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绘本——《先有蛋》

标签:
导读绘本亲子阅读杂谈 |
分类: 每日绘本分享 |
http://s13/mw690/880e3acfhd491782b645c&690
我和三岁的儿子每天最愉快的事情就是一起读图画书,从他出生以来,我们一起享受了不知道多少那样的美好时光。拿到《先有蛋》这本图画书, 最兴奋的就是他,主动要求和我一起读。他首先被封面上那个醒目的大鸡蛋吸引了,接着,他急切地翻页,但一下子停了下来,瞪圆了眼睛:“咦,妈妈看,一个洞!”还没等我回答他突然咯咯地笑出声来,“哈哈,鸡蛋变成了小鸡、小鸡长成了鸡妈妈!”
就这样,儿子完全被这本图画书吸引了,因为他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洞洞,大的、小的、长的、圆的、方的、扁的、上面的、下面的…… 他惊奇地用小手抠一抠,摸一摸,居然还把眼睛凑过去透过洞洞看一看,完全沉浸在属于自己的快乐中,旁边的我成了分享他快乐的人。
儿子似乎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些好玩的洞洞中一左一右、一前一后所发生的有趣变化,他一边翻页,一边用小手指给我看:“看,妈妈,小蝌蚪——长出了腿——长大变成了青蛙!”,“真的呀!”我大声地附和着他,孩子的自主阅读让我感到欣慰。“看,妈妈, 毛毛虫变成蝴蝶了呢!” “种子变成了花朵”……儿子兴致勃勃地指着、说着, 欢笑个不停。虽然他还不能全部认识书中的汉字,但是已经能够从图画中理解书的意思,每次读到“然后才有”什么的时候,声音高高的,充满着发现的惊喜。
我抱着儿子,和他依偎一起欣赏这本书。读完全书,我相信儿子的内心和我一样充满了轻快的诙谐和欢乐的满足。虽然在阅读这本书之前,他已经对鸡蛋变成小鸡、毛毛虫变成蝴蝶的知识有所了解,但现在仍然陶醉在这本书中,他不停地翻页、反复地看、不住地讲述……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特有的魅力,不仅仅有简洁的文字、优美的图画,更重要的是有充满奇趣的表现形式——洞洞。洞洞对孩子来讲有着难以抗拒的魅力,因为他可以窥探,可以发现,可以主动地去赋予这些洞洞各种各样的猜想和意义,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和创造力的洞洞之旅。
儿子现在能够主动地给我讲述这本书,说明他可以通过洞洞感知这本书。对他来说, 本书最好不仅是妈妈拿在手里念给他听,而且应该有着属于他自己的东西,这种东西是什么呢?可能是画面中妈妈没有发现的秘密,也可能是只有孩子的心灵才能感知的快乐。而此刻,这些有趣的洞洞,把书中最鲜活的趣味留给了孩子,洞洞是属于他的世界,他用小手感受那些洞洞:从白色的鸡蛋一下子变成了黄色的小鸡,从蝌蚪变成了青蛙、从种子变成了鲜花、从毛毛虫变成了蝴蝶、从文字变成了故事、从颜料变成了图画……孩子的眼睛和心灵都是最纯净又最丰富的,在观察和感知、猜想和讲述的过程中,他也成了书的创作者,他成了图画、故事的架构和参与者,他成了书的一部分,对书本身的喜爱,使他愿意去读、去看、去想,并且愿意和旁边的我分享他的发现和快乐。
而我呢,则发现了这本书另一个巧妙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 还蕴含了丰富的内涵,那就是对生命起源和变化的审美感知。儿童美育中最重要的是对早期审美感知力的发掘与培养,其中对美的视觉能力是比“看”更高层次的“有意识地看”,即通过掌握基本视觉要素,来理解图像的意义和构成的能力,其中包含着视觉思维的要素。在有趣的洞洞中,三岁的儿子发现了图像构成和变化的秘密,发现了存在物之间的奇妙的联系。你看,同一个洞洞,既是鸡蛋,又可以是是小鸡的身子;既是毛毛虫,又可以是蝴蝶的一部分……就是在这些部分与整体的变化中,孩子感知了生命的成长和变化,理解了由洞洞构成的更丰富的意义,这就是“有意识地看” 的能力。
读完书,儿子歪着小脑袋问我:“妈妈,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你说呢? ”我反问道。“是有了鸡才会有蛋呀!”儿子骄傲地回答。“那前面的大鸡蛋是从哪里来的呀? ”我笑着问, \心想这小家伙也遭遇了 “生命的难题了”。“是前面的一个鸡妈妈生的呀,没画出来!”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两只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我。“哈哈,原来是这样呀!” 我深深地佩服书的作者赋予了这本书比智慧更大的智慧——启发智慧,我们还可以引导宝贝把心中的发现画出来,帮助他更加细致地观察我们周围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片树叶,感知生命在成长中的神奇而美丽的变化,一次又一次地领略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欢乐和智慧。
洞洞里的美妙世界
林静 山东师范大学儿童美育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