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时光:游走万仙山,郭亮西线白龙洞

标签:
盛夏避暑万仙山郭亮郭亮区域西线白龙洞唐僧拜佛 |
分类: 巍巍太行┈┈游记 |

02.万仙山景区郭亮区域西线导览图。

03.(接上篇)从滑道入口处北行约200米,峡谷右侧是白龙峰,峰下即白龙洞。

04.白龙峰。

05.回望, 白龙峰下步道分成两岔,峡谷西侧(图右)是从滑道入口处过来的步道,峡谷东侧(图左)是下山的步道。当然啦,因为是环线,如果您先走的是环线的右边,那“下山的步道”就是上山的步道。这么说有些拗口哈,参见西线导览图就一目了然了。

06.沿途景色。

07.沿途景色。

08.走近白龙洞。

09.走近白龙洞。

10.路边导览图。

11.白龙洞到了。

12.白龙洞到了。

13.白龙洞简介碑。

14.白龙洞简介碑。

15.白龙洞地质知识简介碑是这样写的: 白龙洞是地下水沿岩层裂隙进行溶蚀和机械侵蚀而形成的地下空洞。原裂隙位于谷底,谷中的溪水贯入裂隙后不断对四壁冲刷和溶蚀,使裂隙逐渐扩大、延伸,即形成溶洞。地壳抬升后,溶洞上部节理及裂隙中的滞水沿洞顶、壁下淋,淀积了由碳酸钙组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塔、石花等多姿多彩、造型优美的像形群体,拟人拟神,惟妙惟肖, 似金鸡报晓、金刚怒目, 若麻姑献寿、百佛朝祖,无不令人感叹自然造化的奇妙。

16.白龙洞洞口,高约5米,宽约4米。

17.白龙洞洞口。

18.白龙洞洞口。

19.走进白龙洞。

20.白龙洞发现于唐代,兴盛于宋清,为历代先民朝拜龙神之地。 相传白龙王子肇劫避于此洞修行养道,后经佛祖点化,修成正果,于是命名为白龙洞。

21.洞内供奉白龙王子的佛龛。
据说白龙洞有一个非常神奇的现象,那就是求雨习俗。每当久旱不雨时,当地百姓会戴着柳条编成的帽子,前来白龙洞祈祷普降甘霖,说来也奇怪,很快就会大雨降落;当阴雨连绵不见天晴时,百姓前来求晴,天很快就会放晴。

22.心诚则灵,有求必应。

23.白龙王子佛龛。

24.洞顶的白龙腾云塑像。

25.白龙洞岔洞甚多,洞中有洞,幽深无底。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解放军某部4个侦察员带仪器进洞探底,在里面钻了两昼夜,行至5000余米仍不见底,因为洞底深处钟乳石连结,不便行走,只得退出。 现照明线路架设300余米,游人可深入其中观赏白龙腾云、倒挂金钟、飞瀑流泉、玉莲托佛、定海神针、罗汉布阵、仙女迎客、双螺探天、七级浮屠、金鸡报晓、麻姑献寿等众多奇景。
可惜我来时洞内照明未开,进洞十余米即见铁门封堵,不得前行。看来跟红龙洞一样,也是因疫情(来时是2021年7月)封洞了。

26.无奈得很啊,借几幅网络图片来让诸位看官领略一下白龙洞内天地造化的奇景吧。

27.(网络图片)

28.(网络图片)

29.(网络图片)

30.(网络图片。感谢原创作者。)

31.准备出洞。

32.由内向外看白龙洞洞口。

33.白龙洞洞口看对面山峰。

34.出白龙洞,沿步道下行。

35.沿步道下行。

36.沿途景色。
注意看:正前方山岭上显现一大一小两座山峰,大者(圈中右侧)浑厚大气,端坐如钟,貌似如来;小者(圈中左侧)清秀谦逊,博冠披裟,形似唐僧。如来神定气闲,仿佛在认真倾听,唐僧正襟危坐,口中念念有词,正如一幅活生生的唐僧拜佛展现于游客的眼前。

37.再看一下唐僧拜佛竖幅图片。

38.唐僧拜佛简介碑。

39.沿途小景。

40.沿V字型峡谷中步道继续下行,前方即是珍珠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