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2015-07-18 12:31:50)
标签:

泰山

岱庙

配天门

仁安门

宋天贶殿

分类: 寻古访胜┈┈游记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前两篇看了岱庙的东路,现在让我们还回到岱庙的中路来。图为岱庙的第二道大门“配天门”。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为了诸位看得方便,放上一幅岱庙平面图,请对照。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穿过配天门,是第二进院落。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第二进院落走到头,是第三道大门“仁安门”。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仁安门。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仁安门。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仁安门东侧的东门神门。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仁安门东侧的附属建筑。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穿过仁安门,是宽阔的第三进院落。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向北望去,苍松翠柏掩映处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宋天贶殿”。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在参观宋天贶殿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第三进院落里的其它建筑和碑碣。

图左侧是经幢,高6.4米,底部须弥座三层,承托八角形幢身,上覆宝顶二层。  由于年代太过久远,石质风化,其上经文字迹湮灭,以致清代有人曾把它断为秦始皇的无字碑。从经幢形制及底座纹饰特征来看,其年代当在唐宋之际。
图右侧是大宋天贶殿碑,碑高3.5米,宽1.5米,方座圆首,立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十一月。该碑为宋天贶殿的始建年代提供了可靠依据。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经幢。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这个是什么碑来着,忘了。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碑额。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西侧御碑亭。这样的御碑亭是对称的,在岱庙东侧对应位置上也有一座。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御碑亭内。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御碑亭内。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钟楼。在岱庙东侧对应位置上有鼓楼。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宋天贶殿前的一座小房子,卖旅游纪念品的。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第三进院落的北面就是宋天贶殿。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宋天贶殿为岱庙的主体建筑,是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宫殿。该殿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元称仁安殿,明称峻极殿,民国始称今名。

贶,读kuàng,意为赐予、赠予,“天贶”即天赐的意思。相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宋天贶殿殿前露台高筑,汉白玉雕栏环绕,云形望柱齐列。大殿东西长48.7米,南北宽19.8米,通高22.3米,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殿宇的屋顶采用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级别的重檐庑殿顶,覆盖黄色琉璃瓦,殿宇的重檐间悬挂“宋天贶殿”巨匾。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宋天贶殿前檐廊两端,各建一座六柱御碑亭。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宋天贶殿东侧面。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宋天贶殿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八根大红明柱耸立廊前,采用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宋天贶殿整座大殿重檐九脊,黄瓦飞甍,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雄伟,虽历经数朝,古貌犹存。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宋天贶殿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与上一幅有些重复哈,中国三大殿嘛,多放一幅不算多吧。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宋天贶殿前的游人。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宋天贶殿前廊。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宋天贶殿内正中祀“东岳泰山之神”,坐像高4.4米,头顶冕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肃穆端庄。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泰山神又叫东岳大帝,是道教所信奉的“百鬼之神”,可主宰生死。唐朝封为“天齐王”,宋朝封为“天齐仁圣王”,后又封为“天齐仁圣帝”,到元朝又封为“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认为给泰山神加封号是“渎礼不经”,故去掉所有封号,改称“东岳泰山之神”。从此,岱庙的地位也就不可一世,享有“东岳神府”的盛名了。


齐鲁行·登泰山(陆-岱庙之宋天贶殿)

宋天贶殿殿内的东、北、西三面墙壁上有巨幅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为宋朝所绘,尽管壁画的部分画面是后来重绘的,但整幅画基本上保留了宋代原作的面目,是中国绘画史、道教壁画史上一幅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壁画全长62米,高3.3米,画面借描绘泰山神出巡时的浩荡宏伟场面,表现了宋真宗东封泰山时的威严和气势。壁画结构严谨,布局匀称,色泽绚丽协调,笔力遒劲流畅;人物眉目传神活泼,衣着线条清晰自然,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美学价值。                                          (下篇:岱庙之中路后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