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游走琼北海口市骑楼老街特色街区南洋建筑风格 |
分类: 通衢越巷┈┈游记 |


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2009年6月,它以其唯一性、独特性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您千万别认为骑楼老街是一条街。实地走下来,才知道海口骑楼老街并不只是一条街,它准确地说是一个街区,是几条老街道的统称。骑楼建筑主要分布于海口市的新华北路、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北路,这四条路上的骑楼保存完整(当然包括后建的),几乎路两旁全是;在长堤路、大兴西路、解放东路、水巷口路这四条路上也有少量骑楼,只是木有连成全线,断断续续罢了。
骑楼老街覆盖面积约2平方公里,总长4.4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层骑楼建筑近600栋, 它们大多是上世纪初陆续从南洋回来的华侨效仿当时的南洋建筑风格所建。据资料介绍老街上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但街道两旁最主要的建筑还是上世纪初建成的骑楼,这也是它为什么被叫做“骑楼老街”而不是“骑楼古街”的原因了。
所谓“骑楼”,是指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后退这部分是柱廊,属公共人行空间;所以它的二层以上等于是伸出来骑跨在街道上的,这就是骑楼得名的原因。既然楼房的一层是人行道,那么相连着的一座座楼房都是这样,否则这人行道就断了。这样有遮盖的人行道有多种功能,最主要的就是挡避风雨侵袭和炎阳照射,营造成凉爽的环境。这是为适应南方的气候而建造的,它曾经是我国华南地区城镇沿街的主要建筑形式。
海口的骑楼老街,几百栋骑楼相连成片,形成优美的天际线,很有气势。骑楼的柱廊、门窗、凭栏、墙面大多布满优雅细致的雕塑和装饰,其风格或文艺复兴式、或巴洛克式、或南洋式,既融汇中西,又自成一体,颇符合海南人宽容四海的胸襟。
闲来无事,约上三五好友,倘佯在百年沧桑的老街上,寻找它昔日的荣光,感受那怀旧的情绪,亦是快事一桩。

骑楼老街是个开放的街区,有许多出入口。我们是从竖有骑楼老街文物标志碑处,即新华北路进入街区的。

新华北路原名“新兴街”,1924年改名新华北路。上世纪30年代新华北路非常繁华,当时人称“海口的银座”。今天新华北路上,传统裁缝店、平民服装店、鞋店、茶楼、小食店比比皆是,家家生意兴隆。

新华北路。

新华北路与大兴西路丁字路口。

新华北路店铺。

历经百年岁月,有些老骑楼因为多种原因消失了,人们就在它的原址建起了新楼,这是很正常的,无可厚非,因为旧的去了总会用新的代替嘛。虽然为了建筑风格的统一,新建筑的大格式还是骑楼,但那种历史感、沧桑感木有了,这也是很正常的,无可厚非,因为如果是在前几十年修建、翻建或新建的,人们尚缺乏古建的保护修复意识,更不会去遵循“修旧如旧”、“建新如旧”这些古建筑的修建原则。像这座新华北路的琼南酒楼虽然是近百年的老字号,但他家的楼房怎么看上去都是新的,好在从整体观感上来看基本上无伤大局。

新华北路。

过新华路与解放路十字口,往南是新华南路。沿新华南路往南走到与西门外街丁字口处,返回。
您注意到了么?新华南路的路面是柏油铺的,而骑楼老街的核心街区,也就是骑楼最集中的几条路面都是地砖铺的(可参看前几幅图)。看路面铺设材料,这是一条区分是否骑楼老街核心街区最直观的方法,您只要稍加留心就会察觉得到。既然已出了核心街区,那就不再往前走了,返回,咱是专门来看骑楼老街的嘛。

