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行·五台山南山寺

标签:
五台山南山寺极乐寺善德堂佑国寺 |
分类: 寻古访胜┈┈游记 |
五台山有座南山寺,南山寺是五台山规模最大的寺院。
沿青石坡道上山,尽头处是南山寺第一道拱门──大乘门。
进大乘门左手边又是一道拱门,拱门后是108级石台阶。
大乘门右手边是一细磨青砖影壁,这是五台山最大的影壁,宽17米多。
南山寺的108级石台阶,尽管没有菩萨顶的108级石台阶陡峻,但则比其宽大宏伟。(参见《三晋行·五台山菩萨顶》)
石阶终端平台上,耸立着一座高大巍峨的三门拱洞白石牌楼。
站在牌楼下眺望远山近水,亦是乐事一桩。
由牌楼拱门往里,是一座大钟楼,兼作南山寺山门。
进山门后,转了一圈下来,发现南山寺有几处特殊,有必要先解释一下:
一是名称特殊。南山寺由七层三大部分组合而成,下面三层名为极乐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上面三层叫做佑国寺。清末将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体,总称南山寺。可是尽管施工历时23年,所费不赀,最终还是因为七七事变停工未竣,故极乐寺、善德堂、佑国寺名称仍相沿未改,三寺各是各的,极乐寺、佑国寺各有各的山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也就是说南山寺并未真正地合并成功,只不过三寺相互贯通,已连成一体了。您合起来说南山寺也成,分开说三寺的名称也成。
二是建筑布局特殊。南山寺木有一般寺院常见的中轴线,这是因山势地形限制造成的。极乐寺压根儿就木有中轴线,而是采用了小四合院的方式。四合院吧,院门朝哪儿开的都有,造成了主要几座大殿,有的坐东朝西,有的坐南朝北。善德堂好像有中轴线,是坐南朝北的。佑国寺倒是有中轴线,可又成了坐东朝西。再加上俺是坐车上到半山,从极乐寺的后门进去的,进去后顺着曲里拐弯的窄窄小过道,高高低低、或左或右一通乱走,除了方向还不致迷失,对寺院的整个布局早就把握不住了。回来后在网上始终也找不到一张南山寺的平面图,所以拍了些片子也分不清哪儿是哪啦。下面的介绍如有谬误,请方家多多指正。
直到2016年的11月,我在博友刘福新先生介绍南山寺的一篇博文中,才见到了这么一幅南山寺的平面图,下载后略作修整,现补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了解南山寺的平面布局有所帮助。
极乐寺山门前影壁。
极乐寺山门。
高低错落的建筑。
极乐寺天王殿(背面)。
极乐寺大雄宝殿院。
极乐寺大雄宝殿院。这幅片子颇能说明极乐寺的特殊,片子中间是天王殿(背面)坐南朝北,片子右侧是大雄宝殿坐东朝西,这与寺院常见的坐北朝南中轴线布局完全是不一样的。
由大雄宝殿院往东可看的中层的善德堂和上层的佑国寺。
大雄宝殿内供奉的佛像。
大雄宝殿左右配殿内的悬塑。
配殿小景。
通往极乐寺第二层石阶旁的石雕栏杆。
由极乐寺第一层到第二层。
这应该是极乐寺第二层吧。
这应该是极乐寺第三层吧。
极乐寺的后门──永近门。俺是坐车到半山,由后门进入极乐寺的,按顺序这其实是俺在南山寺拍的第一幅片子,但本文并未按参观顺序编排,而是按寺院前后顺序来编排的,所以就把它放到极乐寺的最后吧。
这是进极乐寺后拍的第一幅片子。
这好像是中层善德堂的后门(南门),门关着,木进去。
沿着高高的白石台阶走上去,就是上层佑国寺前的平台──望峰台。
望峰台汉白玉栏杆上满是浮雕。
佑国寺可说是石雕的海洋,几乎是无石不雕。据统计佑国寺三进院落有石雕1482幅,从内容来说,分花草龙兽、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三大类,不仅继承和兼顾了佛教各宗派的要义,而且将儒道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入其中,从而形成了释道儒及世俗交汇并发的和谐融合。从艺术来说,造型优美生动,技法精湛纯熟,雕琢细腻传神。佑国寺石雕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刻工之精,堪称全山一绝。
连小盆友也为之倾倒了,嘎嘎。我也为之倾倒了,您瞅瞅这片子给拍得东倒西歪的。
佑国寺天王殿,也是山门殿。
佑国寺天王殿。
佑国寺天王殿侧门(背面)。
天王殿后有台阶可上到第二层。
台阶中间的影壁墙。
台阶上到第二层是大雄宝殿。
佑国寺大雄宝殿。
佑国寺大雄宝殿后廊。
佑国寺大雄宝殿后廊。
佑国寺大雄宝殿背面一角。
大雄宝殿侧面客堂檐下的一只鸽子。
第三层院落里有最后一进大殿雷音宝殿。
佑国寺雷音宝殿。
当我们走出五台山这座个性张扬、丰富多变、宏观浩大、微观精细、最富园林风格、最具世俗特色的南山寺时,回首望去,西斜的阳光正为它涂上了斑斓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