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读鲁迅先生《花边文学》时想到的

(2016-08-27 17:30:01)
标签:

转载

读鲁迅先生《花边文学》时想到的

山野

http://s2/mw690/001wxyE1zy74c1ArGOB31&690

我不知道该不该写这篇文章,有了写作的冲动就一直在踌躇徘徊,直到落笔之前都还在犹豫。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一介草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文学爱好者,敢于对文学泰斗冒杂音,这是不是有些自不量力,亦或就是多此一举?但反转又想起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我虽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那句流传甚广的话。还有某人不是也说过“让人说话天不会垮下来”吗?于是斗胆写下此文。

因为喜欢读书的原因,来绵工作之余就喜欢逛旧书店。一日在经常光顾的旧书店发现有鲁迅先生的《花边文学》,犹豫之后买下了它。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我有一套人文版的《鲁迅选集》四卷本,还买过《中国小说史略》,逛旧书店又买过《呐喊》、《彷徨》小说集以及《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编》散文集。看见“文学”二字自然亲近不少,于是便买下了它。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这是鲁迅先生生前自己编选的最后一个文集,介于以上几个原因,于是就买了回去。

工作之余静下心来阅读。鲁迅先生的文集都不厚,用不了几个晚上,这本《花边文学》也读完了。原来这是一本杂感杂文集。鲁迅先生的杂文大多数作品我都是持肯定态度,思想深刻,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尤其是国民劣根性的分析剖析可谓力透纸背一针见血,让人记忆犹新,仿佛就像是一个人在行人如潮的大街上行走,突然被人棒喝一样。比如“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在事实上,亡国一次,即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彷佛亡国遭劫的事,反而给中国人发挥‘两间正气’的机会,增高价值,即在此一举,应该一任其至,不足忧悲似的。自然,此上也无可为,因为我们已经借死人获得最上的光荣了。”(《坟·论睁了眼看》);又比如“中国自古只有两种人:求作奴隶而不得的人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人。”(《灯下漫步》)等。但也有一些作品我觉得还是有些神经过敏感,比如选入中学教材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几近于人身攻击。梁实秋先生也只是观点不同而已,既没有叛国投敌,也不是街头混混,更不是道德败坏之徒,何以落到如此下场,而且还要被痛打?所以对于鲁迅先生的杂文我个人认为远不如他的小说散文那样肯定,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是我没有单独购买他的杂文集的原因之一。

人总是有意或无意之间把最好的一面,也就是把最光鲜亮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这是人的通病亦或人性的弱点。这无可厚非,任何人都一样。读古今中外文人流传下来的作品以及他们的传记,大多如此,读的多就不免有些怀疑,然后又看到另外一些人对此的看法,于是便觉得没有那么的好,有的甚至截然相反。这是复杂的人性所致。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可谓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剖析,让人眼前一亮,无不认为他剖析得很深刻,总结得很全面,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可谓深远。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比如大敌当前面对生死存亡甚至亡国灭种的时候,说这些似乎有些远水解不了近渴。东北沦陷了,鲁迅先生也只是恨铁不成钢,讽刺那些尸位素餐的为官者不让学生请愿(《友邦惊诧论》);而当战火烧到自己居住的城市,先生似乎也没有说过有力的话,或写个什么重要文章。网络上曾经有人专门查阅过他的日记,淞沪会战最激烈的这几天,日记为空白,略带一笔是去戏院看戏。大敌当前一声不吭,而以看戏带之,莫非真的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自嘲》)这显然不是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先生的做法?个中原因似乎也只有他自己才清楚。如果先生没有在日本全面侵华之前因病离世,上海沦陷,先生咋办?是逃亡还是留守,而留守又能否如白石老人以及他讽刺过的梅兰芳博士那样削发明志?怕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说得明白的。倒是他曾经讽刺挖苦被视为资本家丧家犬乏走狗的梁实秋先生抛弃京城的祖传家业与舒适的生活与大多数国民一道选择了弃家逃离流亡。

还有读先生的这本书使我想到了另外一个词,那就是江郎才尽。先生的才学有目共睹,路人皆知,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塑造了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一大批生动鲜明而又有深刻意义的人物形象,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记,更为他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精神划上了一个巨大的惊叹号。而《野草》则是开了历史先河,成为我们国家第一部散文诗集。《中国小说史略》开创性的用西方历史研究方法全面总结我国小说创作的文学史。正如蔡元培先生在其挽联中写道的那样:“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后来杂感杂言成为主要写作内容,长期把这些作为写作内容,耗费了先生不少的时间与精力,同时也消磨了先生的才华,以至于后期远不如早期光彩夺目有力度。虽然被视为骨头最硬,虽然深刻、犀利但我还是觉得有些时候还是有些过于神经过敏,甚至尖酸刻薄。对社会的批判,对人性的批判是对的,一个伟大的作家必须紧握住批判这种强大的思想武器,但批判的前提是对事不对人。如果把人贴上各种标签,看问题,批判难免就会出现偏差,毕竟人性是最复杂的。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说的那样:猴子爬得越高,就越让人看见它红红的屁股。还有任何人也都是把最光鲜亮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你在说别人不是的时候,其实往往也暴露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与问题。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任何人都是有缺点和不足的,没有缺点的人也是不存在的。正因为有了缺点,我们才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可爱有趣的人,鲁迅先生也不例外。这本《花边文学》中也有不少好文章,比如《女人未必多说谎》、《过年》、《玩具》、《做文章》、《安贫乐道法》、《看书琐记》、《骂杀与捧杀》、《读书忌》等。

读过此书,胡乱写下几句,权当是茶余饭后的胡言乱语,还是就此打住吧!

20168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