儿,最后一行文字是女孩被病入膏肓的外公抱坐在膝头上发出的内心独白:“外公,明天我们去非洲玩儿,你来当船长好不好?”但我们知道己经没有明天了,因为翻到下一个画面,外公的绿沙发就空了!这是这本书的倒数第二个画面。这时的画面上没有一个字,也没有背景。左图是一个紧抱双腿坐在椅子上的女孩,右图是空无一人的绿沙发,中间是一段象征距离的空白(这段距离很长,可以说有从人间到天国那么长),女孩就那么面无表情地遥望着外公的绿沙发——不要说与外公朝夕相处的她了,就是我们作为读者,也似乎不能接受这个结果。突兀吗?不。事实上,如果你反过来再细读一遍《外公》,就会发现,约翰·伯宁罕从一开始就己经透过文字和画面,向我们隐隐地传递出“死”的信息了。

 

先看文字——

 

第二个场面,就是女孩和外公在温室里忙碌的那个场面,左面是两行文字,―句是外公的话: “我的花籽儿多得快要没地方种了。”一句是女孩的话:“外公,蚯蚓会不会上天堂?”这时,故事才开了一个头,可是作者已经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却是有备而来地提出了“死”这个话题。紧跟着,第五个场面,就是瓢泼大雨下个不停的那个场面,两行文字,一行是外公的话:“诺亚看见鸽子叼来橄榄树的枝子,就知道他们的方舟离陆地已经不远了。”一行是女孩的话:“外公,我们的房子会不会漂走?”诺亚方舟和漂走的房子,都会让人联想到“死”。后面的文字就更不用说了, “外公,小心啊,你差点儿就滑倒了”、“今天外公不能出去玩了”等都淸楚地告诉我们,一个老人正在走向生命的尽头。

 

再看画面——

 

第二个场面,外公拔下了一根花苗,女孩拎起了一条蚯蚓;第三、第四个场面,女孩都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护士,地上还扔着听诊器和患病的玩偶。如果说这些暗示还不够的话,还有季节,这本书从夏天一直画到了冬天。说万木凋零的冬天预示着“死”并不过分吧?如來说这些还都是牵强附会的话,那么从第十三个场面(在西方, 这个数字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偶然)起,画家开始一步步地具体描绘“死” 的到来了。体温计、药瓶、委靡不振的老人…… 到了第十五个场面,沙发空了,沙发边小桌上的火柴和烟灰缸也不见了。空了的沙发即象征了“死亡”。

 

不过,人们关注这本书,还不是因为它的主题, 人们的焦点更多的是集中在了它的形式上。与他那本获得凯特·格林纳威奖大奖的《和甘伯伯去游河》一样,《外公》也沿用了左页单色、右页彩色的形式。但是,在《和甘伯伯去游河》里,左页和右页是在叙述一个连贯的故事:甘伯伯划來一条小船,男孩女孩要求上船、兔子要求上船……《外公》就不是了。《外公》的左页和右页不但表现的不是一个故事,还常常左页是过去、右页是现在(比如第三个场面,右页是女孩和外公在唱歌,左页是外公回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唱歌的情景);左页是幻想世界、右页是现实世界(比如第十一个场面,右页是外公和女孩在划船钓鱼,左页是女孩幻想钓上来条大鯨鱼的画面)……用藤本朝巳的话来说,就是左右分开描绘了复杂的时间和空间。

 

这本书有一个鼓舞人心的结尾。画面上,在轮朝阳或是夕阳的映照下,小女孩推着一辆婴儿车跑上了春天的山坡。她跑得很快,身子向前倾着,长长的头发都被风吹了起来,车里坐着一个婴儿。一个新的生命又诞生了。

 

彭懿《阅读与经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