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标签:
泰山岱庙配天门仁安门宋天贶殿 |
分类: 寻古访胜┈┈游记 |
前两篇看了岱庙的东路,现在让我们还回到岱庙的中路来。图为岱庙的第二道大门“配天门”。
为了诸位看得方便,放上一幅岱庙平面图,请对照。
穿过配天门,是第二进院落。
第二进院落走到头,是第三道大门“仁安门”。
仁安门。
仁安门。
仁安门东侧的东门神门。
仁安门东侧的附属建筑。
穿过仁安门,是宽阔的第三进院落。
向北望去,苍松翠柏掩映处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宋天贶殿”。
在参观宋天贶殿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第三进院落里的其它建筑和碑碣。
经幢。
这个是什么碑来着,忘了。
碑额。
西侧御碑亭。这样的御碑亭是对称的,在岱庙东侧对应位置上也有一座。
御碑亭内。
御碑亭内。
钟楼。在岱庙东侧对应位置上有鼓楼。
宋天贶殿前的一座小房子,卖旅游纪念品的。
第三进院落的北面就是宋天贶殿。
宋天贶殿为岱庙的主体建筑,是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宫殿。该殿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元称仁安殿,明称峻极殿,民国始称今名。
宋天贶殿殿前露台高筑,汉白玉雕栏环绕,云形望柱齐列。大殿东西长48.7米,南北宽19.8米,通高22.3米,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殿宇的屋顶采用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级别的重檐庑殿顶,覆盖黄色琉璃瓦,殿宇的重檐间悬挂“宋天贶殿”巨匾。
宋天贶殿前檐廊两端,各建一座六柱御碑亭。
宋天贶殿东侧面。
宋天贶殿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八根大红明柱耸立廊前,采用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
宋天贶殿整座大殿重檐九脊,黄瓦飞甍,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雄伟,虽历经数朝,古貌犹存。
宋天贶殿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
与上一幅有些重复哈,中国三大殿嘛,多放一幅不算多吧。
宋天贶殿前的游人。
宋天贶殿前廊。
宋天贶殿内正中祀“东岳泰山之神”,坐像高4.4米,头顶冕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肃穆端庄。
泰山神又叫东岳大帝,是道教所信奉的“百鬼之神”,可主宰生死。唐朝封为“天齐王”,宋朝封为“天齐仁圣王”,后又封为“天齐仁圣帝”,到元朝又封为“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认为给泰山神加封号是“渎礼不经”,故去掉所有封号,改称“东岳泰山之神”。从此,岱庙的地位也就不可一世,享有“东岳神府”的盛名了。
宋天贶殿殿内的东、北、西三面墙壁上有巨幅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为宋朝所绘,尽管壁画的部分画面是后来重绘的,但整幅画基本上保留了宋代原作的面目,是中国绘画史、道教壁画史上一幅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