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都青:拜水都江堰(七)玉垒山—从安澜索桥至二王庙

标签:
都江堰安澜索桥玉垒山二王庙文小化博客 |
分类: 寻古访胜┈┈游记 |


安澜索桥位于金刚堤鱼嘴之南,以分江亭(也叫金刚亭)为中心,向东跨内江,向西跨外江,是都江堰极具特征的景观。现在西边的外江段索桥封闭检修,东边的内江段索桥正常通行。过内江段索桥可到玉垒山片区。

安澜索桥是我国著名五大古桥之一,修建具体年代不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安澜桥的修建,至少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
安澜索桥古名“珠浦桥”,宋淳化元年改称“评事桥”,明末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建新桥更名为“安澜桥”。当时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320米。

1962年对索桥进行维修,改竹底绳为钢缆绳,改扶栏竹绳为铅丝绳。1964年岷江洪水暴发,全桥被毁。1974年重建,因兴建外江水闸,新建的索桥比原址下移100多米,桥身也缩为240米,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钢筋混凝土桩。

索桥上远望岷江上游。

索桥上看内江上游东岸。

索桥上远望内江下游。

索桥上看内江下游东岸。

索桥靠东桥墩上写有“夫妻桥”三个大字。这又是肿么回事呢?
原来索桥明末毁于战火,改为船渡,河东西交通不便,时生险情。清嘉庆八年(1803)邑人何先德倡建索桥,建桥时其妻杨氏亦出力不少,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遂将建成的索桥称之为“夫妻桥”。

过索桥。

临近索桥东头桥头堡,索桥就要过去了。

走过安澜索桥就是都江堰景区的玉垒山片区。该片区比前面走过的离堆公园片区、水利工程片区加起来还要大许多,有秦堰楼、二王庙、玉垒关、玉垒阁、西关、松茂古道、城隍庙等景点。我们跟团游时间很紧,也不知道能去看几个。
另,上面这幅“玉垒山片区游览图”中的“玉垒山公园出入口”在原图中画在左上角,我认为位置是错误的,于是给它改画到左下角来了。

安澜索桥东桥头堡。

安澜索桥东桥头堡。

东桥头堡东面隔路有一座建在高台上的敞轩,悬挂的匾上写着“天下爱情第一桥”,这说的也是何先德夫妇建桥这桩事。

沿此路向前(北)可去景区北大门。未去。

沿此路向前(南)可去二王庙正门,我们未走这条路,走的是另一条近路。

紧邻敞轩南面有安澜索桥陈列室,门口立有何先德夫妇雕像。

回望刚走过来的安澜索桥。

从“天下爱情第一桥”敞轩往后有环形石阶可登玉垒山。

石阶起点处“道源”刻石。

“道源”刻石上面是堰功堂,未去。

我们跟着导游,走的是堰功堂南面的一条路,说是去二王庙。不对呀,看地图去二王庙正门不走这里呀。

管他呢,走起。

上山石阶路很陡,游客很多。

上山石阶路很陡,游客很多。

上山石阶路旁的堰功堂。

到一三岔路口,往左(北)是堰功亭(已在堰功堂上面),往右(南)说是去二王庙。

堰功堂沉香阁。

沿此路往北可去秦堰楼。

秦堰楼简介牌。秦堰楼未去。

往右(南)过一石桥,见一圆拱门。

拱门上赫然写着“二王庙”。

哈哈,转晕了。当时真是给转晕了。直到发本文时,我对照着地图与所拍的片子,才慢慢地整明白当时我们进二王庙的路线,整明白我们进二王庙的这个小拱门既不是二王庙的正门,也不是后门,而是它的西苑门(准确地说是二王庙的北门。其实我现在仍不明白为什么二王庙的北面叫“西苑”,南面叫“东苑”。)(点击可看清晰大图)

进西苑门,迎面是一栋二层楼。

从二层楼底层中一间穿过去,来到它的正面,知道这建筑是财神殿。

该二层楼底层是财神殿,二楼是茶楼。

财神殿前廊下正在拍片者即本人也。

我拍财神殿前的石雕犀牛。

石雕犀牛。

财神殿前看二王庙中院。

从这道月亮门进去,是中院,图中看到的建筑是二王庙大殿的侧面。

好,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二王庙的平面图,了解一下它的大概。
二王庙位于岷江东岸玉垒山麓。 初建于东汉,时为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齐建武年间(494—498),益州刺吏刘季连迁望帝祠于郫县,改祀李冰父子于此,更名“崇德庙”,后亦有“江渎庙”、“李公庙”、“秦太守李公祠”、“真常道院”、“川主庙”、“显英王庙”等称。五代以后,李冰父子相继封王。北宋时,宋太祖诏修崇德庙,扩大庙基,增塑二郎像,故又名“二郎庙”。清雍正五年,四川巡抚宪德在《禀捐春秋祭典碑》中始称“二王庙”,沿用至今。唐、宋、元、明、清、民国年间均有修葺,2008年前所存建筑多为清末民初所建。2008年汶川地震中,二王庙将近九成建筑遭到严重损毁,灾后作为“文物重建一号工程”,投入资金1.1亿元恢复重建,千年道观又焕发青春,再展风采。值得一提的是:二王庙古建筑群灾后抢救保护工程获得了国家文物局授予的“优秀文物保护工程特别奖”,新中国成立以来,此项殊荣仅授予过布达拉宫和二王庙。
二王庙占地五万余平方米,分东、西两苑,东苑为园林区,西苑为殿宇区,背靠玉垒青山,面朝千年古堰,隐逸于苍翠古木之中,极为幽静。主建筑约一万平方米,从乐楼(正山门)起,庙内建筑分主殿三重,配殿十六重,规模宏大,文物丰富,看点颇多。
我们是从西苑门进入二王庙的,这里在二王庙的中部。进去后在导游带领下,几乎未做什么停留,便匆匆穿过中部,从东南后门出去奔下一个景点了。(参见平面图上的所经红色路线)不能说木进过二王庙,但似乎更像是借道二王庙,或是从二王庙路过。跟团游嘛,就这样,呵呵。

二王庙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借用一幅网络图片看看它的全貌(其实并不全,大照壁以下部分木有)吧。看出来整座庙宇建筑密度高,布局严谨紧凑,不受中轴线束缚,从下向上依山就势,叠落而筑,层层殿宇,起伏有序,梯回廊转,曲折幽深,移步换景,主次分明。园中植满各种名贵花木,古木参天,林荫蔽日,实为游览观光胜地。

大殿侧面。

大殿前廊。

大殿前廊。

大殿是二王庙的主殿,殿内供奉李冰之子二郎塑像。

大殿前左右两侧各建有一座字库塔。

大殿对面是戏楼。
戏楼之西(即二王庙的前半部分)未去,无从得知其样貌。

从大殿往后走,在大殿后廊看二殿。二殿殿内供奉李冰夫妇塑像。

从二殿旁继续往后走。

继续往后走。

在东南后门处回望大殿。

在东南后门处回望大殿。

在东南后门处回望大殿。

在东南后门处回望大殿。

在东南后门处回望二王庙其它建筑,这一块好像是文物陈列室吧。

别了,二王庙。

出东南后门,继续沿石阶路爬山,去下一个景点玉垒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