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嵩县志  卷四》朱熹著《伊川先生(程颐)年谱》

(2013-05-05 17:29:13)

《伊川先生年谱》  朱文公

    先生名颐,字正叔,明道先生之弟也。幼有高识,非礼不动。年十四五,与明道同受学于舂陵周茂叔先生。皇祐二年,年十八,上书阙下,劝仁宗以王道为心,生灵为念,黜世俗之论,期非常之功,且乞召对,而陈所学。不报,闲游太学。时海陵胡翼之先生方主教导,尝以“颜子所好何学”论试诸生。得先生所试,大惊,即延见,处以学职。吕希哲原明与先生邻斋,首以师礼事焉。既而四方之士,从游者日益众。举进士,嘉祐四年廷试报罢,遂不复试。太中公屡当得任,子恩辄推与族人。治平、熙宁间,近臣屡荐,自以为学不足,不愿仕也。

   元丰八年,哲宗嗣位。门下侍郎司马公光、尚书左丞吕公公著及西京留守韩公绛,上其行义于朝。十一月丁巳,授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援。先生再辞,寻召赴阙。
    元祐元年三月至京师,除宣德郎、秘书省校书郎。先生辞曰:“神宗时,布衣被召,自有故事。今臣未得入见,未敢衹命。”于是召对,太皇太后面喻,将以为崇政殿说书。先生辞不获,始受西监之命。且上奏,论经筵三事:其一,以上富于春秋,辅养为急,宜选贤德,以备讲官,因使陪侍宿直,陈说道义,所以涵养气质,薰陶德性。其二,请上左右内侍宫人,皆选老成厚重之人,不使侈靡之物、浅俗之言接于耳目,仍置经筵,袛应内臣十人,使伺上在宫中,动息以语讲官,其或小有违失,得以随事规谏。其三,请令讲官坐讲,以养人主尊儒重道之心,寅畏袛惧之德。而曰:“若言可行,敢不就职?如不可用,愿听其辞。”既而命下,以通直郎充崇政殿说书。
  四月,例以暑热罢讲。先生奏言:“辅导少主,不宜疏略如此。乞令讲官以六三日上殿问起居,因得从容纳诲,以辅上德。”五月,差同孙觉、顾临及国子监长贰,看详国子监条制。先生所定大概,以为学校礼义相先之地,而月使之争,殊非教养之道,请改试为课,有所未至,则学官召而教之,更不考定高下。制尊贤堂,以延天下道德之士。镌解额,以去利诱。省繁文,以专委任。励行检,以厚风教。及置待宾吏师斋,立观光法,如是者亦数十条。
  六月,上疏太皇太后,言:“今日至大至急,为宗社生灵长久之计,惟是辅养上德,而辅养之道,非徒涉书史、览古今而已,要使跬步不离正人,可以涵养薰陶,成就圣德。今间日一讲,解释数行,为益既少。又自四月罢讲,直至中秋,不接儒臣,殆非古人旦夕承弼之意。请俟初秋,即令讲官轮日入侍,陈说义理。仍选臣僚家十一二岁子弟一人,侍上习业。且以迩英迫隘暑热,恐于上体非宜,而讲日宰臣、史官皆入,使上不得舒泰悦怿。请自今,一月再讲于崇政殿,然后宰臣、史官入侍,馀日讲于延和殿,则后楹垂帘,而太皇太后时一临之,不惟省察主上进业,其于后德,未必无补。且使讲官欲有所言,易以上达,所系尤大。又讲读官例兼他职,请亦罢之,使得积诚意以感上心。”皆不报。

