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博爱县白马寺


标签:
寺院庵堂白马寺汉明帝白马驮经白马湖 |
分类: 禅林撷露┈┈资料 |
“焦作市佛教寺院资料”系列之十九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磨头镇西张赶村附近的白马湖畔,始建于东汉明帝后期
(68—76),为焦作地区建造最早并至今存续的佛教寺院之一。
博爱县白马寺与洛阳市白马寺的典故有密切关联和历史情缘,传说是汉明帝为顺应从西域
驮经到中土来白马的意愿而御旨修建的。白马死后葬在寺院清水潭中心的亭子下,由是清
水潭被称作“白马泉(湖)”,亭子被称作“白马亭”,寺院被称作“白马寺”。此为传
说,无法证实。 史载白马寺在隋唐时就已兴盛,殿宇辉煌,僧侣众多。
现白马湖畔水母三娘殿前存有残缺的八棱形“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上半截,上面满刻经
文,有“……文殊师利……如前说其翻经僧顺贞现在住西明寺……此陀罗尼故转所生处皆
得清静大帝乃至得……其咒句称毕……沙门佛陀 ……刊奉诏译”等字句,字迹模糊,制造
年代不详。水母三娘殿前还存有“(康熙六)十一年岁次壬寅季夏 河邑贡生田生桂立石”
残碑,碑文中记载:白马寺当时有水利地五十亩,前僧人如林卖掉寺庙的水利地十一亩,
年来荒旱,寺庙无法维持的状况,“无地则无僧,无僧则无寺”,康熙五十九年,有善士、
信徒赎出水利地,仍归寺院所有,并劝来者以如林为戒。
白马寺历代屡有修葺,后毁于清道光三年及建国前的战火中,建国后当地信众只是就着原
来的民房在屋里设了几个佛像牌位。2001年元月20日,经博爱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复开始
对白马寺进行修复,现已开放。白马寺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马湖及湖中的泉眼在《水
经注》、《河内县志》中均有记载,水域面积2500多平方米,常年涌泉,碧波荡漾。
(资料整理修改自博友梁文栋博客,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