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2023-05-21 12:53:12)
标签:

长江三峡

秭归凤凰山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

屈原祠

山门·南碑廊

杂谈

分类: 寻古访胜┈┈游记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02.清晨,6时许,秭归港。也不知游轮是啥时候停泊的,反正西陵峡的西段已在睡梦中过去了,无以得见是什么模样。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03.秭归港。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04.秭归港。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05.710分,开始出港。挥别相处了两夜一日的长江观光5号游轮,乘大巴去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06.740分,来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07.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位于秭归新县城凤凰山,北枕高峡平湖,西依秭归新县城,东南毗连三峡大坝, 景区总面积约500亩,有24处峡江地面文物集中搬迁复建于此,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屈原祠、屈原衣冠冢为主的屈原纪念园区;以新滩古民居、峡江石刻、峡江古桥等为重点的三峡古民居区;以及屈原文化艺术中心、滨水景观带等景点。(点击可看清晰大图,本篇所有图片均可点击看大图。)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08.“屈原故里”牌楼,由老县城搬迁而来。 牌楼旁边的两通石碑写得很明白:秭归不仅是屈原的故里,而且还是王昭君的故里。“秭归渊远,熊绎故疆。汉置归府,古称丹阳。……”啊。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09.屈原祠。占地面积约30亩,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原址在归州古城东5里的屈原沱。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屈原祠因水利工程修建而两易其址。 19767月,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兴建,屈原祠迁往归州向家坪。200611月,因三峡工程兴建,屈原祠再次迁建至秭归凤凰山,并于20106月对外开放。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10.屈原祠前的屈原广场。屈原广场距三峡大坝直线距离仅1.6公里,尽管当天雾蒙蒙的,站在广场上仍可以清楚地看到三峡大坝的雄姿。

在几乎所有写屈原故里的游记里,都说这里距三峡大坝直线距离为600米。 这样的说法来自于百度的介绍。鄙人认为这个说法是不对的,目测怎么着也得1.5公里左右,地图测距屈原广场距三峡大坝直线距离为1.6公里。隔江相望,600米?开玩笑呢,这是长江,这是三峡水库坝前库区,您以为这是一条小河沟、一个小水坑呢。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11.屈原广场。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12.来得比较早,屈原祠还没开园呢,山门外已聚集了大批游客在等着入内参观。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13.屈原祠山门前。





14.755分,入园仪式开始。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15.入园仪式。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16.入园仪式。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17.两名身着古装的男女演员在台阶上走了几个来回,说了些什么,咱也没看懂没听清,这就是入园仪式了。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18.8时整,入园仪式结束,游客们鱼贯进入屈原祠。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19.我们的团(650团)在集合人数,准备进入。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20.屈原祠山门建筑风格独特,正面看去,三面牌楼,六柱五间,三级压顶,通高20米。 郭沫若先生手书屈原祠三个苍遒的大字镶嵌在牌楼上方正中的天明堂;襄阳王树人所书的孤忠流芳分嵌左右额枋;大门门储匾额上闪烁着光争日月四个金光灿灿的大字。山门色彩匠心独具,立柱土红色,墙面白色,屋面绿色琉璃瓦。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21.山门门洞一侧的安全通道及设施分布示意图。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22.正好以此分布示意图为原图来自制一幅屈原祠的平面布局图(因网上找不到)。 屈原祠基本上坐西向东,平面采用中轴对称布局,从前往后中轴线上依次是山门、前殿、后殿等祭祀主体建筑,两侧则配以厢房、碑廊、陈列室和配殿等辅助性展陈建筑。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23.再来看一幅网络航拍图片,可以直观地看到屈原祠依山就势,逐级抬高,依纵深轴线方向形成七重台地。 山门、前殿、后殿均系歇山大屋顶,铺青色筒瓦,屋脊及兽件采用楚地风格,其它建筑屋面铺小青瓦,正脊小青瓦垒砌。四周桔林、桃园环绕,布局合理,相得益彰,幽静雅致,环境宜人。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24.进山门,第一重台地,南侧厢房。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25.第一重台地,北侧厢房。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26.双向三层台阶通往第二、三重台地。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27.跟着导游上台阶。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28.回望山门。山门从背面看去,重檐歇山,三层楼阁,与正面的牌楼式大不一样,好像是另一座建筑似的。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29.回望山门。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30.第三重台地,前殿,单檐歇山顶。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31.第三重台地,前殿。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32.第三重台地,前殿南侧后望。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33.第三重台地,南侧碑廊侧门。 南、北两座碑廊从侧门(在第三重台地)看上去是一层,从正门(在第二重台地)看上去是两层。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34.南碑廊。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35.南碑廊。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36.南碑廊。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37.南、北碑廊均为正方“回”形建筑,廊中碑刻从归州老祠搬迁而来,书写工整,雕工流畅,图文并茂。 南碑廊主题为逸响伟辞,展示了屈原一生著作诗篇的碑刻,包括《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北碑廊主题为诗咏屈子,展示了历代名家吟咏屈原诗文的碑刻,其中有李白、杜甫、苏轼、文天祥等诗人歌颂屈原的诗句。(北碑廊因时间关系,未去)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38.南碑廊花窗小景。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39.南碑廊花窗小景。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40.《离骚》碑刻。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41.《九歌·东皇太一》、《九歌·云中君》、《九歌·湘君》碑刻。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42.《九歌·山鬼》、《九歌·国殇》、《九歌·礼魂》碑刻。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43.《天问》碑刻。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44.一通通厚重缄默的碑刻壁立碑廊,一拨拨天南地北的游客穿梭其中,石碑终无言,游客会离散。 我耳畔仿佛又响起了诵声朗朗:“秭归渊远,熊绎故疆。汉置归府,古称丹阳。……端午习俗,代代承扬。千载文明,万世其昌。”                                                           (未完待续)


三峡之旅: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圣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

45.长江三峡主要景点分布暨下水(奉节→宜昌)游览实时示意图。

本篇在屈原故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