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蜀行·峨眉山树与蛇传奇的白龙洞

标签:
峨眉山古德林千年桢楠王白龙洞白娘子传奇 |
分类: 寻古访胜┈┈游记 |
(接上篇)从一线天返回清音阁后,觉得还有时间,遂决定再去万年寺看看。
在山路上回望清音阁。
从海拔710米的清音阁至海拔1020米的万年寺虽只有两公里的路程,海拔却拔高了300多米,所以一路几乎都是这样的台阶。
路边一位太婆在兜售首饰等小玩意,穿花衬衣的哥儿们与太婆讨价还价了半天,临了也木买一件。
生意木做成,花衬衣走了,太婆便迁怒于我:“拍啥子拍?”呵呵。
这只狗狗不管那么多,只管酣睡。
挺奇特的一棵树,更奇特的还在后面呢。
这俩抬滑竿的,不知什么发生了争执,但他俩吵的具体是什么,我基本上木听懂。
一路走来几乎都是这样的台阶,但绿意盎然,并不觉得多累。
峨眉的绿,是种润眼悦心却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色彩。这种绿,从初抵峨眉山下的那一刻起,就能一直沁到您骨子里,这在俺的前几篇博文中已多有介绍。徒步登山前往峨眉山的各座寺庙,踩着长满青苔湿漉漉的石阶路,呼吸着山里混杂着草香的空气,听着山民纯情流露的各种乡音,就这样一步步最终到达目的地,真是个“痛并快乐”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放松身心,清心润肺,沿途还能饱览清幽的峨眉胜景,观灵猴,赏花草。且徒步健行这个过程,当您去观察、去享受它时,一路行来,您会慢慢领略峨眉人和峨眉山的精神,永远是积极向上又恰到好处、最懂生活、最懂享乐、最热情又最脉脉……
山路上的狗狗。
清音小食,一个小吃棚。
走到海拔约800米处,是古德林牌坊。
古德林是一片典型的以桢楠等樟科植物为优势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它却是人造林,明隆庆元年(1567)由别传禅师率领众徒所植。僧人们在种树时口念《法华经》,一字一礼拜,按字计株,共植树69777株,周广二里,数十年功夫绿树成林,浓荫蔽日,细雨不透。后人为了纪念别传禅师的功德,于是取名“古德林”。可惜后来遭受破坏,尚存有10余棵古楠,高达数十米,树龄均在400年以上,为后人留下了一片难得的清凉世界。1984年当地驻军和峨眉山管理局职工、佛协僧尼一起,在古德林里重新种植了两万多株楠、柏、松、杉,将来也会成为新的“古德林”。
古德林牌坊上面一点的山路三岔路口,是一株硕大的桢楠。
此树围径510厘米,树高40米,树冠庞大,树形奇特,树姿优美,是峨眉山最大的桢楠树,它不仅仅是峨眉山的“桢楠王”,也是峨眉山的“树王”。
据史书记载,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宋太宗诏令重修万年寺,使寺院香火愈加旺盛,为了方便更多朝圣拜佛香客的往来,就在山路的岔路口栽下了这株桢楠,作为方向的标志。所以该树已有1035年的树龄了。
桢楠王。
“长臂撑开翡翠伞,绿涛直涌碧云天。”历经千年风雨,老树仍给人以生机勃发之感,真真正正地不易啊。
过桢楠王后,是一段相对较平的山路。
另一株桢楠,这样的桢楠沿途比比皆是,浓翠蔽岭。春日里,日光融融,春蔼层层,桢楠林如披着一层薄薄的轻纱,这即是峨眉一景“祗林春蔼”。可惜俺拍不出这种效果来,当然现在也不是春天哈。
桢楠。拍虚了哈。
白龙洞到了。
白龙洞,亦称白龙寺,位于清音阁与万年寺之间, 相聚两座寺院各是一公里,海拔约800米,明嘉靖年间由别传禅师创建,寺后原有上下白龙二洞,相传为白娘子修真之所,寺院因此而得名。过去寺右白岩石上曾刻有“白龙洞”三字,但现在上洞口早被淹没,下洞口也因自然堵塞而封闭。