    八月,差兼判登闻鼓院。先生引前说,且言入谈道德,出领诉讼,非用人之体,再辞不受。
  二年,又上疏论延和讲读垂帘事,且乞时召讲官至帘前,问上进学次第。又奏:迩英暑热,乞就崇政、延和殿,或他宽凉处讲读。给事中顾临以殿上讲读不可,有旨修展迩英阁。先生复上疏,以为修展迩英,则臣所请遂矣。然祖宗以来,并是殿上坐讲,自仁宗始就迩英,而讲官立侍,盖从一时之便耳,非若临之意也。今临之意,不过以尊君为说,而不知尊君之道。若以其言为是,则误主上知见。臣职当辅导,不得不辨。
    先生在经筵,每当进讲,必宿斋豫戒,潜思存诚,冀以感动上意,而其为说,常于文义之外,反复推明,归之人主。一日,讲“颜子不改其乐”章。门人或疑此章非有人君事也,将何以为说,及讲既毕,文义乃复。言曰:“陋巷之士,仁义在躬,忘其贫贱。人主崇高,奉养备极,苟不知学,安能不为富贵所移?且颜子,王佐之才也,而箪食瓢饮;季氏,鲁国之蠹也,而富于周公。鲁君用舍如此,非后世之鉴乎?”闻者叹服,而哲宗亦尝首肯之。不知者或谓其委曲已甚。先生曰:“不于此尽心竭力,而于何所乎?”上或服药,即日就医官问起居,然入侍之际,容貌极庄。时文潞公以太师平章重事,或侍立终日不懈,上虽谕以少休,不去也。人或以问先生曰:“君之严,视潞公之恭,孰为得失?”先生曰:“潞公四朝大臣,事幼主,不得不恭。吾以布衣职辅导,亦不敢不自重也。”尝闻上在宫中起行漱水,必避蝼蚁。因请之曰:“有是乎?”上曰:“然,诚恐伤之尔。”先生曰:“愿陛下推此心以及四海,则天下幸甚。”
    一日,讲罢未退,上起凭槛,戏折柳枝。先生进曰:“方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折。”所讲书有“容”字,中人以黄覆之,曰:“上藩邸嫌名也。”先生讲罢,进言曰:“人主之势,不患不尊,患臣下尊之过甚而骄心生尔。此皆近习辈养成之,不可以不戒。请自今旧名、嫌名皆勿复避。”时神宗之丧未除,而百官以冬至表贺。先生言节序变迁,时思方切,请改贺为慰。及除丧,有司又将以开乐致宴。先生又奏请罢宴曰:“除丧而用吉礼,则因事用乐可矣。今特设宴,是喜之也。”尝闻后苑以金制水桶,问之,曰:“崇庆宫物也。”先生曰:“若上所御,则吾不敢不谏。”在职累月,不言禄,吏亦弗致,既而诸公知之,俾户部特给焉。又,不为妻求邑封。或问之,先生曰:“某起于草莱,三辞不获而后受命。今日乃为妻求封乎?”经筵承受张茂则尝召诸讲官啜茶观画。先生曰:“吾平生不啜茶,亦不识画。”竟不往。文潞公尝与吕、范诸公入侍经筵,闻先生讲说,退,相与叹曰:“真侍讲也。”一时人士归其门者甚盛,而先生亦以天下自任,论议褒贬,无所顾避。由是,同朝之士有以文章名世者,疾之如仇,与其党类巧为诋谤。
  一日赴讲,会上疮疹,不坐已累日。先生退诣相臣,问:“上不御殿,知否?”曰:“不知。”先生曰:“二圣临朝,上不御殿,太皇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而大臣不知,可乎?”翌日,宰臣以先生言,奏请问疾,由是大臣多不悦。而谏议大夫孔文仲因奏先生“汙下憸巧,素无乡行,经筵陈说,僭横忘分,遍谒贵臣,历造台谏,腾口闲乱,以偿恩仇,致巿井目为五鬼之魁,请放还田里,以示典刑。”
    八月,差官勾西京国子监。先生既就职,再上奏乞归田里,曰:“臣本布衣,因说书得朝官。今以罪罢,则所授官不当得。”三年,又请,皆不报,乃乞致仕。至再,又不报。五年正月,丁太中公忧去官。
    七年,服除,除直秘阁,判西京国子监。先生再辞,极论儒者进退之道。而监察御史董敦逸奏,以为有怨望轻躁语。五月,改授管勾崇福宫,未拜,以疾寻医。
    元祐九年,哲宗初亲政,申秘阁西监之命,先生再辞不就。绍圣间,以党论放归田里。
    四年十一月,送涪州编管。门人谢良佐曰:“是行也,良佐知之,乃族子公孙与邢恕之为尔。”先生曰:“族子至愚不足责,故人情厚不敢疑。孟子既知天,焉用尤臧氏?”
    元符二年正月,《易传》成而叙之。三年正月,徽宗即位。移峡州。四月,以赦复宣德郎,任便居住,还洛。十月,复通直郎,权判西京国子监。先生既受命,即谒告,欲迁延为寻医计,既而供职。门人尹焞深疑之,先生日:“上初即位,首被大恩,不如是,则何以仰承德意?然吾之不能仕,盖已决矣。受一月之俸焉,然后唯吾所欲尔。”建中靖国二年五月,追所复宫,依旧致仕。
    崇宁二年四月,言者论其本因奸党论荐得官,虽尝明正罪罚,而叙复过优。今复著书,非毁朝政。于是有旨追毁出身以来文字,其所著书,令监司觉察。先生于是迁居龙门之南,止四方学者曰:“尊所闻,行所知,可矣,不必及吾门也。”
  五年,复宣义郎,致仕,时《易传》成书已久,学者莫得传授。或以为请,先生曰:“自量精力未衰,尚觊有少进耳。”其后寝疾,始以授尹焞、张绎。
    大观元年九月庚午,卒于家,年七十有五。于疾革,门人进曰:“先生平日所学,正今日要用。”先生力疾微视曰:“道着用,便不是。”其人未出寝门而先生没。
   初,明道先生尝谓先生曰:“异日能使人尊严师道者,吾弟也。若接引后学,随人材而成就之,则予不得让焉。”先生既没,昔之门人高弟,多已先亡,无有能形容其德美者。然先生尝谓张绎曰:“我昔状明道先生之行,我之道盖与明道同。异时欲知我者,求之于此文可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