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两日

标签:
太原火车站五一广场迎泽大街迎泽公园 |
分类: 舊文新钞┈┈日记 |
“旧文新钞”系列之六(忠实原貌,只字不改。请用38年前的眼光看世相)
1973年9月22日
人民列车在祖国辽阔富饶的大地上驰骋,我的心随着列车的车轮奔驶,心儿在动荡地奔驶,奔向那遥远的异土远乡……。*1
夜晚,西天边血红的彩霞消失了,夜幕笼罩了整个大地。列车吼叫着开进了灯火辉煌的太原古城。
太原老火车站,位于迎泽大街南侧。


可惜列车误了点,去郑州的108次已开走了, 到石家庄的快车10:50开,需加快,可是加快也没加上,往南开的车已没有了, 看来得在太原呆一天一夜,等明天下午坐7:55的开往郑州的108次客车。 不管这(应为“怎”)么说,这点困难难不住我,我一定要主动地向困难发起进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直至胜利。但是也要估计到困难的复杂性,估计到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争取在25日前夕赶回焦作。
1973年9月23日
清晨,我站在松柏如翠、扬柳成荫的五一广场上,沐浴着九月朝阳的光芒,呼吸着清冽的空气,心情万分舒畅。那胸前飘着银白长须的老人,正在打太极拳;那扎着羊角辫的姑娘,正在矫健地挥剑起舞;那穿着鲜红背心的年青小伙,正在持着红缨枪相互厮杀;就连那七、八岁的孩子们,也来一个“鲤鱼打挺”,再来一个“燕式侧空翻”,接着又来一个“串虎跳”(这是什么招数啊?我现在敲字时觉得可笑。可当年日记中就是这么写的),真是生气勃勃,英武威风。
吃过早饭,我信步来到迎泽大街上,顺着人行道向西走去。大街两旁都是新盖的七、八层大楼,宛如冲天栋柱(这是什么词?)。
1984年的迎泽大街,图左侧观礼台处即五一广场,图上方远处即太原火车站。迎泽大街一说为迎接毛主席而建,故得此名;一说因位于太原古城八座城门之一“迎泽门”外而得此名。是太原最主要的一条大街,1955年初建时70米的宽度令人震撼,有“中华第二街”的美誉。
现在的迎泽大街。这是从东往西看,图上方即太原的母亲河——汾河。您还记得唱遍全国《人说山西好风光》民歌里“汾河水哗啦啦流过”那委婉动听的旋律吗?

80年代迎泽大街上的并州饭店和1路公交车。

现在的并州饭店。
现在的迎泽大街与柳巷南路交叉路口。柳巷是太原人和外地人到太原最爱逛的商业街。
当时迎泽大街上的迎泽宾馆。
迎泽宾馆自1955年建成就一直是迎泽大街上的地标,曾先后接待过刘、朱、彭、贺、陈、李、温、李(上述领导人名字属MGC)、郭沫若、梅兰芳、陈香梅、邵逸夫、郭台铭、姚明、蒙哥马利元帅、美国副总统奎尔、德国总理施罗德、理查德·克莱德曼等中外知名人士。
走了一截, 来到迎泽公园。我一走进去,迎面就是飞红流翠的花圃,踱过花圃,便是那万顷(夸大过头了)一碧、迷迷茫茫的不知名的湖泊*2。我沿着湖边的垂柳慢慢的踱着,过了雄伟嵯峨

