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寺,大卧佛,黄龙洞(三)

标签:
南太行九莲山黄龙洞探洞户外 |
分类: 巍巍太行┈┈游记 |
从大卧佛头部北侧小道上行,寻找黄龙洞。
沿途所见冬日南太行一条普通山沟的景色。
沿途所见景色。
沿途所见景色。
沿途所见景色。
远处隐约看到有一座房子。
渐行渐近。
渐行渐近。
走到跟前,见一座三间小殿,门上有匾,上书三字:黄龙洞。
三间小殿。
歇一歇,留张影,准备进洞。
俺啦。
进殿看,并没见洞,殿内供奉的是黄龙老爷和黄龙奶奶画像。
从殿内后门出去,看见与小殿相隔约三米即是黄龙洞的洞口。
黄龙洞是一天然溶洞。北方的溶洞与南方自不能比,一是数量少,二是发育不成熟,所以我国著名的溶洞多在南方。焦作地区的溶洞不是很多,较知名的有(由东往西):修武县百家岩后山药王洞、观音洞、修武县葡萄峪村后山黄龙洞、修武县小艾曲村云台溶洞(原名孔丘洞)、修武县桃源村青龙洞、修武县后河村黄龙洞、中站区北业村盘古洞、中站区龙洞村龙洞、沁阳市丹河峡谷神仙洞等,还有本文介绍的山阳区寺河村黄龙洞,其它的就不得而知了。
传说黄龙洞过去向外流的泉水很大,附近几座寺院上千僧人和周围村民均靠这泉水养育。走进洞里只见地上到处是水,在这干旱季节还不断有水珠从洞顶滴答滴答地落下。
黄龙洞内。
黄龙洞内。
再往里走湿气就更浓了,加上洞内外有明显温度差,像机镜头上蒙了一层水汽,您瞅瞅这拍的。
黄龙洞内供奉的黄龙老爷牌位。
黄龙洞内。
黄龙洞内。
进洞约20米后,洞分成东西两叉,洞顶也低了,脚下又湿又滑,关键是没有灯,伸手不见五指,遂放弃了继续深入的想法。
同行的老兄直埋怨,为什么不早说来探洞,头灯绳子都没带,探个鸟啊?
返回前洞,仍不甘心,用手机东照照西照照,居然发现了,一条龙。
洞壁上一条黄色的石带曲折翻腾,然后一扭头,龙头正对我们。这全是在拍下来后在相机上才能看到的。
看仔细些。
看仔细些。
瞧,这是龙头!两只角、眼睛、上下嘴唇、微微张开的嘴全都清楚可辨,就连龙嘴里的舌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啊。只是由于缺少有效的照明,龙的身体到底有多长,始终没看清楚,自然也没有拍成个全景。遗憾,等下次来再说吧。
黄龙洞大概就是因这条黄龙而得名的吧。至于洞里是不是还有比这更像龙的地方,没看到,不敢妄下结论。
回来后查阅资料,说黄龙洞内西岔洞中还有一尊天然石佛,至今保存完好。不说了,更遗憾了,等下次来再说吧,再说吧!
洞内温度、湿度都很高,浑身冒汗,心想内衣若湿透,没得换,回去还有几十里路呢,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赶快出来了。洞内洞外两重天啊,洞口外山崖上渗下来的泉水已结冰了。
以上这几段要让户外老手看了,非笑掉大牙不可,这算什么探洞,太不靠谱了,哈哈。甭笑,慢慢积累经验嘛,这次不算探洞,就算探路,行不?
出洞。
管你笑与不笑,俺整理衣冠,留张影再说。
三间小殿与黄龙洞洞口之间西面石墙上有一石门。
看看天时尚早,从这个石门出去,沿着山沟里石阶继续往上爬。
山沟一侧的另一个洞,洞口不大,其深莫测。
没走几步,又看到一个洞。
洞口。
洞口。
爬上去看看,这个洞口大一些,但隐约能看到洞底,未进,给下回留着。
同行老兄。
同行老兄。
留影。
继续沿着小路上爬,路越来越窄,最后就没路了,面对密密麻麻的一片荆棘,没带剪子刀具的我们束手无策,再说也没有具体目标,爬哪算哪,下撤。户外老手又要笑了。莫笑,说好了只是探路嘛。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途中随拍。
夕阳在山。
在夕照下,沿着这条土路回家吧,明天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