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绘本——《妈妈不知道我的名字》

标签:
育儿杂谈绘本亲子阅读 |
分类: 每日绘本分享 |
妈妈不知道我的名字
http://s8/mw690/880e3acfhcdd37d2549e7&690
《妈妈不知道我的名字》是作者苏珊·威廉斯的处女作,也是其成名作。苏珊自幼就喜爱写作,从二十几岁起,她就笔耕不辍,持续创作。直到1990年,苏珊的第一本童书即本书才得以出版。此后苏珊的写作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长达五年艰难的投稿和退稿期,终于在1995年出版了第三本童书作品《沃特和艾米丽》,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苏珊先后出版了三十多本童书,如今已成为深受孩子喜爱的职业童书作家。
苏珊自称是个书虫,经常读书读到把鼻子埋进书堆里,这大概与她的“职业习惯”有关。苏珊曾是小学图书馆的管理员,一直做了二十多年,她为孩子找好书读,也给孩子上写作课。如今,身为全职作家的苏珊在写作之余依然喜欢回到学校,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
苏珊早期创作的故事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她育有一对儿女,这样的组合注定了孩子的童年一定热闹无比,笑料百出。而苏珊则把他们平日里的童言趣亊延伸为一个个别出心裁的故事。
本书的缪斯精灵就是苏珊的女儿艾米丽。在艾米丽两岁时,苏珊曾无限怜爱地喊她“小南瓜”,没想到艾米丽却毫不领情地向妈妈宣告:“我不是什么小南瓜。我是艾米丽。”就这样灵光一闪,生活中的小片段最终促成了苏珊第一本童书的诞生。
《妈妈不知道我的名字》是一本把两到六岁的孩子对自我认知的主题处理得颇为成功的童书。它以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表达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身份认同的强烈需求,以及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与肯定的心理需求。
书中的妈妈遇到了一个自我意识超强的小叛逆。在一整天的时间里,
妈妈变换着各种不同的名字来叫汉娜,而汉娜则—脸焦虑地试图纠正妈妈,小姑娘似乎当真以为妈妈不知道她的真名是什么了,因此她叛逆地拒绝妈妈因爱而生出各种宠物般的小称呼。她旗帜鲜明、义正言辞、字正腔圆地一再声明一一我不是某某某。我是汉娜!
从两三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从生理层面进入社会层面,他们从外貌、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认识和评价自己,并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主张。自我意识正处于构建阶段的汉娜,把她的名字作为自我认同的一个重要符号。当妈妈给汉娜冠以各种绰号来取代她的名字时,汉娜的自我认同遭遇了挫折,所以自然地生出激烈的对抗与焦虑的情绪。
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父母都善于在有趣的场景中突发奇想地给孩子取各种各样的昵称。这是父母对孩子爱意深厚的即兴发达,而孩子对这些昵称有时会惊喜地接纳、认同,有时则会发出和汉娜一样的叛逆的声音:我是某某!遇到这种情况,恭喜你,因为你的孩子与汉娜一样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主张了。在遭遇孩子以叛逆姿态发布宣告的那一刻,身为父母,是否恍然觉得他们瞬间长大了呢?面对他们强烈自我意识的表达,父母该如何应对呢?
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前,汉娜似乎一直在和妈妈“对着干”。如果是
缺乏耐心的父母,早就大发雷霆了。汉娜的妈妈也会在手忙脚乱、穷于应付的时候一改柔声细语的“好妈妈风范”,大声命令“小魔头,快去洗洗小脏手”。值得父母借鉴的是,妈妈没有对汉娜失去耐心,没有愤怒,没有指责,而是平静以对,淡然处之。这漫长的一天中,孩子的小性子和小脾气,对妈妈来说不过是母女间情感沟通的小游戏罢了。在这场别开生面的游戏里,我们领略了孩子的童真和童趣,也体会了妈妈的耐心、温柔与冷静。
回归到绘本的结局——晚上睡觉前,再好玩的游戏也要有个完满的句号了。妈妈体悟到了孩子对于种种昵称的抵抗情绪,终于以理解和包容说出了“你是汉娜,你是我的小宝贝”这句汉娜盼望已久的话。同时妈妈张开双臂,以爱和接纳拥抱汉娜,汉娜的自我认知终于得到了妈妈的认同,她也再次确认了妈妈的爱。于是汉娜抛却了焦虑、紧张和愤怒的情绪,恬然地享受着妈妈温暖的怀抱。
我曾好奇地问苏珊,是否汉娜的妈妈其实就是她自己:在孩子吵闹的时候,依然气定神闲,是众所仰望的酷妈。苏珊笑道,书中的妈妈陪伴孩子所做的事,比如给孩子取宠物的昵称、大声给孩子读书、哼唱摇篮曲、伴着音乐舞蹈......也都是她与丈夫在陪伴孩子成长中经常做的。但是苏珊坦言,自己并不像书中的妈妈总是那么耐心、平和。和天下的大多数的父母一样,有时也会失去耐心、大发脾气呢。
苏珊希望将来能把自己所写的童书一一读给孙辈听——而且,这个愿望最好能快点实现!想象着一群子孙咿呀绕膝,苏珊戴一副眼镜深陷在沙发中给他们读书,这画面好不温馨动人!
孩子的心思,妈妈你要耐心地猜
杨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