迎泽公园藏经楼。即我日记中写到的“二层石楼”,是我记错了呢?还是后来又改建成这个样子了呢?说不清了。
出了迎泽公园往西走,走到与新建路相交的十字路口,往北拐,顺着新建路一直往北走,约莫三、四里路,到了太原动物园*4。
进了动物园也是一个湖,这是水禽湖*5,湖里游着鸳鸯、白鹅、鸭等, 湖边峙立(这词儿不对吧?)着仙鹤、鹭鸶等。过了水禽湖,来到熊豹房,这里有来自北冰洋的白熊和来自深山丛林间的棕熊及黑熊,有金钱豹和灰狼,还有由狼向狗退化的黑狼(?)。再来到大象房,这里有一匹年青的大灰象,正在悠悠地踱着步子。过了大象房,向西拐到了狮虎房,这里有两只非洲狮,两只华北虎和一只东北虎,东北虎体格高大,色毛美丽,是动物园里的珍品。狮虎房的南面是鸣禽房,里面有羽毛美丽的四川鹦鹉和珍贵的著名笼鸟白玉鸟,白玉鸟婉转悠扬的叫声,响彻了整个鸣禽房。 狮虎房东南面是鹿羊房, 这里有西藏高原的牦牛和欧州(应为“非洲”)的斑马,斑马是一种胆子非常小的热带动物,只要听到一点异样的声音,就风驰电掣地逃跑了,它的斑纹是它的保护色,但是它往往会落到凶猛的狮子手里;这里还有能拉雪犁飞跑的雪鹿和性情柔和的非州(应为“洲”,下同。原文“非州”后空缺二字,估计是不知叫什么,或者不会写。今天早忘到瓜哇国去了,自然补不上了),它在非州往往放在贵族和资本家的花园、别墅里;这里还有“四不像”、羚羊、梅花鹿等。鸣禽房东南七米左右,是鸣禽亭,这里有各种各样漂亮的野鸡等。 鹿羊房南边是孔雀亭,孔雀亭里有白、绿、红(有红孔雀吗?)、花孔雀,孔雀的羽毛真是五彩缤纷、绚烂瑰丽,漂亮极了。鸣禽亭正南是鸸鹋房,鸸鹋是生活在澳洲森林中的一种鸟,它虽有翅膀,却不善于飞翔,它善于奔走,因为它生着两条粗壮的腿。孔雀亭南面拐弯处有一个大铁笼,大铁笼圈着两只漆黑的秃鹰,这是出产在我国西部山地的一种凶猛的飞禽。过了这个拐弯又往南走,就到了海兽池,这里有几只海狸鼠和两只海豹,还有一只扬子鳄。鸸鹋房南面是熊猫房,这里有皮毛红黄、活泼爱动的小熊猫,还有世界上最珍贵的的动物---大熊猫。熊猫房南边是猴猿房,猴猿房里有五只黑猿(黑猩猩),其余都是猴了,有恒河猴、红面猴、叶猴和长尾猴等,整个动物园都游览完了,我觉得又开了开眼界,象白熊、牦牛、鸸鹋、海豹、大熊猫这些动物,大概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过的吧。(当时我是怎么写的啊?到今天这方位我是愈看愈糊涂)
出了动物园的东门,沿着一条不太宽的马路*6走了一段,就到了繁华热闹的解放路,从解放路向东到了五一路,顺着五一路又回到了五一广场,整个上午绕了一个大圈,受到了不少教育。
当时解放路上的解放大楼。解放大楼与后边还要路过的的五一大楼,是我在原平农村时早就听大人们很多次讲到的百货大楼,说穷人进去只有看看的份儿,我穷学生一个,所以只是路过而已,压根儿没进去。
当时解放路上的副食品商店。我当时走到这里感到饥肠那个辘辘啊。
太原这个古老的省城,解放前闫匪霸占着,把太原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弄得破烂不堪、千疮百孔。解放后,党和政府对这座城市进行了大翻修和大扩建,使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朝气蓬勃的革命青春,今天,我有机会在这座城市转一转,很是荣幸。
太原,革命的城,战斗的城,我举起手,向您致敬!
---------------------------------------------------------------
*1.此为在山西省原平中学上学放秋假时,回焦作探亲时所记。1973年9月,是我第一次在太原市城区闲逛,以前只是在此倒车,仅局限于车站内转悠转悠。后来,1981年、1988年、1998年、2002年、2009年我又数次回过太原,人是物非,每一次都看到变化太大了。我“旧文新发”系列按年代顺序会依次提到。
*2.不知名的湖:迎泽湖嘛。当时不知名。
*3.二层石楼:可能是藏经楼。
*4.太原市动物园:2003年10月太原市动物园搬迁至太原市东南隅的卧虎山公园,原动物园改建为龙潭公园。
*5.现在叫栖凤湖。
*6.一条不太宽的马路:即城坊街。
*7.所附照片是我1973年9月在太原两日到过、或更多是路过的地方。以旧新对比反映变化。所有照片均转载于网络,向原创作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