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2018-09-27 19:06:16)
标签:

旅居海南

三亚

天涯海角游览区

海滨风景

天涯文化

分类: 观山览水┈┈游记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天涯海角游览区位于三亚市西南23公里处,因景区两块巨石分别刻有“天涯”、“海角”而得名。

天涯海角游览区,以其美丽迷人的热带海滨风光、悠久惟一的历史文化──天涯文化驰名海内外,是海南的标志性景区、第一旅游品牌。

游览区背依马岭山,面向南海,碧海、青山、白沙、巨磊、礁盘,浑然一体,椰林、波涛、渔舟、鸥燕、云霞,辉映点衬,形成了南国独特的椰风海韵。

“天涯海角”一词,最初被古时的人们用以表达一种思念异乡的情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流传千载的著名诗句,承载了丰富深刻的天涯文化内涵。

天涯海角,那是多么形同虚设、或者遥远而难于临至、或者需经千辛万苦才能到达的地方啊。

今天,我们来了。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进大门是一条往南走向海边的景观大道。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这条大道也叫“天涯海角广场”。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天涯海角广场。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我们来时是早晨,高大的椰树、绚丽的花草都沐浴在暖暖的阳光中。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走过天涯海角广场,是爱情广场。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爱情广场正中是“天涯海角星”雕塑,是为纪念国际永久编号为第9668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天涯海角星”而建立的。雕塑运用古代天文仪器──浑仪、赤道经纬仪的形象特征,融入天文学元素,由三个圆弧构成,分别代表子午环、赤纬环、赤经环。雕塑中心有一颗水晶制星体,代表遨游在浩渺宇宙中的“天涯海角星”。雕塑底座半弧形地球突出中国地图中的三亚位置,表明三亚这颗美丽璀璨的南海明珠与宇宙中那颗耀眼的天涯海角星交相辉映。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换个角度看天涯海角星雕塑。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爱情广场南侧有两座雕像,一座是路博德像,一座是马援像。此二人均是汉朝名将,为海南的开拓立下了千古之功,被封为伏波将军,在海南民间一直被当做圣灵顶礼膜拜。

图为路博德雕像。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过爱情广场,到海边向正南望去,有两块巨石若即若离,交叉叠立,分别刻着“日”、“月”两个字,这就是著名的日月石,寓意天涯海角,日月同辉。

两石构成“心”型,相依相偎。围绕着这两块石头有很多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所以它也叫“爱情石”。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远望日月石。我当时有些懒惰,嫌换长焦头麻烦,所以只能拍成这样了。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步行至此,要想去看著名的天涯石和海角石,需转弯向西,有步道、电瓶车道,也可沿着沙滩一路走去。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天涯海角游览区除了包含着深厚的天涯文化外,也充溢着丰富的爱情文化。这海誓山盟的地方,不仅在空间上圆了无数人浪迹天涯海角的梦,也在时间上圆了无数人相伴一生一世的梦。年轻情侣也好,老夫老妻也好,茫茫人海中从相识、相知到相伴,是难得的缘分,能够并肩同游天涯海角更是缘分中的缘分,陪你到天涯海角,爱你到海枯石烂,这里可以说是宣泄这种情绪的最佳之地了。

你看路边这石头上不就刻着“情定天涯海角,相爱白头到老”么?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远望日月石,远望爱情石。

近处这些礁石是“神象沐海”象形石。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远望日月石,远望爱情石。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游船码头。从码头乘船可去近距离观看日月石等六处岩石景观和一处历史遗址。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玉兰含苞”象形石。

沙滩一线有许多这样的象形石,至于像不像,一要看角度,二要发挥您的想象力。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您看,这个角度看就有些玉兰含苞的意思了。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赵朴老题诗石。图中字有些小哈,看不清吧?我给您摘录下来吧:“不知何处有天涯,四季和风四季花;为爱晚霞餐海色,不辞坐占白鸥沙。── 一九九四年一月二十四日 赵朴初”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小海湾。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小海湾。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沿海滩继续前行。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海判南天”刻石到了。这是天涯海角游览区最早的一块摩崖刻石。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其实中国最早的天涯海角并不在这里,宋元时钦州有“天涯亭”,廉州有“海角亭”,它们现在属于广东管辖。清朝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开始,进行全国天文大地测量。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大臣苗受、绰尔代和法国耶稣会士汤尚贤三位钦差于此主持测绘并剖石刻写“海判南天”四个大字。“海”指的是中国南海,“判”是分的意思,“海判南天”就是把中国南海划分为南海和南天的意思。正因为重新划定了南天的界限,后人才逐渐把海南认定为天涯海角。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天涯海角并非地理位置上的尽头,大概古人也不会认为天涯海角以外就是无人烟之地,今人更不会这么认为了。不信?您看一架飞机正从南面飞来。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海判南天”刻石西侧十几米处是“南天一柱”刻石。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南天一柱石是一高耸的圆锥形奇石,高约7米,尤如一支神柱背倚大海,擎天拔地,任由惊涛骇浪冲刷,依旧巍然不倒,独立南天。

史书记载,清宣统年间,末帝登基,朝廷颓败,民不聊生,屡遭外辱,就连南方唯一的海上屏障──南海舰队,也在中法马尾港海战中全军覆没。崖州知州范云梯苦心经营海南,期望海南岛能成为祖国山河的一根擎天玉柱,故题刻“南天一柱”于巨石之上,这既是祈求国家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也是激励国人重振河山,自强不息。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南天一柱独树于石磊之间,屹立于南海之滨,雄奇壮观,也为这柔情的海景增添了几分坚强。

南天一柱石也被称为“财富石”,第四套人民币二元面值那张背面印的就是它啦。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继续西行,远远地看到大名鼎鼎的“天涯”刻石了。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天涯石是游览区的标志和象征,它高10.8米,周长约66米,圆中见方,方中呈圆,依山傍海,独占一角。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清朝雍正五年1727),崖州知州程哲路过此地,遥望海天尽头处,心中有感而发,遂在这块巨石上刻下了“天涯”二字,算来已有291年的历史了。如今游览区远近闻名,每天都有大批游人涌来,“天涯”二字可谓功不可没,一字连城了。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天涯石下方还刻有“海阔天空”四个隶书体大字,据传是清末文人所题,但题刻者和题刻时间有待考证。

天涯石也被称为“平安石”,它面朝东方,四平八稳,虽经亿万年海浪冲刷和风雨剥蚀,仍笑傲苍苍天云之下,盘踞滔滔南海之滨,引得无数来自天南地北的游人在它面前祈福平安。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继续西行。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游览区的另一个标志和象征──“海角”刻石遥遥在望。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一步步走近海角石。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一步步走近海角石。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这是海滩上矗立着的一大片花岗岩巨石,高峻雄奇,顶天立地,恰似天造地设的铜墙铁壁伫立在南海海边,最高的尖石上题刻着“海角”二字,与“天涯”二字遥相呼应,构成了完整的天涯海角。

“海角”二字是由琼崖守备司令王毅率部抗日时,也就是19391月题写的,意欲与日寇背水一战,绝处逢生。艰苦七年抗战后,王毅司令作为海南岛的受降将军接受了日军的投降,所以海角石又被称为“幸运石”。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海角石处于游览区的最西端,看过海角石就等于把整个游览区基本上看完了。原路返回。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