白龙洞是一座不大的寺院,仅有前后两殿,加上左右配殿,围城一个院落。
白龙洞木有严格意义上的山门,前殿的大门也就是寺院的山门。大门两边的对联上写道:“金顶正当山门暮暮朝朝餐秀色,白龙潜通海穴年年岁岁赏清音”。金顶正当山门,哈哈,够气势。
前殿,亦称三圣殿,殿内正面供奉西方三圣,即中间是阿弥陀佛,左边是观世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
前殿大门外的另一幅对联“白龙洞外点点翠峰迎旭日,古德林中片片绿云带春烟”描绘了寺院四周的迷人景色。
西方三圣的背面供奉的是韦陀菩萨。
过前殿迎面就是后殿,即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前的院子里有两株桫椤树,去网上查了一下,几乎凡介绍白龙洞的文章都要把这两株桫椤树吹嘘一番,说什么是活化石啦、与恐龙同时代啦、弥足珍贵啦。可我在乐山大佛景区看到还有一条桫椤沟呢,沟内的桫椤树大多都比这两株大,株数嘛数不清;离乐山城区不足20公里还有一条桫椤峡谷,谷内连片生长着5万多株桫椤树。白龙洞这两株桫椤树既不大,又非名人所栽,与乐山那里的桫椤树比算么子呢。
看来多走走,多看看,就不会见什么都大惊小怪了;再是千万别把“百度”上的文字简单地往博文里一复制就完事,人云亦云,否则会贻笑大方的。扯远了,打住。
大雄宝殿,这是一座清末建筑。
大雄宝殿供奉华严三圣,即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左边是文殊菩萨,右边是普贤菩萨。
在白龙洞木有停留太长时间,简单一看就出来了,因为当天下午的主要目的地是万年寺,白龙洞只是路过而已。
白龙洞外右后方山路旁有个不大的水池,据说这也是白娘子(即白蛇)修行过的地方。
这是个古老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吧,有一条雌性白蛇,在这里修炼已达千年,颇有几分法力,后游至天庭,偷吃了王母娘娘蟠桃园的蟠桃,道行大增,又回峨眉山继续修炼,终成蛇仙。
还有一条雄性青蛇则在黑龙滩修行,他迷恋白蛇,心猿意马,再加上也没得蟠桃偷来吃,所以功夫木什么长进。
青蛇见白蛇修道成功,便急不可耐,从潭中跃出,强求白蛇与他成亲。白蛇好胜,提出比武定胜负,如打不过愿嫁于青蛇,否则青蛇就得变为她的丫环终身伺奉左右。青蛇一口答应。不想几个回合下来,青蛇便败下阵来,老老实实地成了白蛇的丫环。
后来白蛇变幻成一位身着白衣白裙的美女,自称白素贞白娘子,青蛇也变幻为一青衣少女,取名青儿,二人随江而下来到了杭州,在西湖断桥边白娘子与许仙演绎了一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木来峨眉山之前,还真不知道小青原来是男儿身;也不知道白蛇青蛇到杭州之前原来在何方修仙。博友“疏木林居静落叶在书间”在留评中说“‘妻本是峨嵋一蛇仙,......’白素贞对许仙讲得是明明白白呀!”俺平时不爱听戏,孤陋寡闻,这下知道了,谢谢他啦。
现在,人们把白娘子修炼的地方叫白龙洞,洞前的江叫白龙江;青蛇修炼的地方叫黑龙潭,黑龙潭下流的溪叫黑龙江。关于白龙江、黑龙江在俺的前两篇博文中已有介绍,请参阅。
对此,您可有什么感受和启发么?自身不努力,又木有外力(指蟠桃啦)可借,只能是学艺不精,居于人下喽。
传说嘛,听听一乐就行了,毋须探究其真假。离开白龙洞,继续向万年寺进发。
峨眉山,神奇的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