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蜀行·峨眉山名山起点报国寺

标签:
峨眉山报国寺名山起点普贤道场随拍 |
分类: 寻古访胜┈┈游记 |
(接上篇)到峨眉山后,因联系住宿出了些小状况,同行俩人返回乐山,我们几人在山门外等候,瞎转悠时穿过一片树林,来到报国寺。
报国寺,位于峨眉山麓的凤凰坪下,海拔533米。该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峨眉山佛教协会所在地,峨眉山的许多大型法会都在这里举行,是峨眉山佛教活动的中心。
报国寺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清初迁至现址,顺治九年(1652)重建,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帝根据佛经中“报国主恩”的意思,御赐“报国寺”名。
山门六柱五列二进,飞檐翘角,三叠式屋面,正中悬挂康熙皇帝御题、大臣王藩手书“报国寺”大字木匾。
报国寺是峨眉山入山的门户、朝圣的开端,冯玉祥将军曾为该寺题写有“名山起点”四个大字。这里绿楠蔽空,朱墙环绕,殿堂崇宏,院落整齐,香烟缭绕,磬声频传,环境自是十分幽雅。
山门前一对狮子,威武雄壮,就象左右门卫,守护着这座名山宝刹。
进山门前院左右两侧有钟亭、鼓亭各一。
整个寺庙系典型的庭院建筑,占地60余亩,殿宇结构自然,雄浑大方。进入山门,中轴线上依次是弥勒殿、大雄宝殿、七佛殿和普贤殿四进殿宇,倚山因势,逐级升高,颇有特色。
上图为第一进的弥勒殿。
弥勒殿。
弥勒殿前一位僧人。
弥勒殿前的香火。
弥勒殿前的香火。
弥勒殿内供奉的弥勒像。
从弥勒殿内往后看第二进的大雄宝殿。
弥勒殿后视。
第一进弥勒殿与第二进大雄宝殿及左右两侧的配殿围成了一个方方正正的院落。
弥勒殿与大雄宝殿之间的院落。
第二进的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前的石狮子。
这对石狮子疑是许多介绍报国寺资料中所说的原立在山门外的那对石狮子,如是那就是明代的遗物了。因山门外现在立的一对铜色石狮子怎么看都是现代的作品,绝非明代石刻。既然山门外立了一对新的,就把老的移到大雄宝殿前面来了吧。
大雄宝殿前廊下的僧人。
大雄宝殿前廊下的僧人。
大雄宝殿内供奉的佛祖释迦牟尼金身彩饰坐莲像。
佛祖释迦牟尼金身彩饰坐莲像。
从大雄宝殿后廊看第三进的七佛殿。
从大雄宝殿后廊看第三进的七佛殿。
大雄宝殿后视。
大雄宝殿后视。
步上高高的台阶就是第三进的七佛殿。
七佛殿。
七佛殿。殿前供奉的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正是佛祖释迦牟尼出生时的等身像。
七佛殿。
七佛殿。
七佛殿。
七佛殿前廊下的石刻护栏,亦是典型的老物件。
七佛殿内供奉的七佛脱纱塑像。七佛中间一尊为释迦牟尼佛,其余六尊为过去佛。
七佛殿内左壁挂有“七佛偈”木屏四条,由名家黄庭坚手书。
从七佛殿后廊向后看去,又是高高的台阶。
步上高高的台阶就是第四进的普贤殿。
普贤殿。普贤殿楼上为藏经楼,是保存佛家经卷和名人书画的地方。
普贤殿前廊下的一位老僧。
普贤殿内供奉的普贤菩萨金身坐骑白象像,眉慈目善,妙像庄严。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所以在峨眉山许多寺院都会专设普贤殿来供奉普贤菩萨像。
普贤菩萨金身坐骑白象像。
普贤菩萨金身坐骑白象像。
普贤殿内,一片金碧辉煌,正如殿门对联上写的“金粟庄严便是菩萨住处”啊。
这是五观堂。五观堂即斋堂,简单说就是食堂啦。
午饭就是在这里吃的,自助餐,每人20元。我从四川回来后,跟院里的人说起在峨眉山报国寺吃了一顿饭,花了20元。听的人说那也不便宜呀。我说那是风景区啊,是山上啊,是旅游旺季啊,您在旅游旺季到任何一个山上风景区的饭店去吃饭,就算是最普通的饭店吧,看20元够不够点一个菜的?报国寺的自助餐七八种菜肴(当然是素菜啦),米饭随便吃,还有汤,您还想咋滴?听的人“哦”的一声无语了。
五观堂廊下悬挂的云板,是寺院中为众僧报粥饭时间所击打的器具。
寺里的许愿墙。
许愿墙。
报国寺外。
报国寺外。
作为名山起点的报国寺,吸引着千百万游人香客,进山赏景,朝圣拜佛,奋登金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