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绘本——《我们要去捉狗熊》

(2013-01-31 07:26:07)
标签:

导读

绘本

亲子

阅读

杂谈

分类: 每日绘本分享

http://s14/mw690/880e3acfhd4594470130d&690

爸爸领着一家人出发了.

 

“我们要去捉狗熊,我们要捉一只大大的。天气这么好,没什么好怕的!” “哎哟,野草!高大摇摆的野草,上面飞不过,下面钻不透。天啊!只好硬着头皮向前走。”

 

窸窸窸窣!窸窸窸窣!窸窸窣窣!

 

他们穿过野草地,涉过河,穿过烂泥地,穿过树林,走出风雪,终于找到了一个黑黢黢的山洞。蹑手蹑脚走进去一看,是谁呢?一个亮亮湿湿的鼻子,两只毛毛的大耳朵,两只圆圆的大眼睛,是一只狗熊!

 

他们转身就逃。逃出山洞,逃出风雪,逃出树林,逃出烂泥地,逃过河,逃过野草地,一口气逃 了家里。可是逃到楼上才想起来,门还没关,于是又冲下来把门关上。五个人钻到了被子底下,齐声说: “我们再也不去捉狗熊了。”

 

作品深入分析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爸爸领着一家五口,外加一条黑色的牧羊犬,欢呼雀跃地上路了!他们排成长长的一列,又蹦又跳地去捉狗熊了!捉狗熊?是的,是去捉狗熊,而且还是要去捉一只大狗熊!听,这五个猎人还唱起了鼓舞人心的《捉狗熊歌》:“我们要去捉狗熊/我们要捉一只大大的/天气这么好/没什么好怕的!”

 

不是开玩笑吧?不是。

 

你看,—条又宽又冷的小河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脱鞋下河,一边唱着“哎哟,河水又凉又深的河水/上面飞不过/下面钻不透/天啊/ 只好硬着头皮向前进”的歌,一边勇敢地涉过河。一片又厚又湿的烂泥地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照样一边唱着“哎哟,烂泥/又深又黏的烂泥/上面飞不过/下面钻不透。天啊/只好硬着头皮向前进”的歌,一脚深一脚浅地走了过去。捉狗熊的路非常遥远,他们还先后遭遇了树林、风雪…… 当这一家人跌跌撞撞地摸到了熊洞里的时候,啊, 一头巨大的狗熊扑了出来。

 

于是,这五个勇敢的猎人掉头就逃。这回他们不唱歌了,他们失魂落魄地又一次穿过风雪树林、烂泥地、小河.......一直被狗熊追回了家里。

 

五个人钻到了一条粉红色的大被子里,这才长长地松了 口气:“我们再也不去捉狗熊了。” 这……不会是真的吧?

 

这当然不是一次真正的捉狗熊行动了。捉狗熊,怎么能不带上枪呢?怎么能带上一群手无寸铁的孩子呢?那不是去捉狗熊,而是去喂狗熊了。显然,这不过是一次幻想的捉狗熊行动,是一次奔放而又快乐的想象力的游戏。

 

《我们要去捉狗熊》之所以能让世界上那么多个家庭如醉如痴,秘密只有一个,就是它是—本非常适合一家人(而不是父母读给孩子听)大声朗读的图画书。

 

“我们要捉一只大大的/天气这么好/没什么好怕的.....”(We're going to cathch a big one/What a beautiful day!/We're not scared.)这原本是一首英国非常古老的野营歌,朗朗上口,念起来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拍手节奏。诗人迈克尔·罗森发挥他的想象力,将这首脍炙人口的传统野营歌重新演绎成了一个现代的猎熊故事:“我们要去捉狗熊/我们要捉一只大大/天气这么好/没什么好怕的......” 从头至尾,每一句话都充满了一种高亢、韵味十足的音乐感,如果朗读者再融入一种表演的情绪, 那听上去简直就像是一幕童话诗剧了。亚马逊网上的评论说它是个可以大声朗读 、节奏轻快的文本,是的,它非常适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声情并茂地朗读。

 

句子押韵,加上又釆用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反复的形式 ——这本三十二页的图画书,前面二十四页的句子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我们要去捉狗熊I我们要捉只大大的I天气这么好I没什么好怕的......上面的飞不过/ 下面钻不透/天啊/只好硬着头皮向前走。”只是中间分别更换了野草、烂泥地等几个词 。所以哪怕是再小的孩子,只要跟大人读上几遍,也能背诵出这首逗人发笑的游戏歌了。

 

但要说最让孩子们开心的,可能还是那些生动的拟声词了。比如形容五个人穿过草地的“窸窸窣窣”声、涉水过河的“哗哗啦啦”声、走过烂泥地的“唧唧吱吱”声、穿过森林的“磕磕碰碰”声、暴风雪“呜呜呼呼”的呼啸声……孩子们天生喜欢这些具有音响效果的拟声词,好发音,可模仿,读上一百遍也不会说厌烦。有了这样精彩的文字做脚木,再加上海伦·奥克森伯里的画,迈克尔·罗森与海伦·奥克森伯里的这次合作真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想不成为一本畅销书都难!

 

海伦·奥克森伯里没有把它完全画成彩色,而是把它设计成了一页黑白间隔一页彩色的形式。黑白页是炭笔画,画面柔和,速写似的线条非常灵动、简练;而彩色页,则是画成了她最拿手的水彩画。太喜欢她的那些将水彩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的水彩画了,尤其是画天空的几张。她用的是重磅水彩纸,就是表面耝糙不平的那种,饱蘸了水的颜料一上色就慢慢地晕开了,形成了一种水墨淋漓的无光效果。可能是为了不与前面的炭笔画形成太大的反差,她还故意选用了种暗淡的泥浆色。至于她为什么把它画成了一页黑白一页彩色,当然不是心血来潮。请注意,每当书屮的五个主人公陷人困境,比方说前面出现了—条河或是一片烂泥地吋,她就把画面画成黑白,而当五个主人公知难而进、下到河里或是烂泥地里时,她就会画成彩色。这一黑一彩,可以说是一种潜在的节奏,一次次把人的情绪推向高潮。

 

这本书的画面与版式设计上可圈可点的东西太多了——一大半跨页的彩色画面上都没有文字,只是在左面的一页中央画了一个画框,写上了诸如“窸窸窣窣”、“哗哗啦啦”、“唧唧吱吱”一类的拟声词,当五个人被熊追得落荒而逃时,好像是为了配合他们几个人逃命的速度,画面一切为三:逃出山洞,逃出风雪,逃出树林……一页以三幅拉长了的切割画面来呈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