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2013-02-12 00:09:27)
标签:

焦作

青天河风景区

西峡游览区

天然野趣

人文古迹

分类: 巍巍太行┈┈游记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接年前上篇)青天河系列的最后,来说说西峡游览区。

我觉得西峡有两点最值得称道:一是幽静清雅的天然野趣,二是历经千年的人文古迹。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西峡位于青天河最北端,更处大山深处。这里的丹河(即青天河)河道窄、浅、落差较大,尽管不像大泉湖那样水深波平可以行船,但却少了许多人为的痕迹,更接近原生态;再是因为路远,即使在旅游旺季,来的游人也不及大泉湖那么乌央乌央的。 正是这两个原因, 这里幽静清雅,充满了山水牧歌式的自然野趣,是我所喜欢的地方。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静静的河谷(北望)。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静静的河谷(南望)。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接近原生态的河道,少了许多人工雕琢的痕迹。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接近原生态的河道,少了许多人工雕琢的痕迹。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接近原生态的河道,少了许多人工雕琢的痕迹。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接近原生态的河道,少了许多人工雕琢的痕迹。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因为来的人少,不少水鸟在这里自由出没。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因为来的人少,野鸭子在这里自由出没。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因为来的人少,野鸭子在这里自由出没。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西峡两壁的山崖亦很有特色,有许多象形石惟妙惟肖,且多与佛教有关,如罗汉岩、唐僧岩等都令人称奇,至于天然大佛那更是叹为观止了。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唐僧岩。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天然大佛。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该山高180米,宽100米,矗立与蓝天碧水之间,中间山峰高耸,两侧山体均衡、圆润,气势磅礴,浑然天成,酷似释迦牟尼佛祖,世所罕见。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据说,2100多年前,秦赵长平之战,战后秦军坑杀赵卒四十万,将河水尽染成丹,此即丹河得名之故。无数冤魂在山谷间久聚不散,佛祖便化作一僧,在此做了七七四十九天功德,将这些冤魂悉数渡化,从此这方山水才又重归平静。 1500年前,北魏将士力夫于此治理丹道屡受挫折, 亦得到了佛祖的灵佑才顺利完工(此事后文还会提到)。我佛慈悲啊!

当然,若按科学的解释,经河南博物院、河南省考古地质所的专家、学者考察论证认定,青天河天然大佛于七千万年前就形成了。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青天河大佛属隐佛一类,其观赏方法的本身就是对佛文化的一种诠释。即讲究大处着眼,小处淡化,只要人有佛念、心有佛境、心中有佛就一定能看见眼前有佛。您有佛缘么?您看见大佛了么?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山峰在水中的倒影。我怎么看去都有油画的笔触在。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难能可贵的是,西峡在天然野趣之外,还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璀璨的人文古迹,全因这里的丹河河谷就是著名的古丹道。

我们都知道“太行八陉”这个说法,是指古代晋冀豫三省,东西走向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八条咽喉通道。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在古代,人们是无法凿通隧道来修建盘山公路的,好在大自然还算眷顾,山西的许多条河流切穿太行山,形成了几条峡谷,古人就把道路一般修在山谷或者河边,于是形成了著名的太行八陉,它们都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和交通咽喉所在之地。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西峡丹河河谷,就是太行八陉的第二陉──太行陉,也称丹陉、丹谷,现在人们叫它古丹道。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1700多年来,在古丹道上留下的深深的历史痕迹吧:

东汉建安十一年(206)正月,曹操率兵亲征叛将高干,途径太行陉羊肠坂,面对险山恶水,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篇《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曹丞相是正月来滴,俺是腊月底来滴,前后也不差几天嘛,正可以同一季节、同一地点领略诗篇萧瑟悲凉、古直沉郁的意境啊。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我依稀看见一代枭雄曹操披直氅,横大槊,就站在冰雪覆盖的丹道旁,凝望着太行深处那未卜的前程,沉吟道这回鹿死谁手哇?主公,您不必忧虑,在下不才,虽不及张辽、许褚等猛将冲锋陷阵,也不及郭嘉、荀彧等谋士出谋划策,就让俺先给您拍张照,再做个随军摄影记者如何?说不定高干那小子看见俺手中这玩意儿,黑不溜秋,能闪光,会收缩,还发出咔嚓咔嚓之声,以为是神马新式武器,吓得屁滚尿流,就不战自降了呢?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可能是曹操在《苦寒行》中把古丹道渲染得太凄哀险恶了吧,至北魏永平元年(508)十一月,朝廷派出四千名民工将士,历时三个月,从南而北通治丹道三十二处险要,在古丹道历史上又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这次修筑完工后,在丹道东侧的天然大佛半山腰处留下了一方摩崖石刻,记载了修治道路的经过和大佛护佑的灵验。就是图中这块石头,在湮没了近1500年后,于上世纪70年代被人们重新发现,很快,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先生来了,随之,省会的、首都的学者教授专家和佛教界的人士纷至沓来,观摩研讨。这块石头有什么非凡的魅力吗?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石刻中心部位刻着一尊观世音菩萨像,左右两侧刻有四百余字的题记。上首右侧刻录《妙法莲花经·普门品第二十四》一段,再就是记载有关将士当时修筑丹道的经过文告(启)一段;下首左侧是负责修筑丹道官员的名单。石刻中的观世音菩萨图像优美,铭文字形隽秀,刻工刀法流畅,精熟老道。(该图片为拓片,下载于网络)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从放大的观世音菩萨头像来看,这是一尊男性观世音菩萨!其面相深目隆准,尚有异域遗风,但身材衣饰均居中国女子的风韵。这正是观世音菩萨未世俗化、女性化之前的最早的菩萨形象。  (该图片为拓片,下载于网络)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现在,石刻上的图像文字已临摹在古丹道的路边,供人欣赏。

有专家评价:“从历史和文物价值来看,青天河摩崖石刻意义重大。迄今为止在中国尚未发现北魏时期的摩崖刻经,已发现的时代最早也不过北齐(如泰山经石峪所刻金刚经),此摩崖碑刻是时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一件, 堪称中国之最。碑文所披露的由两位将军统领四千兵丁修建丹道,及诸将军官名号,为后人研究北魏的军事、政治,提供了绝好的材料。‘启’作为一种文体被刻上摩崖,也是前所未见的。碑文所列官员名单,准确无误地排列出了六品以下的品级顺序,对北魏官氏志是一个重要补充……”

罗哲文先生说:“产生于1500年前的青天河北魏摩崖石刻,是非常珍贵的遗产。像这样面积大、文字多、保存完好、历史久远且图文并茂的线刻,在全国实属罕见,确实引人入胜。石刻的线条、轮廓、字体都是纯正的北魏风格。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准确、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修筑古丹道的情况,从而成为研究北魏历史的一个窗口。”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近年,在北魏摩崖石刻的下面,古丹道的旁边,新铸造了一尊依北魏观世音菩萨为蓝本的铜像,供游人香客瞻仰礼敬。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北魏摩崖石刻对研究北魏的佛教文化、书法石刻艺术和政治军事制度等,都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2006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中有一点红布处,即摩崖石刻,可参见24图)

 

青天河·匆匆走西峡

这次进西峡,用一个多小时,匆匆走了约两公里。我坚信如能在西峡盘桓几日,慢慢地看,细细地品,从从容容地,一定能拍出上佳的片子来。当然,拍出上佳片子来的不是我啦,而是那些具有相当水准的摄影师们。

西峡,西峡,为了这“上佳的片子”的梦想,我还会再来么?                  (青天河系列全部完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