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山·宋营以里(下)

标签:
南太行进山后葡萄峪村葡萄峪村俩老八路 |
分类: 巍巍太行┈┈游记 |

(接上篇)扎脚受伤后,经过处理,同时休息午餐。一个小时后,也就是12时45分,站起来,咬咬牙,继续前进。
在扎脚受伤处,拍下另一个路标。
山路漫漫,通向今天预定的目的地----黄龙洞。现在看来基本上是难以实现这个计划了,因扎伤在右脚前掌处,正是用力的部位,我只能用右脚后外侧着地。山路凹凸不平,每走一步都小心紧盯着地上,只怕踩上石块顶在伤处,造成第二次出血,那可就寸步难行了。唉,能走多远算多远吧。我当时的狼狈相有原上草拍下的这几幅片子为证。
我的同伴原上草。我伤后多亏有他悉心照料,谢谢他。
蹒跚前行两公里多,没路了,只能在河沟的乱石滩上行走了。这可要了命了,您也看到了,这路面哪一脚不得踩在石块上,脚伤是无论如何也避不开石头的一再顶碰了,我莫非还能飞过去不成?其实刚走过的那两公里路对我也无多大意义了,因为我的眼光一直不敢离地面,根本无暇观赏山景,只是为了走路在走路,为了证明我还行在走路。罢罢罢,适可而止吧……
我对原上草说,不好意思,你自己往前走吧,我在这儿歇歇,然后返回在后葡萄峪村存车处等你。看着他走远的背影,祝福他。此时下午1时30分。
返回路上,见路旁几株野槐,丛丛白花开成一片繁盛,赏赏花,歇歇脚吧。
无意中发现花丛中竟有许多采花大盗:第一种,花大姐。
第二种,蝴蝶。
第二种,蝴蝶。
第三种,野蜂。
第四种,又一种野蜂。
第四种,又一种野蜂。
第五种,不知名的昆虫。
第五种,不知名的昆虫。
第五种,不知名的昆虫。
野蜂与昆虫。
这里是一个昆虫的故事:1.俩。
2.仨。
3.靠近……
4.交谈……
5.贴近……
6.然后……光天化日之下…… 嗨,你管得着吗?
为这些采花大盗,猛一通咔嚓,相机没电了。一摸包,早上走得急,居然忘带备用电池了。嗨,今天是肿么了,自打看到大铁牌上“日本政府”那几个字后,啥倒霉事儿都凑一块儿了!
没电的打击尤其令我懊恼,超过扎脚!脚伤了,尚可挪动,还能拍片;没电了,还能干啥?刚才还想来着,黄龙洞今个儿是没戏了,咱退一步回去把前、后葡萄峪俩山村好好拍拍也成。这倒好,所有计划全部泡汤,玩完儿。
各位看官,对不住您了,以下只能是文字版了。
下午3时,回到后葡萄峪村,等原上草。后葡萄峪村是个小自然村,五六户人家。坐在一户人家门前,四望群山,近观村舍,只有两条半大不大黄狗、三五只土鸡、一群叽叽喳喳麻雀和满耳不绝如缕的蝉鸣相伴。鸡、麻雀和鸣蝉奈何我不得,那两条狗却并不友善,起初可劲儿冲着我汪汪,待施舍给它们一根火腿肠后,便也卧在我身旁荫凉处打盹去了。想山里来人少,它也想有个伴儿吧;或许是看我瘸着个腿,压根儿构不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或许是本人面善,压根儿就不像是个歹人。究其原委,我相信肯定是后者哈。
歇一会,在小村转转看看。下午三四点,村里竟不见一个人影,多数人家院门大开,没有院子的人家屋门上锁搭挂着,并不上锁。我瘸着腿,也就一根烟的工夫,村子全部看遍。回到停车处等原上草那厮,闲着无事,拿出纸笔,基本上把回去后要写的本文草成了。
给原上草留个纸条,再去前葡萄峪村看看。
(挪用一张上午拍的贴在这里,纯文字版太枯燥了)
前葡萄峪村(实际上村名本无“前”字,就是“葡萄峪村”,为了与后葡萄峪村区别开,我给加的)是个行政村,下属若干自然村。近年来,政府为了退耕还林,把数个深山里的小自然村迁出来,集中建了新村,依山势五排平房,一排四户(其中一排是三户),所以也就是十九户人家。村子倒是挺整齐的,但没了地域特色,一览无余,没啥看头。
见一户门前有三个白发老人在闲聊,于是走过去套近乎,听听他们都聊些什么。三个老者,二男一女,年龄最大的男性王姓老者今年87岁了,次大的男性张姓老者今年80岁了。二人居然都是老八路,十几岁就离家跟着刘伯承打鬼子去了,王老还掏出2005年上面发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证书”非常自豪地让我仔细看了看。我不禁肃然起敬!继续听下去。王老很健谈;张老则因为战争年代被一颗炮弹埋土里等扒出来就落下个耳聋,所以东插一句西插一句老是打岔,但极热情,跑回家里端来一大壶山茶、四个茶杯,招待我这个城里人。聊着聊着,王老就开始发牢骚了,原来他比张老大7岁,可临了张老是离休待遇,自己却弄了个退休。 就是啊,忒不公平了。我不好意思询问,那位老大娘则愤愤不平一个劲地问为什么啊为什么啊?王老不愿说,张老呢听不见自然也说不清。很有意思、很可爱的三个老者。跟两位老八路枪林弹雨相比,我那点子伤算么事吆。真想为他们拍个照,和他们合个影。罢了罢了,相机早没电了,别再哪壶不开提哪壶啦。
正在这时,原上草回来了。与三位老者恭恭敬敬地告别,谢谢你们有趣的话题,谢谢你们清香的山茶!再见了,山村;再见了,山里人!
回到葡萄峪村旁边的盘山路上,向北极目远望,至少可以数出有十一层山峦,您数出来了吗?我还会杀回来的。(相机这会儿缓过劲来了,居然还能再拍几张)
待返回宋营希望小学时,已是下午放学时候了。
(在此,向上一篇博文发出后,给我提出忠告、问候伤情的众博友深深致谢!深深致谢!)
附:此次进山路线及里程(单程)
焦作市区→西村(约11.5公里·含往返艾曲村南1.5公里)→洞湾村(约2公里)→宋营村路口(近2公里)→宋营村(约3公里)→葡萄峪村(4公里余)→后葡萄峪村(0.5公里余)→不知名河沟(2公里余) 合计约2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