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宫,热闹得一塌糊涂

标签:
焦作万花村青龙宫二月二庙会龙抬头 |
分类: 游走怀川┈┈游记 |
阴历二月初二,是民间相传龙抬头的日子。
下午三点,楼下邻居的车将去武陟县城办事,灵机一动,搭她车去县城边的青龙宫看看。
青龙宫位于武陟县龙源镇万花庄村,俗称龙王庙,原名青龙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3),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因祈雨“应验”,皇帝派豫北三府道台庄振为使臣传“圣旨”拨宫银重修,更名为青龙宫,后经道光、光绪年几次增修,颇具规模,至今保护完整。2000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已有800多年历史的青龙宫庙会,二月初一起,二月初五止, 每年都会吸引山西、山东、重庆等地的人群前来朝拜。网上说庙会期间日均达6万、7万甚至10万人次,说法不一,不知他是怎么统计的。据我去年、今年两次二月二到青龙宫来看,以上说法有点夸张,但二月二这天赶庙会的5万人次还是有的;再是据和卖炒凉粉的老板交谈,知二月初一人多,二月初二人最多,二月初三及以后人就渐渐少了;再是庙会并非网上众口一词说是从二月二开始,而是从二月一开始。 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来看,青龙宫庙会具有祈福禳灾、娱神娱人等文化特征,2009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万花庄村南三、四里外的牌楼处,机动车就不让往里走了。邻居去县城办事,我步行去青龙宫,这时已是下午四点了,赶庙会的人不及上午多,但仍不少。
距青龙宫尚有一里,近年来村里新建了仿古一条街。从这里开始,就熙熙攘攘了。
青龙宫外的小广场。
青龙宫大门。一看这种建筑格式,必是大门兼戏台(倒座)无疑。
青龙宫大门上方的匾额。
从大门进去,即可看到看戏的人群。
全神贯注。
大爷,我快门晚按了1/4秒,您的笑容已收起来了,挺遗憾的。
第一进
第二进
第三进
第三进
第三进
第四进
第四进
第五进
第五进
第七进
第七进
第七进
第七进
庙内大大小小的桥。您能数清这两座桥上有多少条龙吗?
偏院,月亮门。
小景。
青龙宫仍在扩建中。
怎么样?座落在一个普通村庄中的这座青龙宫还说得过去吧?
进奉给龙王爷的供品。
左邻右村来庙会上“义务”操持的村民。
给龙王爷上香。
给龙王爷上香。
给龙王爷上香。
给龙王爷上香。香火挺旺吧。
给龙王爷上香。上香的很多都是年轻人,老年人只是充当一下“业务指导”。
这位留着时髦发型的小伙子上的是大香,求了一条保佑平安的红布条,戴眼镜的老者正在亲手给他带上。
往诚心桥下的龙嘴里投硬币,看谁扔得准,看谁运气好。
诚心桥下的龙嘴。
这种场合小商贩必定是要来凑热闹的。这位僧人打扮者也来凑热闹了,所售东西给现场开光。我怀疑……
“僧人”与大兵,和平相处。
当场卖艺的“民间艺术家”。
人生预测。
李先生算卦。
正宗麻衣相。
接着忽悠。这位是什么招牌?
“僧”。
“道”。
住双拐一条腿的乞丐。这位美女,您别抢镜头啊,唉。
五花八门,三教九流,杂色人等,各得其所,尽数露面,世态百像。真热闹啊!看到这些,我要写的博文已有题目了──《热闹的青龙宫》。
一个多小时眨眼间已过去了,得赶快回到三、四里外的牌楼处等车。搭人家的车,不能让人烦是不?
走出二里有余,邻居车主电话来了,说又去办其它事了,六点多再来接我。那,再返回青龙宫得了。
往回返,到青龙宫外广场时,所见遍地垃圾让我忽然有了一种新的想法,这一回专拣那个的情景来拍,不再避讳什么了。
广场上的儿童娱乐场。
这位小贩的香蕉,您,卖吗?
这处小摊的小吃,您,吃吗?
看来我博文的题目得改改了,改成《热闹得一塌糊涂的青龙宫》。
再返青龙宫,天色已晚,彩灯都亮了,庙内的人还那么多。
摊儿还在,摊主哪儿去了?
刚才来时,没发现有这么多垃圾啊?实话实说,那是我拍照时有所取舍才……
二门外,遍地垃圾。
大门外,垃圾遍地。
石狮子,您是干净的。
龙王爷啊,您高高在上,可都看到了……
小鸟啊,您茕茕独立,只有您超然世外……
唯有夜幕,让一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