返回路过新华路与解放路十字口,路口往东是解放东路,路不宽,路两旁有骑楼,鉴于它是柏油路面不属核心街区,木有去。

十字路口往西是解放西路,路很宽,这完全是一条现代化的大街,路两旁木有骑楼的影子。反而倒去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一位同伴在解放西路西头的骑楼风情小吃街等我们会合。这个骑楼风情小吃街嘛,后发博文将会写到它,我对它甚不感冒,理由嘛,您看过就知道了。

新华北路,返回途中。看看,是地砖铺的路面吧。

返回再次路过新华北路与大兴西路丁字口。到这里是中午12点,就在这家广福隆馄饨店简单吃了一碗馄饨,味道嘛,一般。

饭后沿大兴西路东行。大兴西路极窄,说是“街”其实更像一条胡同,路两旁木有几座骑楼,走它是为了去博爱北路,再到中山路,最后返回新华北路,这样就可以走一个大致的“口”字形,不走回头路。(参见前面的“骑楼老街导览图”)

博爱北路。博爱路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博爱”精神而命名的,是老海口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也是老城区南北走向最长的街道,据说著名的四牌楼便在这条街上。
到大兴路与博爱北路十字口后,往南走了一段。

博爱北路。

博爱北路。

博爱北路上的老字号。

博爱北路振龙坊,隐藏在喧嚣老街区里的一条老巷弄。

博爱北路与解放东路丁字口。注意,再往前走就是柏油路面,不属于核心街区,返回。
如果至此不返回继续往前走,是不是能看到四牌楼呢?不晓得。因为木看到四牌楼,我回来后上网搜四牌楼的图片,费了好大劲也木搜到。是不是有700多年历史的四牌楼现在已不存在了呢?说不清。
其实,四牌楼只不过是海口骑楼老街其历史上限的一个符号罢了,它并非骑楼老街的魂魄,也不是骑楼老街的骨肉,即使它还在,能看到,也不是骑楼老街的代表,它恐怕与骑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另一种建筑物。所以返回是对的。

博爱北路上的老字号。

博爱北路店铺。

博爱北路上的老字号。

博爱北路店铺。

博爱北路少史巷。

博爱北路上的老字号。

博爱北路与中山路丁字口。

中山路原名“环海坊”,是海口的最早的商业街,在这个城市中已蜿蜒了300多年,因传说孙中山先生在这里休息过,1924年改名中山路。中山路很短,但店铺密集,寸土寸金,当地人说这里是“一铺养三代”,可以看得出这条街的客流很是旺盛。
中山路是海口骑楼老街修复保护工程中才完成不久(2012年底竣工)的一条街,所以看上去有些“焕然一新”,不知您对此怎么看?街面是整洁多了,最起码那些横七竖八乱糟糟的电线网是基本看不见了,但沧桑味道和烟火气息也流失了不少。

中山路上的老字号。

回望中山路与博爱北路丁字口。

中山路上的老字号。

中山路店铺。

中山路做为修复保护完成不久的一条街,除了看不到妨碍观瞻的电线网之外,它路面上基本看不到机动车,是典型的步行街,两旁还布置了许多供游客休憩的遮阳伞、座椅,还有一些雕塑、花池什么的,这些都使环境显得休闲优雅。

中山路,游客。

中山路上的老字号。

中山路店铺。

中山路店铺。

中山路,休息的游客。

中山路,游客。

中山路小景。

中山路,相机拍拍,手机拍拍。

中山路。

中山路。

中山路,卖水果的大嫂不让拍。

中山路,小游客。

中山路,邱氏老宅前拍婚纱的新人。

中山路,游客。

中山路上的老字号。

中山路,同行的老李。

中山路,天后宫。外观是南洋风格,内部则是纯中国传统式的。
天后宫将另文介绍。

中山路。

中山路一家工艺品首饰店。

砗磲工艺品。

在这家店买了几串砗磲项链和手串。

中山路,古旧和新生。

中山路上的老字号。

中山路。

中山路。

中山路,路旁盛开的三角梅。

往前走是中山路与新华北路的丁字口。转了一圈又回到起初的入口处来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