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野王古城看看

标签:
沁阳市野王古城古城墙千年古县节孝牌坊 |
分类: 游走怀川┈┈游记 |
野王古城,始建于西周。秦王政六年(前641),为卫国都邑。北魏至清末,历为郡、州、路、府的署地。元至正二十年(1360)重修。 明、清两代均有増筑。 城墙周长九里一百四十八步,高四丈,宽三丈三尺。护城河宽五丈,深二丈五尺。城墙外用砖砌,设四门楼,城墙上建角楼、炮台与垛隍。解放后,城墙渐毁。现残存古城西北角与东北角城墙为元代重筑。我们看到的即古城东北角城墙,这段城墙全长约500米,宽2─14.8米不等。
城墙的一个门洞。这大概是后人为方便而开的,并非原城墙的城门,原来的城门是有规制的,不会这么窄小吧。后人图方便开的,那就随意为之了。
城墙的一个门洞。
以上为残存的城墙(土墙)。
沁阳是全国首批“千年古县”,始建于西周的野王古城即是其见证。
野王古城全图。
苍凉颓败的古城墙对许多现代人来说,可能只是记忆的一抹。面对历经风雨仍忠于职守默默洞视着沁阳每一点点细小变迁的城墙,不管它岁月如何激荡,素喜怀旧的我却感觉那记忆越来越分明,越来越清晰,而萦绕在我心间还有更深的情──守望沧桑,凝眸百年。
距古城墙不远,有一座石牌坊,坊上刻着“旌表贡生刘世田妻萧氏节孝坊”,这就是节孝坊了。
节孝坊就在路边,我们把它当个稀罕物件看,过往路人把我们当个稀罕人物看。
节孝坊,老百姓俗称“贞节牌坊”。但“节孝”似乎比“贞节”含义深多了。贞节在封建社会只是指女子不改嫁或不失身,而节孝除此含意外,大概还包含着孝敬公婆、抚养子女、善待妯娌、和睦邻里或者视死如归以身殉夫等等意思。某位女子只有恪守封建礼教,把个妇道演绎得尽善尽美,为此含辛茹苦,青灯寡居,血泪终身,懿德美行名扬乡里,才能在她倒下的地方,立起一座冷冰冰的节孝坊。一座石坊,下面一定压着一丛芳骨,压着一个故事。
看牌坊上的字,知其建造于清代雍正年间,知其“苦节可贞”这四个字里必定深深地刻进了沉甸甸的酸辛苦辣,至于具体是肿么一回事,那就说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